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老师认为:绘画活动只要让儿童依葫芦画瓢,画出几张画,课堂不出问题就行了。其实,并非这样简单,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是绘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造性思维是思维活动的高级水平,即是指人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从问题中找出新关系,寻求新答案的过程,这种思维具有新疑性、独创性、发散性。
那么,如何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呢?在实践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积极鼓励,诱发儿童的创造性思维
想是动词,就是动脑筋,头脑用力去想;象,就是图象、形象或画面。想象就是灵视,是主观灵性的东西,想象的空间具有无限性。想象是不受自然知识、科学定率、传统观念、道德习惯、规则制度等的限制,也可以打破现实物象中的真实限制,决不是现实的机械翻版,因此教师不能以像不像来评价孩子的作品。
孩子在美术活动时,总是以语言、动作、画面等形式来表现自己,这需要教师不失时机地进行创造性激励。在教师进行赞赏语言激励时,要给孩子以新鲜感、成功感与创造感,如:“你设计的小船真是太有趣了,我也想乘上到大海里去!”“你画的画色彩好鲜艳,像天上的彩虹!”“你设计的服装真漂亮,你愿意放到展览角中与班上小朋友一起欣赏吗?”等等,这些语言既具有赞美性评价,又富有创造性启发,能够激起儿童活动的热情。
二、创设情景,激发儿童的创造性思维
创设情景主要是指激发儿童的情感和思维,使儿童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儿童生性好奇、好问、好玩、好动,这是他们或多或少创新意识的萌芽和实践能力的表露。
由于环境、先天遗传等因素影响,每个儿童的创造潜能都存在差异性。教师必须充分考虑这种差异性,从儿童的实际出发,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使每个儿童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层次的自我开发。这就要求教师在创造性教育中充分调动儿童想学、想做、想探求为什么的欲望,鼓励儿童用讨论、质疑等方法互相启发,并选用适宜的方法,继续探索,大胆地把自己的发现展示出来,及时肯定他们与众不同的想法和做法,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以保证他们自由探索的空间。思维是从吃惊开始的,好奇心是神圣的,是创新巨大动力,没有激情,创新就没法产生。
创造力源于好奇心。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因素很多,关键在于老师更新思想,善于挖掘,及时激发儿童好奇心,抓住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契机。如画“有趣的京剧脸谱”时,我先用准备好的面具戴在脸上,并随着京剧乐曲做动作,儿童积极性很高,他们兴致勃勃地开始设计、描绘,有的儿童索性在脸上进行创作;如《夏天的服装》的活动在儿童的谈话中拉开序幕,儿童兴致勃勃地讨论着自己的衣服,到模仿模特儿表演时掀起了一个高潮,从而激发了儿童自己想设计服装的愿望,在设计服装时,儿童都欲欲而试,拿着报纸量体裁衣,经过一番努力,每个儿童的身上都穿上了自己用报纸做成的服装。
又如中班添画活动《孵小鸡》的活动中我设置了一个游戏式的情景,让儿童在愉悦的环境中来主动地观察和表现小鸡的外形特征及动态:“哎,这不是鸡妈妈,你在这儿干什么呀?”“噢,你是在找蛋宝宝啊。”“鸡妈妈找蛋宝宝干什么呢?”“原来森林里要举行家庭演唱大奖赛,可鸡妈妈还有一些蛋宝宝没有孵成小鸡。小朋友,你们愿意帮助鸡妈妈孵小鸡吗?”然后教师示范教本领,引导儿童沿着小圆孔撕出小鸡的外形,小鸡的眼睛、嘴巴、小脚等让儿童来自己画在认为合适的地方。孩子们在老师的牵引下,能逐渐地掌握方法进行绘画,能力差的儿童也没有被困难吓倒,努力认真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