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导入为了引入儿童从未见过的剪纸活动,我们首先带领儿童一同观看录像。片中民间剪纸大师剪出的栩栩如生的作品深深吸引了孩子们。我们问儿童:“小朋友们愿意学剪纸吗?”他们高兴地说:“愿意!”于是我们将自己剪出来的作品向儿童展示,并让他们拿在手里看。观察和对实物的直接接触,更加激发了儿童的好奇心,调动了儿童对剪纸的兴趣。
而师生一起动手操作,又进一步提高了儿童的学习兴趣。我们先剪了几种简单美丽的窗花,贴在窗户上让儿童看。当他们开始跃跃欲试的时候,我们顺势向儿童传授了如何折叠纸张剪贴窗花的技法。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儿童发现折叠的层数越多,剪出来的效果越好。他们举一反三,越折越精,越剪越好,兴趣也越来越高。
在掌握了一系列剪纸的基本技法后,我们开始让儿童练习构图能力,练习的过程仍然是从调动儿童兴趣入手。
在小班,我们先在玻璃板上涂上颜色,画上好看的动植物图案,让儿童用竹签沿线刻画,刻好后用投影仪投放影像,其效果与剪纸窗花相同。孩子们看了很开心,很快产生了构图创作的欲望。这时,我们鼓励儿童离开教师给好的图案线条,自己随意在玻璃板上刻画,刻好后就给他们投影放映。儿童争先恐后地抢着放映,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提高了构图能力。中班的儿童用竹签在涂有白广告色的玻璃片上任意刻画,强化巩固了对各种形象特征的印象。老师按照儿童的能力,分别提供有图形、不完全图形和没有图形的三种形式。儿童在玻璃上刻画,如果画得不满意可刷上广告色重新创作。此外,儿童的画可以拿到投影仪上投放,使儿童能清晰地看到自己的作品,提高了兴趣,为儿童创造性剪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此外,我们注重为儿童创设带有艺术意味的剪纸环境。幼儿的环境属于隐性课程,它对儿童的情绪、个性以及人格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为了培养儿童对剪纸活动的兴趣,我们十分重视儿童的参与,将儿童和教师的剪纸作品布置装饰活动室,鼓励儿童用各种形象组合粘贴成剪纸画,贴在活动区内,让儿童充分欣赏剪纸的形式、造型,感知剪纸作品的语言。我们充分利用身边的材料,努力创设一个符合农村特点、它有童趣、有剪纸特征的环境,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剪纸活动的愿望,在创设环境的过程中发挥儿童的主体性,使师生的创造潜能得到了发展。
循序渐进
小班,我们让儿童从练习撕纸开始,培养儿童对整体形象的感知能力。第一步,我们把一些与儿童日常生活经验相关的形象,打上孔让儿童撕。儿童边撕边讲述自己撕的是面条、饼干、皮球等。从撕直线、撕曲线到撕简单的图形,锻炼了儿童的小肌肉及手眼协调能力。第二步,我们把这些形象画在纸上,不再打孔,让儿童沿着轮廓线撕,儿童对事物形象的整体感知更强了。在撕纸的过程中,教师尊重儿童的意愿,肯定儿童撕的形象,又不断培养儿童的发散性思维,如问儿童撕出的形象还像什么,不断强化儿童头脑中的印象。第三步,逐渐过渡到脱离画线直接撕纸,达到想撕什么就撕什么的程度。在适当的时机引入剪刀的使用,同时建立使用剪刀的规则与要求。让儿童从一接触剪刀,就知道“剪刀是工具,起立离桌时,剪刀要平放在桌上,剪刀不能对着人,剪完纸后,剪刀放回小筐,碎纸要随时放在容器里”的规则要求。随着儿童使用剪刀越来越熟练,经历了滑轮廓剪到脱线剪的过程。小班儿童能初步掌握对折剪,在剪纸过程中转纸不转剪刀的方法。
到了中大班,儿童的剪纸技巧越来越娴熟,特别是大班儿童,他们需要的不是教师每天教授一两种剪样,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提示,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我们采用了“创意十二诀”创造性思维教学的策略,注重培养儿童自由自在地进行剪纸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