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人有思想,借助人的脑子、嘴巴、手等各部位表现出来。人类的智慧时无穷的,儿童更是不可用平常眼光去看待,用成人的尺度去恒量,他可以让你惊奇、赞叹、震撼。如:“璀璨的烟花般美好。”我在实践中初次尝试了一番。
美术活动是发展儿童手、眼、脑密切配合的智力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培养儿童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早期儿童与一般儿童具有幼稚、单纯的心理特点,他们把天空当成大海,把月亮当成小船,坐上小鸭可去飞翔。这些想象绝不是凭空而来,丰富的生活体验是创造性想象的基础,儿童的美术创作构成的新形象往往也源于自身的生活感受。
一、引导小班儿童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去观察生活和社会
所有的艺术或个体都是生活和社会的折射,美术活动更是如此。老师应抓住儿童的年龄特点,通过美术活动逐步让孩子贴近生活、社会,激起其想挖掘的愿望。平时在午休散步时,我会带孩子去看看幼儿中的春季,光靠老师在教室里空讲是不够的,要让儿童带着问题去欣赏各种各样的事物,发现其中的变化。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发现去解决问题的喜悦,并将这种愉悦带到下一次的发现中。这样,儿童作起画来也得心应手了许多,在画“花”时,就把自己观察到的和想象的结合起来,相当不错,开始美术活动能促使儿童观察生活和社会,而儿童美术作品则能充分体现儿童观察生活和社会的结果。因此应该注重引导儿童相互欣赏作品。儿童在欣赏同伴的作品时,从不从角度去感受所发觉的事物,有助于再次激发儿童的观察愿望,在潜移默化中儿童对生活、社会的观察能力也提高了。获得的知识越广泛,深入细致,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越有基础。同时积极地引导儿童发现生活中美地事物,如色彩、造型、线条,为美术活动积累丰富经验。
二、与小班儿童在美术活动中构建情感宣泄地平台
在“帮小熊炒菜”的美术活动中,我请儿童炒各种颜色的菜,还有为自己的菜起菜名。一位儿童炒了好几盆菜:这是韭菜,绿绿的;这是红烧肉;那是红烧龙虾。俨然把活动室变成了厨房。有的还说:炒菜时要先放油,再怎样?怎样?用他们稚嫩的动作炒着,嘴里还咕哝咕哝的。老师与他们聊天,他们很感性地为我介绍,把那一张张纸变成一盆盆菜,有的在最后还真地大块朵耶的吃起来。儿童把自己的内心世界,看到的周围事物都融人到自己的活动中,这一幅带有感情色彩的场景。让我顿悟:给儿童想象的空间、情感平台,让他自由发挥用笔画出自己的内心世界,与他人沟通、交流心声,那样的创造、想象更成功。
三、小班儿童美术活动的借助想象。
小班儿童正在涂鸦期或从涂鸦期向形象期过度的阶段,想象较为丰富,注意力容易转移,对美术活动有很强的情绪色彩,停留在“好玩”和“好奇”上。他们的实际技能不够,可也已体验到绘画的快乐。考虑到这一年龄特点,借助想象就成了小班儿童活动的一种借鉴。我们在活动中提供一定的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环境”借助想象
儿童对美的感受,对新新事物的兴趣往往基于直接的视觉形象,因此,幼儿的整体设计,包括室内、室外环境创设应注意色彩鲜明,符合童趣。在美术角,设置自由画专栏,让儿童随时可以把自己想的以美术活动的形式充分展示出来,儿童不仅可以随时观赏美、欣赏美,并且能够随意地表现美、创造美。
(二)“故事”借助想象
小班儿童对老师很有依赖感,他们最喜欢听老师讲故事,教师可因势利导地将美术活动地主要内容编成小故事。在讲述地过程中激起儿童绘画兴趣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让儿童由故事情节引发各种想象。
(三)“游戏”借助想象
掌握一定的绘画技能是孩子把自己的想象表现出来的前提和基础。然而单纯的学习绘画技能很枯燥,让儿童在一定的情景下,边玩边学习创造、想象、绘画,从而激发其兴趣。如:《帮小熊炒菜》中儿童操作时运用了“娃娃家”的游戏,娃娃家的厨房用具、音乐,迅速激起儿童的活动兴趣,引导他们借助这些材料去操作、想象、创造出各种菜。又如:儿童作线条画时,利用一支笔去旅游,线就是小路,走呀走呀,看谁走的路多、远。在游戏的氛围中,边走边想“笔”到哪玩去了?“恐龙圆、红梅公园、上海……”想象像肥皂泡一个个冒出来了。
(四)“创作”借助想象
小班对新新事物又浓厚的兴趣,有些儿童的表现都是出其不意的,不小心很容易扼杀儿童的创作兴趣,从而失去兴趣。因此在过程中教师应以接纳、包容的态度,给儿童予鼓励与自信,使儿童形成一种“我能干”、“我会创作”的主体意识。
如:给儿童一个圆圈,请儿童想想,什么东西是圆圆的?这个像什么?以圆为为题,小班儿童可想象出很多:太阳、皮球、眼睛等等。还可用圆圈进行组合画,这样一方面可培养儿童有意想象及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有利于儿童体验创作的乐趣,也逐步形成了绘画的兴趣。
儿童有一百种语言,有一百种智慧潜能,有一百种学习方式。“每个孩子都可能是创作的天才”,但每个天才都离不开善诱善导的老师,激发孩子,引导孩子善用眼睛发现世界,在玩耍中快乐学习、探索与创作,使儿童在轻松愉快的美术活动中发展更好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