杭州师大幼儿园:小小二班
随着社会和家庭对孩子越来越多的关注,我逐渐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幼儿不同程度存在自信心不足的表现较为明显,因而需要加大这方面的教育和研究的力度。这些孩子可能很听话,很聪明,但是却很胆小,过分害羞,或缺乏自信心。他们不敢与生人说话,在课堂上不敢站起来回答老师的提问,在与同伴游戏时总是跟着别人的屁股后边,从来没有自己的主意,不敢充当“头”的角色,更不敢参与那些当众表演或有些冒险色彩的游戏活动等等。
自信心是面向未来培养新一代建设者的主要目标之一。中国少儿委员会提出我国当代少年儿童要具备“五自”,自信就是其中之一;正式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也增添了培养幼儿自信的目标;1998年,北京市把“保护自信,培养自信”做为家庭教育指导行动的主题。可见,面向21世纪,从小培养儿童少年的自信心已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自信的根源来自于成功的体验,音乐表演的成功会比其他课的成功更有利于自信心的培养。卡尔奥尔夫认为:“完全没有音乐感觉的孩子是罕见的,几乎每个孩子都能理解和享受音乐。”音乐教育作为幼儿园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是通过音乐活动、音乐游戏以及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来实现的。绝大多数幼儿都喜爱音乐活动,因为音乐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安全的,没有威胁的,同时又有充分的自我表现和自我创造的心理空间的环境。幼儿的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部分,作为一种区别于其他教育的形式,对于提高幼儿整体的心理发展水平,使幼儿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和自信心等有着独特的意义。许多研究表明,音乐具有改变情绪和情感的效果。因此,应该发挥音乐教育的特殊功能,可以利用音乐来塑造幼儿的自信心。
国外一些心理学家跟踪调查了数百名智力发展水平较高,生活环境和教育条件大致相同的少年。当这些被调查的对象步入显示成果的年龄时,出现了明显的差异,有的成了事业上的佼佼者,有的却无所作为。研究结果表明:个体的心理定势在成才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些自我肯定的内心倾向较稳定者,其成功率大都超过自我否定倾向较明显的人。自信心作为一种积极进取的内部动力,其发展水平是与活动的成败相对应的。正如范德比尔特所说:“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事业总是一帆风顺的,而没有信心的人,可能永远不会踏进事业的门槛”。
对于刚进入托班生活的幼儿来说,现在就着手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是很重要的,这需要家庭与幼儿园的共同配合。于是,在我们的宝贝们逐渐适应了幼儿园、逐渐开始依赖信任老师后,我们开始逐渐地通过音乐活动的多种形式,采取有效方法,帮助幼儿(特别是缺乏自信的幼儿)积累成功经验,形成“成功—精神愉悦—自我激励—增强自信—成功”的良性循环;通过客观的积极评价,帮助幼儿克服胆怯和自卑,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以自信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当然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首先,创设有音乐氛围的环境,以“欢乐舞池”的音乐形式为托班段的艺术特色教育。
我们的“欢乐舞池”是指教师和家长在日常教学或日常生活中教给幼儿一些基本的艺术技能,并创设一个相对自由、宽松的音乐环境,给每个幼儿展示的舞台和机会,帮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
①环境的创设:我们采取与音乐有关的各种图片、文字等布置教室等活动区域。让幼儿有一种置身于音乐世界中的感觉。早晨来园时,用音乐来迎接孩子们的到来,在吃饭、午睡等日常环节中贯穿音乐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生活、学习,并潜移默化地接受音乐的熏陶,给其自由表现的空间。
②在歌唱活动时,尝试通过歌曲对唱的方式,让一个孩子与其他孩子有问有答,锻炼一个人面对集体的胆量。
③在演奏乐器活动时,让胆小的孩子使用音量大的乐器,使他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小组中“头儿”的角色。
④在创编方面,让孩子改编歌词,来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成就感,获得成功的体验。
⑤每天给幼儿30分钟。这一天,孩子们可以在音乐活动室听着音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教师事先在音乐活动室布置环境,投放各种音乐材料)自由地展示自己,教师是观众、是参与者,也是活动的支持者。如有幼儿来邀请,则教师配合。同时,给予积极肯定的评价,鼓励他们的各种创造,让幼儿获得被肯定的成就感,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⑥由各班教师定期编排一些大型舞蹈或乐器演奏等节目(全班幼儿参加),定期在一些节日或户外场地中进行表演,获得大家的赞赏,让幼儿体验成功,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⑦在音乐活动教育中,教师要坚持正面引导,积极评价,根据不幼儿提出难易程度不同的三个层次的任务和要求,让每个幼儿都能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其次,家园合作,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共同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如:要表演一个乐器演奏活动时。事先教师把各段音乐分开,根据难易的不同和培养对象的不同分给每一位幼儿,让其回家练习,并请家长指导。在幼儿有把握时,教师再统一将整首曲子完整练习,再让幼儿参加表演,获得成功的体验。
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我们的宝宝一定可以自信快乐的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