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是深受孩子喜欢的活动,也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绘画活动,可以开发儿童的心智。在儿童的绘画作品中,能够展现出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反映了他们对周围生活的感受。佛洛伊德精神学派的理论认为:孩子内心无意识的东西是从绘画反映出来的。只要细心观察儿童的绘画作品,便可以分析出他们的心理状况、情绪波动,甚至潜在的一些不健康心理。教师在评价儿童作品时,一方面要从儿童的情趣、画面是否丰富,是否体现孩子的创造能力入手,另一方面,还要透过画面进行分析,以充分了解画面所投射孩子怎样的心理,只要发现异常的,有害的心理就要加以重视,并及时调整教育策略,使每一个儿童都能健康茁壮成长
一、儿童绘画作品与儿童心理的关系
儿童都有绘画兴趣,有的更是情有独衷。在绘画过程中,儿童通常都很投入,因而儿童绘画作品也是儿童心态的真实反映。在儿童的绘画作品中,用色习惯和构图特点,往往能够映射出儿童的心态特征。例如:有的儿童喜欢用冷色调,黑色、灰色充斥整个画面;有的儿童用色很单一,不会换色;这些用色特点通常反映出儿童的情绪情感波动较大或比较喜欢沉默、独处。还有的儿童把人画得很小放在一个角落,有的小班小朋友涂色居然能一点都不涂到线外,这类画面往往表现出儿童的胆小、拘束与不自信;有的儿童的画面上画着一张张笑脸,太阳、花、草、云都在笑,很可能这样的儿童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这就是“皮亚杰”的泛灵论的看法,整个世界充满阳光;还有的儿童在画面上画了许多东西,看起来丰富多彩,但他却不能完全讲述出来;而有的儿童画面上没有什么东西却能讲得头头是道。这些情况都说明,儿童所接触的环境,所具备的生活经验,所具有的绘画经验是不尽相同的,个别存在心理问题,不敢说或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儿童也大有人在。
二、儿童的不健康心理及其成因
与他人接触和交流,是培养儿童健康性格成长的一个重要方面。影响儿童与他人交往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种:一是有恐惧感,缺乏自信心;二是有攻击性行为;三是有吮手指、撩衣服等神经性习惯;三是语言发展缓慢、口齿不清;四是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往。
通过调查发现,这些不健康心理现象的形成,通常都与儿童的成长环境有关。其成因如下:
1、有恐惧感,缺乏自信心的儿童,大都是由爷爷奶奶带大的,没有交往经验,有的儿童在入学前班之前根本就没有走出自己家大门口一步。
2、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儿童,在整个大家庭中是唯一的小皇帝,受到特别的宠爱,祖父母对其百依百顺,家长们经常被孩子打但一声不吭,甚至觉得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很有趣。还有的家长怕孩子在外面吃亏,让孩子主动攻击他人。
3、吮手指、撩衣服等神经性习惯的养成,主要是儿童缺少安全感,父母教育不当。对孩子批评多,表扬少或工作忙经常让儿童独自在家,还有的是家庭关系不和睦。
4、语言发展缓慢、口齿不清;除遗传原因外,主要是家长忙于工作、家务、交往,对孩子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即使孩子出现语言发展有滞后现象也没有及时带孩子检查矫治,还有一名儿童好奇,学结巴,家长不以为然,天长日久竟出现口齿不清。
5、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往;主要是父母与孩子接触少,交谈的时间不多,没有交往体验,或父母离异由父亲带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