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造型手段,塑造出具有一定空间和审美价值的视觉形象的艺术,亦称造型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它对人们的精神生活的物质生活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它具有教育功能、认识功能和审美功能,同时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广泛应用于建筑、商业、工业等生产领域中。
因此进行儿童美术教育活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能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思维力,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可以提高他的鉴赏水平,和对美的感受力。
那么如何进行儿童美术教育活动呢?教师在引导儿童进行美术表现时有两条思路,一是从主题内容即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二是从形式即线条、图形、构图和色彩等出发。以往我们常常从形式出发,按工具材料的特性安排课程,孩子的作品往往比较僵化和苍白,而从生活经验出发的儿童作品虽然表现形式上比较稚嫩,但蕴含着充满生命活力的内容。艺术源于生活,因此幼儿美术活动应从内容出发引导儿童进行创作。
一、精选主题和题材内容。
主题可以来自幼儿或班级的主题活动,也可以来自儿童的生活或儿童感兴趣的活动,然后据此确定题材内容,即手美术形式表现的主要形象或事件。选择主题应该具备以下条件:
1、贴近儿童生活,儿童对其有感性或有可能获得感性经验。这个内容是活生生的,曾经打动过儿童,儿童对此有过情感上的经历,或悲或喜,或有趣好玩。
2、生动有趣,儿童对其感兴趣。
3、有想像的空间,有选择的余地,有一定的包容性,能发挥儿童的创造潜能,
4、适合以美术形式表现,能形成生动完整的画面。
二、开展系列活动。
从内容出发组织美术活动最好以系列活动的方式进行,可以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1、获得经验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除了唤起儿童的已有经验,还应设法帮助儿童扩展经验。指导儿童周围生活,组织他们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有趣的文体活动和外出浏览等,都能使儿童经验准备充分的情况下创作出好的作品。
2、收集资料
广泛收集与主题有关的资料,包括照片、图片、录像、美术作品等,使儿童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产生联系,使直接经验得到升华,为最终的创作做好铺垫。此活动可以与其他领域的教育结合,尽可能地让儿童的较多的储备,有关的欣赏活动也可以在此时进行。
3、引入各种表现媒介与后段
在儿童深入了解所要表现的对象后,老师可以尝试引导儿童用不同的媒介和手段进行美术表现,增强对美术媒介特性的了解与敏感性,同时学习根据所要表现的题材内容来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材料。比如,如果要表现比较单纯的经验,那么用单色线条来画比较合适,可以将精力集中于“叙事”上,精心刻画人物、事件。如果要表现的事物具有丰富的色彩,且侧重于抒发感情,那么采用色彩画比较合适。儿童不像成人那样,能有意识地运用一种工具材料衍生出许多表现形式,变换不同的表现方法。教师应仔细地研究各种工具材料的性能,随时根据儿童萌发的表现需要向其提供适宜的工具材料,让儿童运用独有的表达方式和创造能力,充分表达美好的情感和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