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德育报·学前教育》为首页
RSS订阅 | 手机版 | 微信订阅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中幼网杯” 全国幼儿园优秀教育活动评选

利用周围环境自然资源 构建园本课程

2012-10-20 收藏 复制地址
转载:

  园本课程也称幼儿本位课程,其实质是一个以幼儿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民主的决策过程。《纲要》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儿童的发展”。“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我园是一所农村城镇中心幼儿,周围有着丰富而独特的自然资源。在多次组织儿童到现场去学习的多元活动中,面对多彩的世界可作为教育内容的材料真是太多了。独特的环境地理位置,不仅有着农村独特的风景:山峦、河流、肥沃的广阔的农村田野,而且,随着农村经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富了,城乡差别越缩越小,什么大型超市、热闹的舞厅、装饰考究的茶室,干水果批发市场、繁荣的菜市场、高档的电器门市部、品种齐全的服装商场等等,原来大城市拥有的也一应拥有,也就是说,农村城镇幼儿的周围环境的教育资源是十分丰富多彩的。所以,在贯彻实施新《纲要》的过程中,我根据新《纲要》,幼儿“应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儿童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地执行”的精神。尝试着充分利用幼儿周围环境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地结合我园儿童实际进行了课程开发,逐渐积累了怎样去利用周围环境自然资源来建构我园课程的一些经验:

  一、遵循教育目标适宜性原则,科学筛选本地自然资源。

  遵循教育目标适宜性原则,科学筛选本地自然资源,这是构建园本课程的前提。所谓适宜的儿童教育目标就是与儿童的发展相适应的、能体现儿童现实需要的、是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达成的、能真正促进儿童和谐发展的目标。适宜的教育目标,能充分反映儿童已有的经验,是儿童已有经验的延伸和扩展,对儿童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引发儿童的学习兴趣,能积极主动及持续地投入。相反,课程的构建,如未能反映儿童的现实需要和可能的目标,所确立的目标要么可以轻易达成,要么目标过高,这样往往不能激起和引发儿童持续兴趣,儿童往往会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之中。

  如:自己曾遇到过一次教学失败的例子,就是因为教育目标确立不适宜的缘故。当秋天又翩翩来到人间,大自然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又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一棵棵各种各样的大树下又铺满了金黄色的落叶,于是,我就设计了一次主题为“有趣的落叶”的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预设:(一)感知落叶有几种外形;(二)能根据叶子的某个特征进行分类;(三)用树叶粘贴自己喜欢的东西。

  活动过程:

  一、室外活动:

  1、与儿童一起到山坡上去捡落叶。

  二、室内活动:(落叶集中放到活动室)

  1、把你喜欢的落叶找出来。

  2、说说叶子外形像什么。

  3、几人一组将叶子按某一特征分类。

  4、树叶粘贴画。

  在室内活动中,在完成前三个设计环节中,儿童兴致是高涨的,说与做很显轻松;但在完成最后一项“树叶粘贴画”时,活动效果就差了,没有几个能拼贴出一幅象样的画。恰逢,此时有一个富有经验的老师也参加了室内活动,我与她探其究竟,她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其中的毛病:一、对于中班儿童来说活动目标过大,此年龄段的儿童生活经验不足,教师同时将语言表达和美术表演特征也列入大活动目标,导致目标过多,目标过高,所以活动成效差也。所以,倘若要选择利用周围环境自然资源来构建园本课程时,教育目标的确立应充分注意考虑儿童年龄的适宜性,确实做到让儿童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

  二、注重儿童兴趣需要,有效利用本土自然资源,构建园本课程。

  前面已讲到周围环境教育资源是既“丰富”而又“多彩”的。那么,为构建园本课程如何去“有效”利用“资源”呢?这就应注重考虑儿童的兴趣需要,因为兴趣是儿童学习的动力之源,没有兴趣就不可能有真正主动、持续的活动。如:自己有一个做大老板的亲戚的孩子今年刚好六岁,因为家庭经济条件好,早就拥有了轿车,每天轿车进轿车出,他已日久生厌,对坐轿车已失去兴趣,每次上街去购物,如果父母要他坐轿车,他就大哭不止,怎么哄也不行,非要去挤公共汽车,说:“很挤我也喜欢坐,不怕挤。”从“不怕挤”三个字可以看出,只要是他感兴趣的事,有困难也甘愿面对。所以,从儿童的兴趣需要为出发点,以日常生活事件为教育契机,尽量做到贴近儿童的生活来选择儿童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引发、支持儿童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积极的相互作用,才能让儿童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多方面经验。

  一次午睡巡视,我发觉有好多小朋友都有扯棉胎里的棉絮玩的坏习惯,而且愈演愈烈,在屡禁不止的情况下,我不是过多责备与斥责,而是与一户种有棉花的农户联系,让全班儿童到他的棉田去摘棉花。当我带着儿童来到棉田,每个儿童都高兴的不得了,叽叽喳喳,像一只只快乐的小鸟。然后,我交待了一些注意事项后,让儿童走进棉田,让他们仔细去观察棉花的植株、叶子的形状、花的颜色、棉桃的样子。而且,来的正是时候,当时棉田花朵有正盛开的(淡黄、白色、粉红)也有开败了正结棉桃的,正吐絮的。儿童这才知道棉花原来是先开漂亮的花,再结心形的桃,然后再收获白白的棉花的。当时,我要求儿童在棉田里摘将近20分钟的棉花,但是,因天较热,不一会儿儿童就满脸通红,汗直往下掉,这时,我就抓紧时机对他们说:“劳动是很辛苦的,是吗?”很多儿童当时就点了点头。

  农户给了我几个棉桃,将它带回来后,再让儿童认识从棉桃取出的叫“籽棉”,怎样把籽取出来变成皮棉呢,我又趁热打铁带儿童去“轧棉厂”,把“籽棉”变皮棉的过程看了个一清二楚。同时也让儿童知道,这“轧棉机”是聪明的工人叔叔造出来的,你们从小也要学好知识,长大了造机器给农民伯伯用。

  怎么才能把皮棉变成棉胎呢?第二天,我又和弹棉花的店家联系,观看他把皮棉加工成棉胎过程。

  在这系列活动中,儿童自始至终兴趣盎然,每个孩子都是小小探索者和实践者,生动有趣的活动使他们直接获得了不少的有意义的知识经验——亲身到过棉田,真正认识了棉花这种植物的的叶子、花朵、棉桃与众不同的特点,亲手摘过棉花,从籽棉——棉胎要经过多道工序,要经过许多人的努力,知道了劳动是十分辛苦的,劳动成果获得是不容易的,懂得了盖在身上的暖暖的棉被要爱惜,千万不能去撕破它。既使他们获得感性知识,又培养了他们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三、重视家长的参与作用,开发多边环境的自然资源优势,构建园本课程。

  传统观念中,教育是幼儿的责任和义务。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向家长开放,充分挖掘利用家长教育资源也是我园的重要观念,一个班的儿童来自不同家庭,家长从事各行各业,有着不同的知识和专业背景,完全可以成为幼儿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资源,为幼儿教育提供咨询和帮助。为了开发利用家长的资源优势,我十分注重与家庭的密切联系。并依靠每天的晨间接待时间,办好“家园联系栏”、建立“家长问卷调查表”、举办“六一”“元旦”等亲子活动等向家地宣传儿童的教育目标,使家长树立科学的育子观念,使家长主动配合幼儿的教育教学工作。对于从事务农的家长,要求能常带自己的孩子去田间认识各类农作物及参加田间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对于在工厂当工人的家长能带孩子去看看工人们的实际操作和所生产出来的产品;父母是医生的要求能带孩子去熟悉医院的各科室,了解病人生病是怎样痛苦不堪,医生是怎样对病人救死扶伤的。总之,我认为“万般皆学问”,大自然、大社会是活生生的好教材,儿童的成长是基于生活的,幼儿课程应以实际经验为主,才能真正具有促进儿童发展的意义。

  由于自己工作做到了“家”,家园配合就一致了,许多家长都乐意按我们老师提出的要求去做。为了更好地开发好“家”这一资源优势,我预设了科学活动——《让空气更干净》,告诉儿童人每时每刻离不开空气。现在空气受到了污染,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快回去问问父母、长辈、亲戚以及邻居朋友都可以。结果,儿童第二天就回园告诉我:车子的废气、燃烧垃圾产生的浓烟,爸爸吸香烟喷出的烟、伊拉克打仗产生的硝烟、厨房烧饭菜等等所产生的烟污染了我们周围的空气,而我们人类吸进了受污染的空气会得各种疾病,并表示以后叫奶奶不要再烧垃圾了,帮爸爸戒烟,让汽车用电不用油,伊拉克打仗快停下来。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由于自己能因地制宜地充分利用多边环境自然资源来构建园本课程,教育是卓有成效的,儿童的多方面能力提高是较快的。如:自己曾设计语言活动“说说我昨天看见的”,家住医院的一位儿童说:“老师,我昨天在医院的花坛里看到一棵棵大雪松像一把把撑开的大绿伞,一棵棵柏树像一把把合拢的大绿伞,大叶黄杨木像一个个绿色的大蘑菇,小叶黄杨木像一个个绿色的小蘑菇,那些红花、白花、黄花都开得好美好美,老师你也快赶去看一看吧!”




⊙欢迎关注“学前教育网”、“园长”微信公众号。
⊙欢迎分享、转载,转发请勿做任何修改,包括本声明。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德育报·学前教育》编辑整理,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分享到手机/微信/QQ

  • 学前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 333美丽童话公众号

  • 《德育报·学前教育》QQ公众号

  • 幼教圈QQ公众号

 
 
教学论文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想要吗

德育报学前教育微信公众号欢迎您关注

热点专题

2020年2月23日至2月25日广州国际教育加盟展暨广州幼教展

热门排行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