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德育报·学前教育》为首页
RSS订阅 | 手机版 | 微信订阅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中幼网杯” 全国幼儿园优秀教育活动评选

游戏指导中应注意的三中关系

2012-08-14 收藏 复制地址
转载:

  临泽县平川学区五里墩小学  王玉萍

  游戏是儿童一日的主要活动,教师只有在游戏中适时适度的给予儿童指导,才能取得良好的指导结果。因此教师在游戏指导中应理顺以下三种关系。

  一、指导目标上——理顺结果目标与过程目标的关系

  指导的过程目标强调的是促进儿童游戏过程中主体体验的获得,指导的结果目标强调的是促进儿童整体发展的方向。两种目标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过程目标的实施是结果目标达成的必要准备,而结果目标的达成则是过程目标实施的必然结果。良好的结果要靠良好的过程来实现,只有既重视结果目标,又重视过程目标,才能带来良好的指导结果。

  二、指导内容上——理顺根本内容与基本内容的关系

  游戏是儿童自由自在的活动,其主题内容的产生、玩法步骤等都是儿童自己决定的。但主题内容的产生受儿童的经验及其所处的环境制约。不同年龄、不同时期,儿童游戏的主题内容显示出极大的不同。因此,教师的指导内容不应落在游戏主题、玩法的主观确定上,而应落在如何促进儿童游戏内容的自发生成与发展上。这一根本性的指导内容必须通过几方面的基本内容来实现:其一,情感方面的引导,主要激发并维持儿童游戏的兴趣;其二,能力方面的引导,主要启发儿童想象、创造,指导儿童提高游戏技能,鼓励儿童友好合作;其三,品质方面的引导,主要鼓励儿童独立自主、坚持到底等;其四,习惯方面的引导,主要引导儿童爱惜物品等。理顺指导的根本内容与基本内容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在指导活动中重视全方位的、整体的指导内容,从而打破传统指导内容单一和狭隘的框框。

  三、指导方法上———理顺按需介入与间接指导的关系

  按需介入与间接指导是游戏指导活动中教师必须遵循的原则,前者是首要原则,后者必须在坚持前者的前提下实施方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因为游戏是儿童自主性极强的活动,当游戏顺利时,不需要教师的介入;只有当儿童遇到困难影响到游戏顺利进行时,教师的介入才可谓是雪中送炭,遵循了按需介入的原则。然而,教师按需介入并不等于适度指导。因此教师介入之后,还需进行间接指导,即以引导者、支持着及玩伴的角色融入儿童游戏之中,使儿童在无外在压力的情形中受到指导、得到帮助、获得满足,由此推动儿童游戏的自然发展。实际上,按需介入主要解决了指导的适时性问题,间接指导主要解决了指导的适度性问题。

 




⊙欢迎关注“学前教育网”、“园长”微信公众号。
⊙欢迎分享、转载,转发请勿做任何修改,包括本声明。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德育报·学前教育》编辑整理,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分享到手机/微信/QQ

  • 学前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 333美丽童话公众号

  • 《德育报·学前教育》QQ公众号

  • 幼教圈QQ公众号

 
 
教学论文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想要吗

德育报学前教育微信公众号欢迎您关注

热点专题

2020年2月23日至2月25日广州国际教育加盟展暨广州幼教展

热门排行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