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目标
1、 通过研讨,能正确认识并解决“角色区”存在的问题。
2、 进一步理解“推动感”的涵义。
3、 互相学习分享,感受共同研讨带来的快乐。
教研准备
1、 活动前已通过调查表的形式确定“角色区的平静现象”为本次讨论的重点。
2、 教师们在教研前对认识并尝试解决此现象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资料准备。
3、 投影仪、角色区的部分图片。
参与人员:小班组全体教师。
教研过程
一、展现困惑,提出本次研讨的主题
主持人:上周我们请大家以调查表的形式把自己在“创设有推动感环境”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写下来,结果发现大部分教师都感觉:角色区相比非角色区,比较难以体现出推动感,动态变化的地方比较少,我们给这个现象起名为“平静现象”。如何更好地使角色区体现推动感呢?下面请大家陈述,你觉得具体难在哪里?在什么环节出现了障碍?
教师A:举个例子,美工区制作饼干时,有不同的制作方法,方法之间有一定的渐进性,材料也有不同,我们可以通过方法和材料分别体现推动感。但角色区注重情景性,此时就不知道有哪些方法可以来更好地体现推动感,如娃娃家,我们一般一次性创设好,偶尔根据孩子的变化进行调整,不容易看出本区域有什么新的内容、变化或者值得别人学习的地方。
教师B:我们在观摩中可以发现:有的班级的娃娃家、医院等角色区,永远是它们原有的材料,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每天的游戏情景也是重复的,游戏水平没有提高。其实很多老师也发现了这样的现象,但由于经验不足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去解决,更多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去解决。
主持人:我觉得我们首先应该明确几个问题:(1)任何室内环境的创设不是给参观的人看的,而是给孩子的,是建立在幼儿现有水平和需要的基础上的。(2)大家要对“推动感”有个正确的或者说更广泛的认识、 尤其是对推动感的体现方式要有更广泛的认识,比如是否只有图示法才能体现推动感?推动感只传达了层次性的概念吗?游戏水平、游戏情节的变化或者不同角色区间的组合是不是也是推动感的呈现呢?
现在我给每人一张小纸片,请大家简要写出自己对“推动感”的更广义理解,因为只有正确理解了这个概念,我们才能更好地解决存在的问题。(大家对“推动感”的共同认识:目标明确、具发展性,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需求;内容材料有层次性、挑战性,凸现幼儿间的互相学习;教师的观察指导和引领,及时的调整变动,等等。)
二、分析角色区出现“平静现象”的原因
主持人:问题出现了,如果不解决,最终不利于教师的成长,尤其不利于幼儿的发展。因此我们首先要分析“平静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C:我觉得这与角色区的性质有关。角色区注重幼儿生活经验、想象情景的再现,不利于教师采用清晰的流程展现。同时角色区的幼儿每次都在变换,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生活经验,因此幼儿的具体表现都会有所不同,而这些不同很多时候难以通过环境进行展现。
教师D:角色区的展开离不开基本的道具,如娃娃家的桌子、餐具等。幼儿借助这些道具,运用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各种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各区的游戏大主题和内容是相对稳定的。正因为这一特点,角色区的内容深化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
教师B:说到教师需要投入更多精力,我认为“平静现象”的出现与教师自身有很大的关系。比如,有些教师对角色区的理解存在偏差。
主持人:你可不可以用四个字概括这个原因?
教师B:理念滞后。
教师C:我觉得理念是一个方面。教师的策略缺乏更是普遍现象。有些教师理解相关的理念,在角色区也发现了平静现象,但由于能力水平所限,出现了问题不知如何处理,缺乏一定的策略储备。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大的原因。
教师A:在观摩中发现,少部分教师“责任意识的缺乏”也导致了“平静现象”的出现,比如有的教师知道怎样调整,但由于懒惰、缺乏责任心,除非遇到大检查才会采取策略变动,之后便对“平静现象”熟视无睹。
教师D:我在想“领导层侧重点的导向”是否也是一个方面呢?每个
幼儿园都有参观或者被参观的经历,为了让参观的人能留下印象,展现自己园的优势,领导经常会让教师注重非角色区域亮点的扩大,这无形中给教师们暗示:我们要重点关注非角色区,角色区只要基本的材料具备就可以了,于是教师把大量的精力就放到了非角色区。
主持人:我把大家的分析打在了大屏幕上,可以看出有三个方面的原因:角色区的性质、教师的原因(理念滞后、策略缺乏、责任意识缺乏)和领导层侧重点的导向。请大家反思一分钟,想想自己平时在创设角色区时有没有感受到这些原因的存在?
三、简要勾画:创设怎样的环境才可以避免“平静现象”的出现
主持人:“平静现象”的原因我们分析了,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我们有必要勾画出角色区的理想环境,对幼儿发展真正有意义的环境。
教师D:角色区中的道具数量、摆放位置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及能力进行变化。
教师B:角色区中的规则需要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便于幼儿运用,同时这些规则也应根据幼儿的成长而变化。
教师A:有些角色区中也可以呈现有关步骤性的内容,如娃娃家中折衣服,我们可以用照片制作折衣服的步骤图示,暗示幼儿的操作行为。
教师C:我认为角色区外在环境的创设需要主题内容的不断变化来更新,需要教师、幼儿共同创造新的主题,融合更多的经验。
教师D:对比非角色区的环境,我觉得在角色区的环境中也应该能够体现出层次性,如提供的材料有一定的层次。
主持人:大家注重了内外环境的共同体现,最主要的是我们要根据幼儿的经验水平、游戏水平、需求、各角色区的特征进行整体融合,在教师的适时适量参与下,共同创设一个有动感的角色区。
四、商讨解决“平静现象”的对策。并用具体的例子说明
主持人:我们需要向角色区现存的“平静现象”扔下有“力度”的击石。究竟使用怎样有力度的击石,也就是采用怎么样的对策呢?请大家分别举例说明。为了提高效率,我们分成两组,讨论15分钟,每组将讨论的策略写在一张大白纸上,最后我们请每组派一名代表介绍你们的策略。
经整理,大家讨论的策略(击石)如下:
策略1:巧妙的图示暗示。(1)生动的规则图示:我们可以将区域规则画成生动的图示,并且挂在明显的位置,让幼儿可以操作这些规则,让规则不仅只是摆设,还可以通过操作被幼儿内化接受。例如大班的“阳光剧场”里制定了一个规则:观看表演的观众要认真倾听,不能大声喧哗。针对这个规则教师可制作一张认真倾听的规则图片,在这个图片的下面是一个评价表格、 由两个观众互相交换在表格中打分。这样的方式不仅让幼儿能自主遵守规则,还可以提高幼儿的评价能力。(2)清晰的操作图示:角色区中也有部分内容有着程序化的操作步骤,为了帮助幼儿深刻体验某角色,更好地完成该角色承担的任务,教师可以将其采用操作图示的方式展现。例如在小班娃娃家,老师发现幼儿总是把衣服乱扔,于是可以采用这样的策略:将折衣服的步骤拍下来,并用点点标出顺序。幼儿看到图示便知道怎样折。提高了动手能力、推动了角色体验。同时制作一个与日常放衣服一样的柜子,凌乱的问题就能得到解决。
(3)积极的评价图示:每次角色游戏,教师用心观察都会发现幼儿的优点和不足,此时可以采用图示的方式放大幼儿的优点。还以娃娃家中折衣服为例,教师针对已经会折和还不会折的现状,需要鼓励会折的幼儿,增强他们的成就感,同时还要帮助不会折的幼儿,帮助他们体验成功的感受。对此,教师可以采用连体剪纸小人做背景,创设“今天我是小老师”的评价栏,如果今天区域中A小朋友已经会了,便把他的照片放在第一个小人处,由他教会的小朋友照片则贴在后面的小人中。依此类推,娃娃家中能力的目标就可达成了。
策略2:适度的教师介入。(1)有目的的观察:每次观察前确定观察的重点,并借助多种记录手段进行有效的观察。例如,医院里投放了新的挂号材料,教师就把幼儿对新材料的使用状况做为观察的重点,可以采用教师扮演病人挂号的方式观察。(2)教师的介入:教师发现了“平静现象”后,需要通过多种方式介入或者干预,使原有的现象向深一层次发展。例如,当发现理发店一直没有人光顾时,教师需要和幼儿共同寻找原因,采用各种方式招揽顾客,如做广告、流动理发等,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推动游戏深入发展的过程。
策略3:形象的视听回放。用照相机抓拍经典镜头,用录音机或者摄像机录下某角色区的全过程,为教师的分析、幼儿的自我行为反省和提升提供帮助。如教师在讲评时回放这些片段,幼儿能迅速发觉自己的哪些行为是积极的,哪些是需要改进的。幼儿被内化的积极行为会在集体中扩散并推动下一次的游戏行为,从而提高整个游戏的水平。
策略4:互助的同伴搭档。幼儿在角色区中不仅喜欢模仿原本的角色,还喜欢模仿同伴的行为。因此教师在请幼儿进入同一区域时。可用各种方式暗示或鼓励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在同一角色区游戏,这有助于激发精彩内容出现,更有利于幼儿间互助,提高幼儿游戏质量。
策略5:真实的经验积累。角色区的游戏内容单一,不能深入,与幼儿缺乏应有的生活经验有关。教师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幼儿参观,实地观察成人的劳动;也可以请专职人员来班上讲课,直接为幼儿传授经验。同时也可以鼓励家长带幼儿到社会上去观察不同角色的言行举止,了解不同岗位人员的工作职责,为深入开展角色游戏打下基础。
策略6:有机的区间整合。教师要注重引导幼儿观察各角色区间的联系,例如娃娃家、医院、超市、餐馆、理发店等游戏的内容都是有机联系的,娃娃家里的爸爸妈妈可以带宝宝去医院看病,各角色区的人都可以去餐馆吃饭。这可以发挥各区域的连动效应,推动精彩游戏情节的产生。另外,有些功能类似的角色区可以合并,例如超市和餐馆存在着类似的买卖情节,可以将两者合并,丰富一个区域的功能。
策略7:动态的综合材料。角色区的内容和材料应根据幼儿的发展而变化,使区内材料设置始终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如超市里原本卖各种商品,当班里开展了饼干的主题后,为了让幼儿在熟悉的买卖过程中体验不同形状、不同包装材料的饼干,可以把超市换成饼干超市,里面全是卖饼干的,而且在摆放上进行形状和材料的归类。虽然都是超市,但材料的更换给幼儿带来了新鲜感,游戏的兴趣、情节、幼儿的归类能力得到提升。
另外,为了激发创新性内容的产生,角色区的材料应是多种层次的,例如餐馆里教师可以投放仿真的厨房用具,但餐馆里卖的菜或者包子、面条等食物的材料则可以是半成品或废旧材料,幼儿可以利用这些材料制作不同的食物。
主持人小结:从大家的介绍中我们可以发现,环境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与教师、幼儿共同互动的。所以大家在寻找策略时不能只从外在的环境创设着手,而应坚持以幼儿为本,以提高教师能力为手段,在内外共同作用的基础上创设有层次有变化有意义的角色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