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幼儿开展的区角和角色游戏正满足了儿童的发展需求,在区角游戏中如何做好儿童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最大限度地挖掘儿童的创造潜能是我们老师需要思考的。
在举国上下关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最大限度地开发儿童的创新精神,使更多的儿童成为将来的创造型人才,是我们幼教工作者思考的中心问题。我们把儿童创新教育研究的课题视为一项主要研究“玩”的课题——孩子们应该如何“玩”?“玩”什么?怎样“玩”出新意?怎样在“玩”中创新,将既能够寓创新精神个时间能力的培养,又适合儿童年龄特征和不同层次需要的创新性游戏带给儿童,让儿童玩得有文化,掌握玩的技术,发展玩的艺术。现在幼儿开展的区角游戏、角色游戏,正是充分体现儿童自主游戏,充分挖掘创新潜能的最好路径。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幼儿开展的区角和角色游戏正满足了儿童的发展需求,在区角游戏中如何做好儿童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最大限度地挖掘儿童的创造潜能是我们老师需要思考的。
在教室根据儿童的人数等活动空间来设置区域,各区域间布置符合现代教育的五大领域,这些区域也必须适合儿童游戏,如果区域过分封闭,则会影响儿童相互交往,容易使儿童产生单调,沉闷的感觉,如果没有适当的分割,则容易使儿童感到杂乱无序,影响游戏质量。我们围绕主题目标创设各区域,围绕一种内容设置多个区域,如围绕科学领域设置:变色区,恐龙馆,实验区,电脑区还可以按不同内容设置不同区,如:棋类区,猜谜区,编织区等。在游戏的准备材料上,围绕活动内容与儿童一起共同创设开放的活动环境,收集不同类型的活动材料,这一过程由儿童和老师,儿童和家长以及儿童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完成,因此,极具生活化,儿童在这一过程中积极筹措,通过各种渠道获得材料和信息,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知识上,能力上都不断得到锻炼和发展。
在游戏中,让儿童自己选择区域,选择材料进行活动,儿童自身对玩的“过程”比玩的“结果”更感兴趣。玩的“过程”给他们带来地满足和剩余精力的释放远远胜过玩的“结果”,他们的许多创造型行为就表现在尝试和熟悉事物的活动过程中。以主题活动“热闹的马路”为例,我们设置了若干个区域:手工区、汽车制造厂、角色区、交通岗、绘画区、我看到……、建筑区等,儿童按意愿选择活动,可以用废旧纸盒制造汽车,画汽车,可以扮交警指挥交通,建造主要街道和风景区,公益海报创意设计等,让每个孩子都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动起来,开放式的区域设置能解放儿童的空间、时间,给儿童更多的活动自主权,减少儿童模仿“结果”的企图,因为,模仿不是首创,只有首创才是创造性的标志,在“科学发现区”有儿童提出“金鱼的嘴巴一张一翕是在干什么?”的问题,吸引着全班儿童一次又一次的探索,“金鱼是在喝水”、“不,在呼吸,金鱼一直喝水不要给撑死啊!”细致的观察和激烈的讨论,丰富了儿童的知识,提高了孩子寻疑质疑解疑的积极性。
在区角游戏和角色游戏中,由于材料不同使得儿童的操作方法不同,儿童在或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经验也不同,活动的变化对激发犹如台的创新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不同的活动可以吸引不同的儿童,同时还因为变化最容易吸引儿童的注意力,甚至同一活动改变一下活动的地点,就可以重新吸引儿童,因此对区角游戏的安排可以阶段性和丰富性,对诱发和促进儿童创新的发展尤为重要,同时兴趣对儿童的创造性游戏也非常的重要。
把创新性的游戏设计与儿童创新教育结合起来,使其能够借助想象和虚构,将自然常识、生活常识、科学知识和社会知识等系统地归纳、整理、总结、整合,加以创新性表达,又要使儿童容易理解和愿意参与,还要考虑使其具有游戏性、表演性和愉悦性,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创新。当然,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游戏内容贴近儿童的生活,使他们能在游戏中显示自己的能力,通过角色扮演、区角游戏开发新潜能,通过表演游戏获取快乐,这是不言而喻的。一个好的创新性游戏不仅在于游戏主题(教学内容),而且在更大程度是游戏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教学模式)。
在游戏中培养儿童的创新精神不论对儿童教育还是对其他教育形式都有时代性和开拓意义,让儿童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两者融会贯通对孩子的发展是非常有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