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德育报·学前教育》为首页
RSS订阅 | 手机版 | 微信订阅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中幼网杯” 全国幼儿园优秀教育活动评选

幼儿结构游戏的指导

2012-08-14 收藏 复制地址
转载:

  经过三年的研究,我们初步构建了儿童结构游戏的指导体系,不仅满足了儿童的游戏需要,而且促进了儿童情感、能力、品质、习惯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在结构游戏中,我们既重视儿童整体和谐发展的结果目标,更重视儿童获得主体性体验的过程目标。实践证明,教师树立了整体的指导意识后,就会有意识地在游戏中捕捉契机,渗透整体发展目标。如教师时而激发情感,时而提高能力,时而进行坚持性、独立性品质的培养,时而进行爱护作品、主动整理等习惯的强化。教师如果重视游戏指导的过程目标,就会在游戏中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因素强化儿童的兴趣和自主意识。为了促进过程目标与发展目标的融合,我们构建了儿童结构游戏指导的四个基本环节:

  1.创设情景,导入游戏

  教师主要通过创设游戏情景、提供结构材料及使用一定的导入方式,来引发儿童的游戏愿望,促使儿童较快地进入游戏状态。这里列举几种导入方法:

  情境式导入:在结构活动区,教师布置了两个布娃娃分别在雪花片滑梯和百变积木滑梯上玩的情境,许多孩子被吸引。教师说:“你们想和娃娃一起滑滑梯,是吗?”儿童说:“是的。”教师说:“现在只有两架滑梯,怎么办?”儿童说:“我们自己来造。”教师又问:“你想造什么样的滑梯呢?”这时,有的儿童说想造大象滑梯,有的儿童说想造螺旋形滑梯……这种导入方式激发了儿童的游戏动机,促使儿童较快地进入游戏状态。

  参观式导入:活动室里陈列着儿童的结构作品,墙上挂着有关交通工具的图片。游戏开始时,教师说:“我们的结构活动区又增添了小朋友的作品,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下吧!”于是,大家自由参观、欣赏。数分钟后,教师说:“今天你们想玩什么?”有的儿童说想造卡车,有的说想造海陆空飞机,还有的说想造海上的大轮船,等等。教师说:“那你们就赶快行动吧!”这种导入方式使儿童在环境的刺激下产生游戏的愿望,拓展构建的思路,较快地进入游戏状态。

  2.巡回观察,判断需求

  教师主要通过巡回观察来了解儿童的游戏状况,准确判断儿童的游戏需求,适时把握介入的时机。

  当儿童游戏处于低潮时,当儿童情绪不佳时?当儿童获得成功时,教师需要介入。此外,当儿童遇到技能障碍时,当儿童游离游戏情景时,当儿童延伸或扩展游戏内容有困难时,当儿童出现负面行为时,当环境中产生不安全因素时,都需要教师介入。当然,及时介入后还需要适度点拨。

  3.自然介入,适度点拨。

  我们认为以伙伴身份、游戏角色融入儿童游戏之中进行点拨,比较自然、有效。请看下面两个案例:

  案例一:一辆结实的“公共汽车”

  游戏开始时,明明对老师说:“今天我想造一辆公共汽车。”教师说:“好的,这回你的公共汽车可要造得牢一点噢,过会儿我来乘你的车,好吗?”明明连忙点头。“公共汽车”完成了,他高兴地跑到老师面前说:“老师,我的‘汽车’造好了,你来乘吗?”教师把“车”放在地毯上摇了摇,说:“这辆车还真牢呢,太棒了!我下了班一定乘你的车!”明明十分高兴。

  这里教师为什么要渗透技能的要求呢?原来在前次游戏中,教师观察到这位孩子曾因作品结构松散而心存遗憾,这次,儿童提出游戏主题后,教师就以游戏伙伴的身份适时渗透了“造得牢一点”的要求,以促使儿童提高结构技能,获得成功感。这种介入、点拨有助于儿童保持游戏兴趣,有助于儿童获得强烈的主体性体验。

  案例二:一副“眼镜”

  张杰在构建眼镜框时没能围合成功,他似乎失去了信心,准备拆除。此时,教师立即介入:“哟,这副眼镜框马上就要做成功了!”张杰说:“老师,镜框我搭不好。”教师说:“我和你一起来试试看,好吗?”张杰点点头。当快要围合的时候,教师说:“张杰,我们再加几片雪花片,看看行不行?”说完,递给他两片雪花片,果然镜框围合成功了。此时他按捺不住内心的兴奋,笑着对老师说:“成功了,成功了!”当他将“眼镜”戴上朝四周观望时,教师又介入了:

  “张杰,这副眼镜太好了,让我也戴一戴,行吗?”张杰说:“行。”

  这一案例说明当儿童因技能困难影响游戏时,教师通过与儿童共同探索、共享成功喜悦的互动过程,间接地提高了儿童的围合技能,培养了儿童的坚持性品质,推动了儿童游戏的发展。

  如何适度点拨才能有效地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呢?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根据每个儿童不同的需要确定不同的指导重点,切忌指导内容划一。如有的孩子需要提高技能,有的需要培养坚持性品质,有的则需要体验成功感。教师应视具体情况分别指导。②根据儿童原有水平,向上扶一把、助一臂、推一程。③根据儿童的实际水平,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法,切忌指导方法单一。一般指导方法有环境刺激、介入共玩、语言启发、榜样暗示、图片和范例提示等。④指导要适可而止,及时退出。

  4.引导交流,参与点评

  教师主要通过引导儿童交流作品及游戏过程,参与有价值的点评,达到满足儿童表达游戏感受的需要,增强儿童的游戏兴趣。在这里我们强调两点:①游戏交流时,教师是参与者,而不是主宰者,这样有利于营造平等、宽松的交流氛围,有助于儿童充分表达,从而保证儿童主体性的发挥。②教师要善于捕捉对大多数儿童发展有价值的内容进行点评,以促进全体儿童共同发展。




⊙欢迎关注“学前教育网”、“园长”微信公众号。
⊙欢迎分享、转载,转发请勿做任何修改,包括本声明。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德育报·学前教育》编辑整理,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分享到手机/微信/QQ

  • 学前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 333美丽童话公众号

  • 《德育报·学前教育》QQ公众号

  • 幼教圈QQ公众号

 
 
教学论文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想要吗

德育报学前教育微信公众号欢迎您关注

热点专题

2020年2月23日至2月25日广州国际教育加盟展暨广州幼教展

热门排行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