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德育报·学前教育》为首页
RSS订阅 | 手机版 | 微信订阅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中幼网杯” 全国幼儿园优秀教育活动评选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初探

2012-11-14 收藏 复制地址
转载:

  导读:儿童时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同时也是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在这一时期,对儿童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熏陶,会对儿童一生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儿童时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同时也是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在这一时期,对儿童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熏陶,会对儿童一生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在我国,古代就有“孟母三迁,择邻而居”的故事,近代更是把及早对儿童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提高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所说: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不好,则终身受其害。因此,我园非常重视对儿童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从环境创设、教育教学、家园共育等方面,全方位地对儿童进行好行为、好习惯的培养。在不断地探索、实践、积累过程中,初步总结出培养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几点有效方法。

  一、营造丰富、适宜的环境,潜移默化的对儿童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教育学家杜威说过:要想改变一个人,必须先改变环境,环境改变了,人也就改变了。因此,我们在环境创设上,紧紧围绕有利于培养儿童良好习惯这一主题,精心设计、大胆尝试,从色彩上、造型上、内容上,努力为儿童营造一个轻松自然的教育氛围,让儿童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养成习惯。

  1、室内环境创设

  活动室是儿童日常生活的主要场所,因此,我们在活动室内专门设置了好孩子、好习惯的动态墙饰,让儿童随时都能感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感染和教育。在每个主题开始前,我们都发动儿童、家长积极参与,从网上、从图书馆广泛搜集资料,然后把搜集到的图片、文字等资料布置到主题墙内。在主题进行中,教师引导孩子们不断地观察、操作、讨论,不断地丰富主题内容,从而使教育内容深入到儿童心里,落实到儿童的行动中。如中班主题:衣服叠整齐。我们把叠衣服的步骤图贴在主题墙内,孩子们一有时间,就围到主题墙前,讨论叠衣服的顺序,按图练习叠衣服的方法,在排一排、讲一讲、练一练的过程中,轻松愉快地掌握了叠衣服的方法。

  2、室外环境创设

  在室外环境创设中,我们根据儿童的兴趣和爱好,将各种好行为、好习惯的要求同儿童喜爱的卡通形象结合起来,张贴在楼道内、各种设施旁边,在赏心悦目的教育氛围中,随时随地地提醒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在楼梯口,我们用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狗提醒儿童不拥挤;在草地里,用一只机灵的小猴子提醒儿童要爱护花草树木等等。

  为了引导和提升家长的教育理念,我们还制作了国内外教育学家的名人名言,展示于楼道内。如威廉.詹姆士:播下一个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等等。逐步改变家长重智力、轻能力,重知识、轻习惯的思想,使家长能主动地配合幼儿的工作,促进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发掘儿歌、图书的教育功能,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儿歌是儿童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琅琅上口、易读易记,在对儿童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过程中,我们充分挖掘儿歌的教育功能,将各种好行为、好习惯的具体要求创编成儿歌,并制成儿童喜爱的图书,让儿童在读儿歌、看图书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和熏陶。如:为了培养儿童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我们创编了儿歌《好宝宝》。“小朋友,起得早,入园先问老师好。见到长辈行个礼,见到同伴点头笑。讲文明、懂礼貌,人人夸我好宝宝”。在培养儿童良好的进餐习惯时,我们创编了儿歌《吃得真干净》。“小朋友们个个棒,洗净小手坐桌旁。米饭、馒头、小笼包,肉末、青菜、鸡蛋汤。营养丰富味道好,饭菜可口全吃光”。

  三、注重情感教育,以“情“促“行’培养儿童良好行为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孩子们能把孔融让梨的故事讲得滚瓜烂熟,却没有自觉的行为和感受;知道要保护环境,却会随手乱扔果皮、杂物。分析这些现象的原因,我们认识到,以往在培养儿童的行为习惯时,只注重了知识的灌输,让儿童知道什么是谦让,什么是分享,却忽视了行为习惯的内化和养成。因此,我们在对儿童进行好孩子好习惯的培养过程中,在注重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情感挖掘,以儿童为主体,以活动为依托,从儿童与环境的互动出发,让儿童在自觉的行动中得到情感上的体验,由“知”生“情”,由“情”促“行”。如小班主题:分果果。我们在让儿童懂得分享的基础上,注意引导儿童体验“爱”、“关心”、“尊重”等情感资源,要求儿童回家后将自己喜欢吃的东西送给爸爸、妈妈吃,观察爸爸、妈妈的反应和心情,入园后讲给老师和小朋友听,并说说自己的感受,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强化儿童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儿童在学习、实践、体会、感悟中,逐步养成良好的分享习惯。

  四、加强在交往、游戏中的运用,不断培养和巩固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

  对儿童来说,生活就是学习的教科书,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应当是贯穿于儿童生活之中,渗透在各种日常游戏、活动里,通过在日常生活中不断体验、理解、接受,逐步转化为儿童自觉的情感态度和行为模式,从而形成习惯。如:儿童在玩滑梯时,你推我挤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师简单的提醒、说教只能起到一时的作用。现在,我们发现类似的问题后,都要组织儿童讨论:这样做有什么坏处?怎样做才会更好?怎样才叫排队?生活中那些时候、哪些地方需要排队——下楼梯、洗手、做操、上公共汽车等等。然后请儿童表演正确的过程,并要求大家以后要互相提醒,互相帮助。经过日常生活中不断的练习和强化,儿童的自控能力逐步增强,从而养成了排队、不推挤的良好行为习惯。

  五、及时、正确的评价儿童,在肯定、赞赏中强化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

  儿童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此期间,由于儿童还没有完全掌握自我评价的内部标准,他们常常是通过成人的评价来界定自己、调整自己、发展自己。因此,教师、家长的评价对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面对儿童的正确行为,教师给与认同、赞赏的积极评价,如:“你帮小妹妹搬椅子,真会关心人”;“小手洗得这么干净,真是讲卫生的好孩子”等,会强烈的增强儿童的自尊与自信。面对儿童的过失行为,教师给予关心与期望的评价,如:“大家都喜欢讲卫生的好孩子,我们一起把香蕉皮扔进垃圾箱”;“你不争抢玩具,小朋友才愿意和你玩”等,会使儿童在宽容、理解中自觉地改正过失。教师和家长要积极、正确的运用好评价之一方式,让儿童在肯定、赞许、鼓励和期望中,不断改正过失,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六、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为儿童树立学习的榜样。

  观察、模仿是儿童学习的重要方式。在孩子的心中,教师的地位是最高的,经常会听到孩子们说:“这是老师说的”;“老师就是这样做的”。可见,儿童把教师当作自己最直接的学习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儿童产生深刻影响。因此,教师时时处处都要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儿童树立正确榜样,在积极的师幼互动中促进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如在礼貌教育中,教师要以身作则,需要儿童帮助时,真诚地说一个请字,得到儿童关心时,衷心地道一声谢谢,使儿童在平等的氛围中,受到礼貌的熏陶,养成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

  七、重视家庭教育的配合,家园合力,共同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庭教育是影响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因素。家庭教育的配合,会促进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反之,也会对幼儿教育产生抵消作用。因此,我园非常注重家庭教育的配合,定期开办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家长问卷调查等活动,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帮助家长克服“重智轻德”的思想障碍,提高家长对儿童非智力因素培养的重视程度,从而积极主动地配合幼儿的教育,共同为儿童建立一个和谐、融洽,健康向上的生活、学习环境,使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在家庭中得到延伸和巩固,促进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如大班主题:别说我小。我们教育儿童要爱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有些家长却因为时间紧,怕孩子干不好,或怕孩子累着等各种原因,不给儿童动手的机会,使幼儿教育和家庭教育脱节。针对这一情况,我们聘请幼教专家进行专题讲座,用新的教育理念、用大量的生动事例,改变了家长的认识,从而自觉地配合我们的工作。

  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幼儿、家庭、社会,都要努力为儿童创造一个有利于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氛围,使儿童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逐步养成各种良好行为习惯,为一生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欢迎关注“学前教育网”、“园长”微信公众号。
⊙欢迎分享、转载,转发请勿做任何修改,包括本声明。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德育报·学前教育》编辑整理,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分享到手机/微信/QQ

  • 学前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 333美丽童话公众号

  • 《德育报·学前教育》QQ公众号

  • 幼教圈QQ公众号

 
 
教学论文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想要吗

德育报学前教育微信公众号欢迎您关注

热点专题

2020年2月23日至2月25日广州国际教育加盟展暨广州幼教展

热门排行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