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幼儿常见的“角色游戏”、“构造游戏”、“表演游戏”都是成人研究儿童游戏时,按儿童游戏过程中主要游戏行为分类命名的。
新入园托、小班儿童开展游戏,投放哪些玩具材料,才能吸引儿童玩起来?
玩具材料投放的依据是儿童的生活经验,与托、小班儿童最接近的生活范围,以及该范围内的典型经验,是教师投放玩具材料的直接参照。如:“家庭”、“汽车”和“医院”是儿童最接近的生活范围,“喂娃娃和烧饭”是家庭主题中的典型经验,“打针”是医院主题中的典型经验,“开车”是汽车主题中的典型经验,相关的玩具材料围绕这些主题呈现,就能吸引儿童玩起来。
不同年龄段儿童开展游戏,材料投放有何区别?怎样才能适宜?
答:儿童随着年龄增长,经验越来越丰富,在游戏中表现出的表征、合作、构造、规则等行为水平随之提高。因此,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游戏行为有水平层次上的差异。一般来说,形象化玩具随年龄增长而递减,低结构的材料随年龄增长而递增。但由于发展速度的差异,同一年龄的儿童游戏水平的提高并不绝对同步,所以材料的投放除了有年龄上的差异更要考虑材料的弹性化,考虑同样的材料对不同年龄儿童的潜在功能。
在同一游戏时段内,只投放同种类型的玩具好,还是投放几种类型的玩具好?
幼儿常见的“角色游戏”、“构造游戏”、“表演游戏”都是成人研究儿童游戏时,按儿童游戏过程中主要游戏行为分类命名的。
然而游戏是儿童自发、自主的活动,想玩什么就玩什么,想怎样玩就怎样玩。在同一游戏时间段内,儿童游戏常常是既有表征行为、又有构造行为、还有合作行为与规则行为,游戏行为很少孤立的出现。如:一个儿童用“雪花片”搭个“吸尘器”,然后,提着吸尘器到处吸灰尘。这里既有“构造游戏”又有“角色游戏”。所以,教师应该为每一个不同兴趣、不同经验、不同能力的儿童进行各种游戏准备可供选择的游戏材料,而不是按照成人的分类标准来组织游戏。
游戏主题环境是否需要预先固定?
小年龄班儿童开展游戏需要在某一个阶段有一部分相对稳定的主题环境的预先布置,即固定的空间、固定的玩具材料,有利于儿童熟悉游戏环境,使他们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满足游戏的需要。但随年龄的增长,游戏环境的构建应逐渐转向以儿童为主,游戏主题和内容由儿童自主决定。
游戏中玩具材料的投放方式一般有哪些?那种方式最好?
游戏中玩具材料投放的放式有多种多样。
从游戏时间上看,可以在游戏开始以前投放和游戏过程中投放,前者依据昨天的游戏情况,后者依据当天游戏过程中产生的新需要;
从材料对儿童发展的功能看,可考虑区隔空间分类投放,既可依据发展的领域,也可依据课程的领域;
从儿童发展的主体意识出发,可以将各种材料集中投放,儿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行选择材料,自行搭配材料。
材料的投放方式是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自己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