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德育报·学前教育》为首页
RSS订阅 | 手机版 | 微信订阅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中幼网杯” 全国幼儿园优秀教育活动评选

幼儿美术教育活动设计思路与指导策略

2012-08-14 收藏 复制地址
转载:

  当前,我们儿童教师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育方法死板,不灵活,老是按套路上课:看示范——老师示范——儿童画——评价作品。结果,儿童教育的效果不理想,儿童缺乏创造力,画画单调,不丰富。要使儿童能发挥更大的创造力,在美术活动中真正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需老师的正确引导,设计出丰富多彩的美术教育活动,指导儿童实现美术教育的目标。

  首先,我们来探讨儿童美术教育活动的设计思路。

  一、结合儿童特点,确定美术教育目标。

  确定美术教学目标时,应根据儿童心理、生理发展的规律,在客观判断儿童现有水平的基础上,确定儿童下一阶段经过努力可能达到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适度。如当儿童只能用笼统的图形来创造图象时,教师就鼓励儿童将图形与线条进行多种样式的组合。当儿童能画出清晰的图形时,教师就逐步引导儿童用多种图形组合来创造不同的图形。当然,目标并不一定都是按老师的主观愿望制定,有时它可由儿童提出:在这种情况下,教学目标与儿童的需要吻合,虽然在有限的范围内儿童的思维具有一定的逻辑性,但由于受自觉的限制,儿童时期形成的概念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工资年。所以,在确定美术教学目标时,必须避免两种提法:一是把画出来的某一具体图象当作目标,如教儿童选择红色画太阳,就容易使儿童误以为用红色画太阳是唯一的方法。

  从而失去了对颜色的想象:二是把认识近大远小、重叠、渐变等抽象概念当作目标。如教儿童运用大小对比的方式来表现物体的远近,就容易使儿童“小图象必定是表示远方的物体”的印象,从而导致思维混乱。

  二、如何选择儿童美术教育活动的内容。

  选择适合儿童发展目标的美术教育活动内容要遵循的原则是:一是符合教育教学目标,儿童美术创作主要表现在造型能力和表现方法两个方面。造型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和儿童的空间知觉能力和成熟程度儿童密切联系。教师应避免应用简单灌输和强化训练的方法,力求客观地把握儿童发展目标,为儿童大建小步梯进的阶梯,以帮助儿童主动建钩自己的造型方式,提高造型技能。在尊重儿童手部肌肉动作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教师应为儿童提供接触多种工具材料及广泛运用的机会,使儿童不断变化、创造、习得各种表现方法。二是内容要适合儿童的特点。儿童学习技能的内驱力来自他们在内容的吸引下,产生的强烈的自我表现的愿望。所以,教师应选择那些儿童足够吸引力的内容并进行艺术加工,认真研究内容是否符合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是否能激发儿童的创造力,使儿童愉快地活动,达到目标。如在教师教儿童学画人物头部转动的动态时,教师选择了“观测流星雨”这个热点话题。以“观测小组记录为单位”为内容,启发儿童尝试表现每个“观测者”的动作,使转动头部动作成为儿童成功地观察流星的需要。于是,围绕这一有趣的情景画出向不同方向转动的头部动作,就很自然地成了孩子的主观愿望和需要。三是培养儿童的情趣。绘画是陶冶儿童情操的活动,儿童边画边欣赏作品,使儿童自己在有趣的活动中学到知识。四是形成美的思想。儿童欣赏美术作品,感受美好的事物画面,使自己内心充满美好的东西,思想变得健康、活跃,形成好的人生观、世界观。

  三、调控教学活动过程,有效地组织儿童完成美术教育活动,指导儿童美术技能。

  通常儿童美术教育活动过程由引起兴趣、出示范例、示范讲解、巡回指导、结果评价五个环节组成,这五个环节都以完成技能要求为目的。在实践中,教师可将这五个环节调整为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引导讨论、鼓励独创和展示判断。这是以鼓励创新,激发创造力为目的的。

  创设情景,指的是将情景贯穿与教学过程,使其成为诱发创作动机,引导儿童学习技能的推动力;提出问题指的是围绕内容与方法提出问题(可由教师提问,也可由儿童提问),让儿童观察,思考;引导讨论指的是师生共同参与讨论,引导儿童按自己的体验,大胆表现,努力超越自我。展示判断指的是给儿童展示作品的机会,让儿童通过比较自己与同伴的作品来判断和自我评价。比如,儿童的意愿画“春季”,首先,教师可带儿童到郊外去放风筝等,儿童边走边看,春季来了,春季的情景是怎样的,鼓励儿童大胆表述。儿童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所见所闻,就能画出丰富多彩的“春季”画面。画完后,儿童互相欣赏自己的作品,讲讲自己作品的意义,这样,儿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提高绘画技能。是否有了我们设计出来的好的教学模式,儿童的绘画技能提高呢?答案是否定的,还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

  现在,我们就来探讨完成儿童美术教育活动的指导策略,老师采取怎样的手段,使儿童的美术活动取得理想、更有效果。

  策略之一:创设浅显易懂的疑问。当儿童经常采取某些造型形式,表现方法时,教师可以提问让儿童考虑,改进思路,以避免形成一种格式化的固定不变的思维模式。例如:儿童选择红色画太阳时,教师可以提问:“太阳都是红色的吗?”当儿童选用橙色或黄色画太阳时,教师可以提问:“其它颜色可不可以用来画太阳呢?”当儿童用彩色画太阳时,教师可进一步问:“怎样的彩色才更像阳光呢?”

  策略之二:帮助儿童建立求新,求变的创作思维。很多教师常要求儿童画的“跟老师不一样”,跟小朋友的不一样“。这个空洞的要求常常使儿童束手无策。所谓”不一样“,首先应提倡儿童创新,使作品不同于自己以前的创作,不满足于自己已经掌握的方法。其次,要把“不一样”具体化、明确化、如大变小、高变低、红变绿、左变右等等。如画鸟时,教师不但鼓励儿童画自己喜爱的鸟,也应鼓励儿童画想象中的鸟,头、身体、翅膀、羽毛、眼睛、嘴巴什么都能变。例如,有个儿童按想象画了一种奇特的鸟,大家问老师这只鸟的名字,教师说“人类只发现了一部分鸟,这只鸟也许没有被发现呢。”儿童通过自己的创造,表现了美好的愿望,由此带来的惊喜和成就感便以成为儿童继续进行创造的动力。

 




⊙欢迎关注“学前教育网”、“园长”微信公众号。
⊙欢迎分享、转载,转发请勿做任何修改,包括本声明。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德育报·学前教育》编辑整理,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分享到手机/微信/QQ

  • 学前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 333美丽童话公众号

  • 《德育报·学前教育》QQ公众号

  • 幼教圈QQ公众号

 
 
教学论文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想要吗

德育报学前教育微信公众号欢迎您关注

亲子早教

热点专题

2020年2月23日至2月25日广州国际教育加盟展暨广州幼教展

热门排行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