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游戏是儿童对周围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映活动,是儿童最喜欢的活动,幼儿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的独特价值体现在:游戏是一种快乐的行为,一种自发的行为,一种虚构的行为,一种有规则的行为,一种社会性行为。
现在的家庭普遍只有一个孩子,而邻居间又缺少一定的交往。这样孩子的交往圈子非常狭小,而且独生子女在家中无同伴玩耍,无弟妹要他照顾,父母以他为中心,家中东西也是他个人所有。在这种环境下若不加以引导只能使他们独占意识膨胀,自我中心倾向得不到削减,甚至日益严重。加上缺乏集体生活的体验,不会处理自己和他人的关系,就会表现出自私的一面,严重阻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游戏是儿童对周围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映活动,是儿童最喜欢的活动,幼儿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的独特价值体现在:游戏是一种快乐的行为,一种自发的行为,一种虚构的行为,一种有规则的行为,一种社会性行为。
在华爱华的《儿童游戏理论》中指出“完善的个体发展离不开同龄伙伴和异龄伙伴的交往,各自获得的益处是不同的。没有与年长者的交往,将减少知识经验和技能的学习机会,没有与年幼者的交往,使社会责任心、自主感和组织能力的补偿难以实现;没有与同龄者的交往,对事物共同的体验就失去了可资比较的机会和协商合作的可能”。
然而幼儿里的游戏基本为同龄游戏,为儿童提供了与同龄伙伴的交往。但是幼儿的同龄游戏给孩子们提供的交往空间和层次上也有着一定的限制。在翻阅了一些文献,有了一定基础的条件下,我在中大班组织了一系列的混龄游戏,并获得了一些认识。
一、幼儿需要混龄游戏完善儿童个性发展
根据观察到的实际情况发现,由于现代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儿童教育策略的失调;功利社会背景下儿童正常交往生活的剥夺;竞争状态下儿童的孤立化以及生活环境的都市化、媒体化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作为重要教育资源的异龄伙伴还没有得到重视和利用。这对现代独生子女儿童的发展,特别是社会性方面的健康发展造成了重大影响,也造成有效教育资源的浪费。
经实践证明,混龄游戏给不同年龄层的儿童提供了交流的机会。如混龄游戏给中班的儿童带来了年长儿童温暖的问候,给大班的儿童主动关心弱小儿童的机会。在一次推小车的游戏中,中班一个儿童不小心弄疼了,旁边大班的孩子不停地揉着,还安慰着说:“没关系,没关系,不疼的……”。如果幼儿对儿童异龄同伴交往进行充分的挖掘和利用,对儿童来说,将为其发展提供一重要环境和机会。因为异龄同伴群体类似于一个温馨的家庭,不同年龄的儿童象“兄弟姐妹”般一起生活着,比较贴近于个体社会人际生态的实际。这一交往活动拓展了独生子女儿童交往的空间,让他们体验到了“兄弟姐妹”间的关爱、帮助之情,对他们的社会性认知、积极的情感、亲社会性行为、归属与爱的满足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Hartup,1992;Asher&coie,1990)。因此,在我国现代幼儿的教育中,通过混龄游戏深入探讨儿童异龄同伴交往的社会性教育价值,其实际意义也更加明显了。
二、游戏的内外因素对儿童产生利他行为有很大的影响。
混龄游戏的游戏本身是本次研究中一重要的内容。游戏外在客观的因素有游戏时间,材料和场地,游戏自身内在的因素有游戏本身的性质以及游戏者自身的认知经验和年龄等。在本次研究中发现不管是游戏外在客观条件还是游戏自身条件都对儿童产生利他行为有很大的影响。
首先,游戏外在的客观因素如游戏的材料,游戏材料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有无儿童利他行为产生的机会。材料少的游戏中,中大班儿童为了大家能够共同游戏,会有谦让或合作的表现。其次,游戏者自身的认知能力等经验之间的水平差距是促发儿童利他的直接因素,中大班儿童存在着知识经验和水平上的差距,在一次中大班儿童结伴玩绳子的游戏中,大班儿童主动教中班儿童跳绳,大家一起探讨玩绳子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对于中班儿童的价值是同龄游戏中无法实现的。再者,游戏的性质,如合作性,竞争性的混龄游戏都是促进儿童利他行为的有效资源,如两两合作的游戏中,要求中大班儿童互相合作;在要求大帮小的游戏中,大孩子主动帮助弱小的儿童……
三、老师和同伴在混龄游戏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混龄游戏中除了知识经验和能力上的差距会促使儿童利他行为,还有很多其他因素而产生利他,如:老师的游戏组织安排,提醒……包括游戏的性质在内的这些因素的制造者都是幼儿中的另一个主体——老师。首先是老师对游戏如何恰倒好处的组织,处理好材料的多少,人员的安排,游戏的选择;然后,老师在活动中最直接的提醒和指导,一句委婉的语句给予孩子提醒,或者一个微笑点头给予孩子鼓励和支持;还有,老师给孩子们提供更多与不同年龄层次儿童交往的机会和环境。
混龄游戏中的交往实际上是异龄同伴交往的一个过程,混龄游戏中的利他行为实际也就是异龄同伴交往的结果。这一结果离不开游戏中的同伴,只有与之交往才能懂得游戏的潜规则,在不断的适应规则的过程中改变自己的自我中心意识。另外同伴的另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同伴间的互相模仿。儿童现阶段各种道德行为的养成最大的途径就是模仿,不仅对大人的模仿,还有对自己同伴的模仿。如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混龄游戏后,中班儿童也主动地去帮助同龄儿童或有困难的儿童,这是他们在混龄游戏中的进步。所以要给孩子准备一个良好的环境,在环境的熏陶中健康成长。
在一系列游戏过程中认识到混龄游戏促进儿童利他行为的发生和发展,但是由于混龄教育,混龄班的开设有一定的难度,所以笔者针对目前幼儿的教育现状,提出一些供参考的建议。
一、完善混龄游戏,扩大其优势,扩展至其他教育领域
在游戏领域,儿童的社会性有着很好的发展。为了使混龄的效果更为扩展,可以扩大到教育领域。在教育领域,可以通过为不同年龄的儿童提供一起感知,共同学习的机会,促进儿童异龄同伴间的交往,如外出感知春季、秋天时,可以让每个姐姐哥哥带一个弟弟妹妹:熟悉幼儿的墙饰时,可以让年长的儿童为弟弟妹妹当讲解员等。另外,手工制作、绘画、打击乐、续编故事、诗歌、看图讲述等也都可以成为儿童异龄同伴间一起活动的重要内容。研究表明,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形式,是儿童健康发展的重要源泉和中介。因此,在游戏领域中,可以把角色游戏、竞赛游戏、表演游戏作为素材,通过创设适宜的、新颖独特的情境,灵活运用榜样示范、竞赛评比等方法,有意识地引导儿童进行“大帮小,小学大”的活动。而且,在活动中教师如果能积极发挥儿童间互助合作的精神,引导他们学会判断问题情境中蕴含的规则,并探索问题情境的相应解决办法,儿童的爱心、责任心、自主性等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发展。
二、选择恰当的混龄游戏,更大程度地促进儿童利他行为发展。
不同跨度的混龄游戏对儿童产生谦让、合作等利他行为有着不同的影响,所以老师可以根据各年龄层儿童的特点,选择有针对性的混龄游戏,确定好明确的被试主体,使游戏的作用更能有针对性的发挥。小跨度和大跨度的混龄游戏对儿童的利他行为有着不一样的作用,在能力和知识经验有差距的游戏中,更有利于儿童帮助和合作等利他行为发生。有一次我带着中大班孩子一起去帮小小班孩子穿衣服,很明显的两个班的孩子都成了大孩子,更有责任心。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年龄资源,相应的开展一些大跨度大的混龄游戏,如幼小衔接的活动。
游戏性质要求合作的混龄游戏更有利于年幼儿童合作的利他行为的培养,有利于年长儿童帮助、谦让行为的形成。在幼儿的游戏中,为了儿童能逐渐去自我中心,可以给他们组织一些合作性质的混龄游戏,如现在的很多民间游戏都是属于合作性质的。同时游戏材料的数量影响儿童分享和谦让的利他行为的产生。为促进儿童社会性行为,混龄游戏的材料准备是很重要的。
三、充分利用在混龄游戏中老师与同伴对儿童产生利他行为的作用
为了满足各年龄儿童发展的多种需求,教师首先需要具备有关各个年龄段儿童发展与学习的扎实的专业知识,并掌握丰富的教育策略。将儿童视为不断学习、发展着的个体。教师必须具有为儿童设计开放的、多元学习经验环境的能力,以促进不同发展水平儿童的发展。教师必须了解“何时”、“怎样”采用“同龄”或“混龄”方式对儿童进行分组,以及如何设计儿童合作学习任务等。同时教师日常的言语、表情都可以作为强化的工具。
为了促成不同年龄儿童间的交往,在环境创设上儿童教师可以做好这样几方面的工作:在园内可以把大的活动室分割成若干小的活动区域,使不同年龄的孩子之间有共同进行学习和游戏活动的场所,有共同进餐的地方,也有共同休息的地方,这一点我所进行实验的两个班就是这样,更加方便儿童的交流;在教具、玩具的设置上,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年龄儿童的不同需要,如既有年幼儿童喜欢的布娃娃、机器人等玩具,也有年长儿童喜欢的图书、智力拼插玩具等。
老师在混龄游戏中对儿童产生利他行为的作用,势必会要求提高老师的专业素养。在混龄游戏中,老师面临着多元目标的挑战,迫使老师提高环境创设的能力,并且对老师的教育行为和教育机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