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模式,即“开始部分准备活动操,基本部分集体统一活动,结束部分放松活动操”。在这类组织形式中,儿童等待的时间长,活动的时间少,练习密度偏低。特别是在钻、爬跳跃等需要活动器具的游戏中,每个儿童参加游戏的次数就更少,他们的兴趣不高,往往达不到教学目的。我针对这一问题改变了组织形式,采用“分散、集中、分散”的形式组织教学,让儿童在自由自在的“玩”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课一开始,我就让儿童听音乐,自由地做准备活动,以优美的律动代替了机械的预备操,并设计一定的故事情节,结合情境教学。然后集中,提出这节课的要求,讲解动作的要领,示范正确动作,有针对性在指出容易做错的地方,接着再让儿童自由自在地练习,自己想出各种办法去完成老师的要求。老师再在儿童活动中进行个别辅导。随着儿童逐渐掌握动作,再增加活动量,使教学进行得自然。在儿童自由练习时,教师也作一些适时的集中讲解,肯定儿童的成绩,指出不当之处,但这只是儿童分散活动中一个组织环节。几分钟的讲解,儿童就有几分钟体力上的休息,可使动静交替,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集中讲解后儿童又愉快地进入有目的性的练习中。孩子们一个个兴趣更浓,积极性很高,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分散、集中、分散”这种体育教学形式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儿童的注意主要是无意注意,他们的生活都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在以往的教学中,对儿童的约束太多,长时间集中在教师的口令下,儿童容易疲劳。而在“分散、集中、分散”这种形式的教学法中,儿童有较多的自由练习的机会,他们在玩中练习,在练习中玩。一次钻不好再来一次;第一次跑得不快第二次再来,第三次更快。这样,儿童精神上没有任何负担,思想上没有压力,按自己的兴趣练习,因而也就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