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对儿童的教育力量是不可忽视的,作为儿童的第三人教师,我觉得环境的教育是内隐的、是潜移默化的。所以,我在环境创设是不仅仅考虑到市郊的美观,更多的是要体现其内在的教育因素。
首先,环境创设与幼儿课题相结合。
本学期,我们结合课题《利用农业资源开展幼儿科学活动的实践研究》,充分利用农业资源,创设了主墙饰“农家小院”。由于这个课题刚开题,而我接的又是不班的孩子,对深一层的农业资源孩子们肯定不了解,而借助于环境的创设,能让孩子们在自己动手,关注的情况下从最基本的本土资源慢慢去了解。于是我经过反复思考,把主题墙饰定位于“农家小院”,因为我园地处农村,有着丰富的乡土资源,我先把主题墙上的底色打好,然后剪巾好“农舍”,告诉儿童这是我们的家,家里还有些什么呢?孩子们面对大片的空白不知所措,我提醒他们,家里有没有院子,“有”,孩子们一条声的喊。“院子里长些什么”养些什么?院子外面又有什么呢?“我接着问。孩子立即炸开了锅,有的说字子子里长花,有的说院子里有树,有的说“我家院子里有进,有的说院子里有耙子,有的说字子里有狗……说到字子外时大家更是七嘴八舌,有的说院了外面是菜地,长菜,有的说字子外面长着桃树……
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我和孩子们达成共识:现在是秋天,院子里菊花,院子外长果树,围墙是栅栏杆,那么怎样来完成这样一间富有诗性画意的农家小院呢?我又和孩子们忙话开了。
二、让儿童动手参与环境布置,真正做到与环境互动,与环境对话。
这个主墙饰的创设全体风格代表着我和孩子们的思维方式,审美情趣,而又要能充分利用乡土资源,于是我带领孩子们开始了一系列精彩的创意工作。
(一)带领孩子走出幼儿,走进农家小院,说说小院里长了些什么,看看小院子都有些什么摆设,与农家老爷爷交谈了解一些家用工具的名称和用途,如锄头,可以锄草,铁锹可以挖地等。想想我们小院该放些什么。
(二)教师、儿童与环境开展互动,回来后,孩子们把从老爷爷家要的芦苇杆插在“篱笆”上,围上栅栏,“篱笆”是我用废旧的纸卷制而成,又觉得缺少绿意,我剪了些松树枝插进去,果然一片生机盎然,而孩子们一个个稚嫩的手掌印成了菊花叶,又用自己能干的手指画出了菊花瓣,有眯诗情画意的感觉,小院子里再加上一棵枫树,小院外还有两棵果树,孩子笑哈哈的用手指点画出苹果,梨子。咦,小院里还差什么,“老师老师快做锄头,铁锹”,孩子们嚷嚷着,我把小锄头头小铁锹放在小院里。看着美丽的小院,孩子们显得兴奋极了。“老师,我小院里有个狗呢”,对呀,加只小黄狗吧,小黄狗,汪汪,真可爱,孩子们在小院前又笑跳。
(三)完成了布置后,我经常有意识的引导儿童观察自家的字子,邻居的字子,大胆地说说别人家院子有什么不同,鼓励儿童大胆想象,讲述自己的还谈不止创意的创意,孩子们热情着,激动着。在这样一个浓烈的氛围中,孩子们知道了一些家具的名称和用途;知道了树枝做栅栏真漂亮,知道秋天到了,菊花开了,枫叶红了,果子成熟了;知道了说话声音要响亮,有什么话可以和好朋友说、和老师说……
就这样在无数次与环境的对话与互动中,孩子们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不断提高经常会有一些惊人的创意,口语表达能力与相互交流能力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看环境所蕴藏的教育力量是不可小觑的,环境所蕴藏的教育契机是多元的,我和孩子们在环境创设中共同成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