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德育报·学前教育》为首页
RSS订阅 | 手机版 | 微信订阅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中幼网杯” 全国幼儿园优秀教育活动评选

幼儿游戏中教师的作用

2012-08-14 收藏 复制地址
转载:

  导读:自选游戏,作为游戏活动的一种形式,最受儿童欢迎与喜爱,在自选游戏中,儿童教师的作用则是双重的------既是教育指导者又是游戏伙伴。所谓教育指导者,实际上包括观察着、组织者、建议者和活动材料提供者等,而仅指发出指令要求等,直接控制儿童的行为。

  自选游戏,作为游戏活动的一种形式,最受儿童欢迎与喜爱,在自选游戏中,儿童教师的作用则是双重的——既是教育指导者又是游戏伙伴。所谓教育指导者,实际上包括观察着、组织者、建议者和活动材料提供者等,而仅指发出指令要求等,直接控制儿童的行为。

  一、自选游戏中,教师的双重身份影响儿童的行为。

  1、教师应作为儿童游戏的伙伴,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游戏的过程。教师要变成孩子,作为儿童的游戏伙伴,参与游戏过程,与儿童一起探索操作,相互交往,遵守游戏规则,与儿童共享快乐。这可以缩短儿童与成人“两个世界”的距离,使孩子们觉得亲切、适意,从而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人际环境和精神心理气氛。由此,不仅可以使孩子们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增强对所从事活动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这种环境气氛有益于激发儿童的独立自主性,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增强自信,减少对成人的依赖;再就是有益于激发儿童的思维,激发他们积极的创造性活动。

  2、教师又应时刻不忘自己作为教育者的职责,注重对儿童行为方向性的引导。

  教师在成为儿童游戏伙伴的同时,还须注意发挥教育者的引导作用,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职责,在游戏过程中有目的地对儿童施加积极的影响。教师对儿童游戏予以指导的教育价值就在于引导儿童行为的方向性。教师是教育者,即社会代表者,他承担着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下一代的重任,应通过教育过程(包括游戏这种教育活动)的事实,逐步实现国家或社会的教育目标,培养出适合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为达此目的,教师就要依据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施教,将社会要求与儿童的需要结合起来,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二、自选游戏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促使儿童发展。

  1、规范儿童的行为。教师应通过指导游戏,引导儿童认识社会知识和行为规范,如游戏中自立行为的规范、与人交往的规范等等,并促使儿童在游戏中反复实践,逐步形成习惯,以内化为自身较稳定的行为特征,从而促进儿童个性化社会性。

  2、影响儿童的游戏内容。儿童游戏的内容具有一定的价值倾向性,教师需引导其向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这就是人们常常提到的,指导要注意“游戏的教育性”。儿童游戏中可能出现不健康的主题。如,一些儿童在“娃娃家”模仿成人抽烟、喝酒、打麻将;一些儿童在理发店学大人装扮等。对此,教师应注意将儿童的兴趣引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如,引导儿童观察家长在家活动、医生如何为病人治疗等,启发、丰富其生活经验,使他们学习模仿好的行为方式。

  提高活动的质量。教师还需通过引导,促进儿童活动质量的提高,使游戏得以深入开展,并促使儿童在游戏中身心不断发展。有的儿童游戏无目的,不知道玩什么,活动中常常无所事事,或是频繁变换活动类型及材料;有的儿童在游戏中常常无意识的摆弄材料、旁观等。教师就可以通过提问、建议、提示玩法、提出行为要求、提供范例或是与之共同游戏等指导方式,引导其学习自选游戏,自定游戏内容主题,逐步增强行为的目的性,并激发儿童不断尝试、探索,提高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儿童有时候在游戏中会出现停顿、玩不下去或情节贫乏、主题单调的情况。如“娃娃家”成员不停切菜,仅仅满足于简单的重复性动作。教师就要加以引导,促进其对生活的观察,扩展其知识经验,或是进一步指导儿童的游戏技能,使游戏不断深入。再有,一些儿童往往出于个人习惯或是因一定的个性特点,活动兴趣单一,每次游戏总是选择那几样。教师就要激发其对多方面事物的兴趣,既鼓励发扬其长处,又弥补不足,促使儿童个性得以在游戏中全面和谐发展。




⊙欢迎关注“学前教育网”、“园长”微信公众号。
⊙欢迎分享、转载,转发请勿做任何修改,包括本声明。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德育报·学前教育》编辑整理,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分享到手机/微信/QQ

  • 学前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 333美丽童话公众号

  • 《德育报·学前教育》QQ公众号

  • 幼教圈QQ公众号

 
 
教学论文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想要吗

德育报学前教育微信公众号欢迎您关注

热点专题

2020年2月23日至2月25日广州国际教育加盟展暨广州幼教展

热门排行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