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前美术活动中出现的偏差探析
(一)目标构成上:以幼儿习得绘画技能为目标,注重临摹训练。以画的像不像作为绘画的评价标准,以近期内幼儿作品效果来判断幼儿的绘画能力。
(二)教学内容上:教学内容按老师意图基本固定,大都是单一的命题画。忽视能够表现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意愿画。
(三)教学方法和形式上:是封闭性的框架式注入教学,由教师画好范画,然后让幼儿依葫芦画瓢,从而造成幼儿作品模式化、统一化、概念化的局面。容易使幼儿在活动中陷入消极被动乏味的情绪之中,阻碍他们的思维和想象,扼杀他们潜在的创造意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的创造过程和作品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艺术活动是一种极富个性的创造性活动。因此,应克服过分强调技巧和标准化的偏向,以免把幼儿创造性的活动降格为机械的训练,使其在被动的服从和模仿中丧失信心和对艺术活动的热情,泯灭创造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重要的一环。对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素质教育的理念,反思以往美术教学,忽视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创造力的培养,是幼儿园美术活动的致命伤,必须加以改革。
二、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思考与实践
(一)理念层面的思考
1、活动要以幼儿发展为中心,以促进幼儿发展为根本目的。教师要冲破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传统美术教学价值观的束缚,追求美术活动的素质教育功能,将目标锁定在促进幼儿个性、创造力、成功感、绘画兴趣和习惯等有益于幼儿终身发展的价值观上。美术活动不是依样画葫芦,而应该体现智慧的亮点——创造力。要树立“创造力培养在前,技能训练置后”的观念。
2、幼儿美术活动应从学着画逐步转向“画着学”。学着画:指通过教师的教学,孩子掌握绘画的技能技巧,从而运用所学的技能技巧作画的教学。画着学:指的是孩子在作画、充分自由表达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发展他们的认知个性,帮助他们形成自信,并学会尊重别人的教学。如:孩子们对自然角的金鱼感兴趣,教师就因势利导,让孩子们画。不像往常一样出示范画,而是让孩子通过观察作画。为了增强孩子们的画画信心,教师也拿一张纸对幼儿说:“老师也不知道怎么画金鱼,今天我要和小朋友比一比看谁画的好”。
3、美术活动中教师不应要求幼儿表达事物的真实,而要特别关注幼儿个性的自由发挥,鼓励幼儿通过绘画语言张扬自己的个性,自由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设想,要欣赏幼儿的标新立异,赞赏幼儿独到见解和创意。
4、要辨证的处理“教”和“放”的关系。孩子的潜力很大,少示范,孩子才能创造性地进行绘画。指导不等于示范,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但教师的指导并不意味着只为孩子出示范画,它体现在多个方面。如:为幼儿选择适宜的观察对象,引导他们观察,给予他们技能上适宜的帮助等。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并不是忽视教师的指导,教师的指导是必要的,但必须要把握好指导的时机、指导的方式,找准介入点。如有的幼儿画鱼时不敢下笔,这时教师引导幼儿摸一摸鱼背上的弧线,再重点示范难点部分,弧线的画法。通过调动幼儿各种感官参与,为孩子提供了尝试的机会,教师支架了幼儿的学习,孩子创造性地画出了自己观察到的鱼。
5、儿童创造的乐趣并不在于达到某种功利目的,而在于创造过程本身,在创造过程中,儿童通过得到自我证实,而在心理上获得乐趣和满足。
(二)实践层面的探索
1、用发现法引导幼儿认真观察是创造的前提
美术活动是一种视觉艺术,观察是进行美术活动的源泉。只有通过观察,才能在人的头脑中形成表象,为美术活动积累素材。以往我们在引导幼儿观察时,由教师指着图片和实物,幼儿则依着教师的指示来观察。这种消极被动的观察方法影响了幼儿观察的兴趣及结果。课题实施中,我们采用发现法来调动幼儿观察的积极性,将幼儿视为活动的主体,变被动为主动,在观察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仔细看看图片和实物,适时提醒他们:“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你的眼睛真亮、真能干,发现了秘密。”“为×××的发现鼓鼓掌。”用发现法引导幼儿观察,幼儿对观察充满了兴趣,提高了观察的准确性,同时在观察中充满了自信感。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幼儿认知的不同特点,观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利用园内及社区的自然条件引发幼儿对周围事物观察的兴趣。
美术是人们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是人们表达自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情感的手段。幼儿的周围环境和日常生活,是幼儿绘画、表现、创作的主要题材内容,是他们进行美术活动的主要源泉。所以教师不要急于教他们画什么,而是利用幼儿园内、社区内的自然条件经常带他们参观,引导他们观察花、草、树木的形状、色彩等。引发他们对周围事物的兴趣,让幼儿随心所欲地将观察与想象的东西画出来,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为创作积累经验。
(2)欣赏作品
美术欣赏可使幼儿的美术创作起点更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艺术领域中指出“艺术欣赏和艺术表现是艺术活动的两大方面,是不可偏废的。”美术——作为视觉艺术,美术欣赏可以开阔幼儿的眼界,提高品味,为美术表现和创造积蓄内在的功力,并能在不知不觉间迁移到他们的美术创作中来。欣赏作品时引导幼儿仔细地观察作品中有些什么,然后启发幼儿谈谈,看到作品时有些什么感受,鼓励幼儿大胆地用图画表现自己的感受。
(3)观察发现画面不同
幼儿绘画过程中不必强调安静,尤其对年龄较小的幼儿,可以自由的边说边画。常能见到幼儿往往缺乏绘画技能,影响其创造力在作品中的充分表现,而说画可以完善幼儿的创作思路,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每当幼儿作品完成后,可陈列出来,利用幼儿园同伴教育资源,让幼儿互相欣赏、借鉴、发现画面的不同,找找自己与别人画得不同的地方,讲讲为什么要这样表现的理由,说说别人作品哪里表现的好,为什么好。这样可有效地保持幼儿源源不断的创作激情。
(4)补画某部分特征
让幼儿补画鸭子和小鸡的嘴,长颈鹿的脖子、松鼠的尾巴、袋鼠的口袋、兔子的耳朵、大象的鼻子等,突出观察重点,加深幼儿对事物主要特征的印象。
(5)发现相同点
把猫和老虎、小鸡和小鸭、黄瓜和胡萝卜、苹果和梨子、桔子和西红柿等放在一起画,请幼儿找出它们在外形上的共同之处,以便高效、灵活掌握他们的画法。
2、范画的恰当使用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手段
当前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引入——出示范画——示范讲解——幼儿临摹,是经常用的教学手段。这种方式虽然能让幼儿较好地学习绘画语言。如构图、色彩、形式、美感等,但也容易陷入僵化的局面,扼杀幼儿绘画的个性特点等。模仿不是创造,如何恰当地使用范画呢?
(1)小班:小班幼儿对物体的美感形象思维还处在启蒙阶段,若任凭他们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就会导致美术教学仅有过程而没有结果,不利于幼儿成功感的产生和美术表现力的发展。所以小班的美术教学中,应注意运用适当的范例进行启发和指导。使其能给幼儿的美术创作以参考,帮助幼儿唤起想要表现的物体的清晰意向。为了避免幼儿对范例机械模仿,范例要多元化,如:小班初期幼儿绘画圆形。圆形基本画法是一样的,但圆形能表达多种物体。教师出示多幅不同的圆形物体范画(气球、花、苹果、西瓜、小鱼吹的泡泡等)。可开拓幼儿视野、思路,启发幼儿更具想象力,提问:“除了老师画的圆形物品外,你还想到了哪些圆形物品?”幼儿自由思考、讨论,思维活跃起来,给幼儿提供想象和创造的空间。范例多元化还能满足不同能力层次幼儿的需要。绘画能力偏低幼儿,会通过模仿学习获得锻炼,能力较强幼儿会举一反三,获取更多认知、绘画经验。
(2)中班:中班幼儿生活经验较为丰富,幼儿绘画水平与审美能力也有所提高。美术活动中对于一些幼儿常见的熟悉的物品教师不提供范例,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实物、回忆经验进行创作。如:绘画“快乐的苹果宝宝”。苹果是幼儿常吃的、非常熟悉的水果,活动时引导幼儿观察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实物苹果,唤起幼儿已有的经验。为了让幼儿能创造性的运用已有的经验,表现自己的感受,教师可启发幼儿进行想象:“什么样的苹果宝宝是快乐的?”鼓励幼儿绘画时既要运用已有经验,又要展开联想,创造性表现“快乐的苹果宝宝。”因为幼儿眼中没有教师标准化的示范和范画,自由大胆创造性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对一些离幼儿生活经验较远的,幼儿较为陌生的内容,教师适当提供范例或重点示范某一部分,提供某一部分范例,这样能帮助幼儿克服难点,发挥教师的点拨作用,又能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3)大班:通过美术活动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是大班美术活动目标的核心内容。心理学家把幼儿的创造力描述为:“回忆过去的经验,并对这些经验进行选择,重新组合,加工成新的模式,新的思想和新的产品的能力。”模仿不是创造,大班幼儿生活经验较为丰富,具备一定的绘画技能。美术活动中教师要尽可能不出示范画,引导幼儿通过回忆再现表象,创造性地进行绘画。如:命题画《狮子大王的故事》,在绘画前,教师组织引导幼儿看图书,去公园看狮子,折剪狮子等多种活动,有目的的丰富积累有关狮子特征的感性经验,再通过看碟片进一步使幼儿了解狮子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惯、各种动态,使狮子的形象在幼儿大脑中更具体、生动。然后引发幼儿联想,编狮子大王的故事,最后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在纸上。在这一过程中,虽没有教师任何范例,但幼儿大脑中早已蓄存了大量有关狮子的信息。幼儿大胆、自由、无局限的表现自己想象中的《狮子大王的故事》。幼儿的作品各不相同,风格迥异,画的有“狮子大王带小朋友旅行”、“狮子大王过生日”、“狮子大王在山顶给小动物训话”等。每一幅无声作品都在宣泄着幼儿个性,迸发出无限生机勃勃的创造力。如果有需要示范的内容(恐龙等),可用粉笔白描完成构图或重点示范某一部分,示范完后,根据孩子的需要,擦掉或保留,以免影响幼儿新的构思,可允许幼儿自带参考书,自由交流、充分联想、大胆表现。
3、多角度思维训练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保障
多角度的思维训练指的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发现新的探索天地,它需要摆脱固有的、单一的思维定势,思维形式为发散思维、横向思维。这种思维训练对每一个幼儿来说都是开放的,都是具有创造意义的。
①添笔画:给幼儿一个图形如让幼儿添上几笔,画出一个完整的形象。
②拼画:给幼儿提供各种几何图形,让幼儿将它拼合成一个形象。
③变画:给幼儿一个图形,启发幼儿画出各种丰富而新奇的画。如可根据半个西瓜皮变画出:
④图形结构扩散:给幼儿几个图形,让幼儿用它们变化出不同形状的物体并加以装饰。如这些图形可组合成:
⑤图形逆向:给幼儿一个条件,让幼儿往相反的方向想,并绘画。如要求幼儿画一张没有圆的画,幼儿必须将圆形的东西改画成其它形状。
4、在命题画和意愿画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1)课题实施中,我们有计划、有目的地调整了意愿画与命题画的课时比例,根据大、中、小班的年龄特点,相对增加了意愿画的活动次数。
(2)在命题画教学中,给美术活动好的命题,激发幼儿的创造力,恰当的命题是调动幼儿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因素之一。它能拓展幼儿的思路,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而不恰当的命题在某种程度上会束缚孩子的想象力。命题时应该考虑幼儿的特点,赋予一定的情节、含义和动感,力求多给孩子想象的空间,让孩子愉快地、创造性地表现童真与美好,如“春天的颜色”、“大树的衣服”、“睡醒了虫子们”、“和大自然做游戏”、“大树的头发”、“无家可归的动物”、“哭泣的地球”、“跳舞的花”等等。
(3)在意愿画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想象是思维的翅膀,是创造的起点,也是创造的核心。幼儿想象力是人生创造的基础,而童年是想象发展的黄金时期。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决定幼儿是借助想象来创造的。而意愿画则为幼儿的想象提供了自由、广阔的空间,在意愿画创作中,想象基于幼儿自身的情况,没有逼迫,没有压力,幼儿不加拘束地、灵活自如地运用想象,而教师在幼儿意愿画的创作中,要尊重和接纳每一位幼儿的观点和设想,鼓励幼儿有自己的创造,标新立异,不要求幼儿以表现真实为目的,也可引导幼儿借助于音乐、制作等艺术和游戏活动,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把想象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从而使其心理行为和创造力都得到发展。
在培养幼儿创造力的过程中,我们果断地摒弃了以往旧的美术教学模式,大胆尝试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引导幼儿在观察的基础上,根据已有经验来表现不同事物,同一绘画内容,班中会出现风格迥异的几十幅作品。经过两年的实践探索,幼儿不仅绘画技能得到提高,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这就是我们开展此课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