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德育报·学前教育》为首页
RSS订阅 | 手机版 | 微信订阅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中幼网杯” 全国幼儿园优秀教育活动评选

谈在绘画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2012-08-14 收藏 复制地址
转载:

  素质教育强调“开发潜能,发展个性”,其中潜能的重点开发对象之一就是创造力,创造力发展越充分,对其他各方面素质发展的促进就越有效,人的整体素质就越高,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说,开发创造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而有人认为“发展儿童的创造力”要求太高,认为“人在儿童期是否就有创造力”的问题存在疑虑,现代研究材料表明:凡是发育正常的儿童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天赋创造潜力,儿童创造力虽然是低层次、低水平,然而却是以后高层次、高水平的创造力的基础。

  绘画活动是儿童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儿童通过绘画活动可以渲泻自己的情感,反映自己的所思所想,教师可以通过绘画活动发展儿童想象力、创造力,促进儿童个性全面发展,因为儿童在绘画过程中依靠的是直觉行动,瞬间的、朦胧的,对生命事物的追求,这构成了儿童艺术发展的黄金时期,正如艺术大师毕加索自己所说:“我曾经像拉斐尔那样作画,但我却花费了终生的时间去学习儿童那样作画。”因此我们应抓住时机让儿童不受法则拘束地进行绘画,充分发展其创造力。

  一、丰富生活

  任何创作的内容根源都来自现实生活,儿童的绘画都是表现他所看到、想到的东西和经历过的事情,只有丰富儿童的生活内容才能培养儿童对周围事物的不同变化产生新奇感和敏感力,从而成为绘画创作的灵感,因此丰富儿童的生活是发展其创造力的基础,教师为此要做有心人,随时随地地注意引导儿童进行观察活动,丰富儿童的生活。如在春季里,教师有意引导儿童观察春季的景色,在以“春季”为主题的绘画中,孩子们的画面生动有趣,有表现动植物的,有表现自己活动情景的,还有天气情况的,甚至是南方春季地板潮湿而使小朋友摔倒的,这些画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各有特色,十分有趣。

  二、营造气氛

  建立良好的绘画气氛,就是为儿童进行绘画营造了宽松、自由、活跃的艺术情景,是儿童在师生平等、相互信任的心理环境中自由自在地绘画,激发儿童的创造欲望,这是发展儿童创造力的关键。首先要遵循儿童的绘画特点,游戏性是儿童绘画的主要特征,就是说儿童绘画的过程也是游戏的过程,在这游戏过程中,他们很少考虑画面的后果,没有计划性,即使是画面凌乱却自我感觉良好。教师要在教学中谅解到儿童的这种绘画心理,以儿童的眼光看待儿童的作品,对他们给予尊重、宽容、期待,不要妄加嘲笑、指责,保护好儿童的绘画热情和自信。如主题画“海底世界”中,有一男孩画了鲨鱼、许多小鱼、水草等,接着画了美人鱼,最后画了一个水中太阳,我想这真是一幅挺好的画,可当我第二次走回来时画面被涂上了浓重、凌乱的黑色线条,问其原因,他说:“鲨鱼把小鱼吃了,美人鱼也吓跑了。”对此我没有批评,只是轻声说:“小鱼真可怜。”既表达了我的看法,又尊重了儿童自由创作的氛围。其次要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在绘画过程把儿童作为创作的主动建构者,让儿童自己提出目标、独立操作、独立地解决难题,做绘画活动中的主人,以主人翁的态度完全地投入到绘画活动中,教师不能包办代替,手把手地纠正儿童的错误,有意无意地将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儿童,如:“在这画上一些花草吧”等,教师清醒地认识到:教师的创造并不等于儿童的创造!

  三、感知、思考、创造相结合

  学前时期是感觉教育重要的时期,绘画活动更是运用各种感官完成的,在此过程中,有感知某一事物到创造出另一种事物,需要思考、需要在感知的事物中进行筛选,建立整体表象,其中的核心是思考。而在以往教学中很少将思考提到一个重要的位置,给予儿童思考讨论的时间很少,常常是感知—讲解—作画的教学模式,最多提醒儿童可以添画上一些背景等,对于作画内容只需按部就班就可以了,如同将嚼碎的东西喂给孩子,使儿童养成依赖性,不利于创造性的发展,在活动中先让思考再作画,则大大地发展了儿童的创造性。如在绘画“狮子”中,教师在示范画狮子的五官后提出:“怎样画狮子的鬃毛?”结果儿童兴趣高涨,积极创作,绘画出许多不同形状的鬃毛。

  四、提高绘画技巧,增强表现力

  儿童时期强烈的是没意识货物好奇新构成了儿童绘画创造的内驱力,特别是处在图期式的哟非常渴望用画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想,但是如果没有一定的技能为基础,儿童强烈的创造欲望仍只能用简单的色块、符号来表达,即只能停留在涂鸦期、象征期,这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儿童的表达欲望和创造力的表现,因此提高儿童的绘画技巧,增强表现力,使儿童保持对绘画创作活动稳定兴趣的内部动力,形成良性循环,从而能更好的激发儿童的创造欲望。这里所指的确绘画技能是教师根据儿童的认知水平,指导儿童对物体形状结构特征的知觉把色彩性质的了解,通过儿童教育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尝试,逐步形成与发展的绘画技巧,而不是停留在教师的图像上,使儿童失去敏锐的感觉,扼杀了儿童潜在的创造意识。

  五、强化儿童的创造行为

  根据条件反射理论,人的行为是外部环境刺激所调节、控制的,即用外部环境的改变来保持、强化积极行为,减少和消除消极行为。由于儿童教育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孩子对教师的强化行为十分敏感,在儿童进行绘画创作过程中,为激发儿童的创造欲望,教师可以采用积极强化的办法:(1)、语言强化,如“你真聪明”,“画得真有趣”等。(2)、动作强化,如对他微笑、点头、竖大拇指等。(3)、实物强化,奖励儿童一件引以为豪的奖品。(4)、特权强化,如让儿童在全体儿童面前展示、讲解他的艺术作品。

  虽然,通过绘画活动能有效地发展儿童的创造力,但发展儿童的创造力并不是一门学科就可以完成的,需要我们在各门学科、日常生活教育中创造环境,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发展起来的

 




⊙欢迎关注“学前教育网”、“园长”微信公众号。
⊙欢迎分享、转载,转发请勿做任何修改,包括本声明。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德育报·学前教育》编辑整理,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分享到手机/微信/QQ

  • 学前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 333美丽童话公众号

  • 《德育报·学前教育》QQ公众号

  • 幼教圈QQ公众号

 
 
教学论文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想要吗

德育报学前教育微信公众号欢迎您关注

亲子早教

热点专题

2020年2月23日至2月25日广州国际教育加盟展暨广州幼教展

热门排行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