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结构游戏就是运用各种结构玩具或结构材料(各种积木、积塑、金属结构材料、泥、沙、雪等),通过双手的创造来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在结构游戏中,儿童为了按照自己的设想构成物件,需要不懈地、持久地努力;需要克服困难。
结构游戏就是运用各种结构玩具或结构材料(各种积木、积塑、金属结构材料、泥、沙、雪等),通过双手的创造来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在结构游戏中,儿童为了按照自己的设想构成物件,需要不懈地、持久地努力;需要克服困难。无论是个别进行构建还是合作进行构建,对于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都有一定的要求,如:学会物件用完后归放原处、学会保持周围环境的整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学会合作、学会协商等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结构游戏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教师可以利用结构游戏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而良好的行为习惯又是结构游戏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并能迁移到其它各类游戏活动和学习活动中。
教师可从中班开始,适当增加结构游戏的份量,特别是克服了以前每班结构材料类多量少的弊端,他们主要集中选用积木,有针对性地,由浅入深地对儿童进行大型建构活动的指导,把行为习惯的培养和结构技能的提高放在同等的位置。一段时间下来,由此教师并会发现:儿童无论是结构技能还是游戏的坚持性和兴趣大大提高。
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具体有以下几点做法:
一、通过建立适当的游戏规则,培养儿童的规则意识
结构游戏中,儿童争吵的焦点,往往是为了争夺材料。这时,教师可对使用材料做出以下的要求:
(一)按需取材,不能一下盲目地先占有很多材料
当自己需要的材料不够,又寻找无着时,也不能任意取走他人的材料,而应与同伴协商,经过同意后,才能取走材料。而且,要让儿童明白,协商不等于强索,协商不可能时,要另外设法解决。
(二)拿材料是轻拿轻放,学会爱惜材料
建立好常规后,儿童有了行为的准则,在材料使用中的争执少了,协商和谦让的气氛浓了,偶尔有儿童违反常规,同伴就会用行为准则去衡量他的行为,让他自己觉得不好意思而调整自己的行为。
其它如收放材料,游戏人数也一一做了规定。如教师给每种积木都做了标记,以便儿童分门别类地收放材料。到中班后期,儿童还能根据下大上小,楼梯形交叉堆放等比较稳的道理来堆放积木,这样堆放的积木分类明显,而且美观,不易倒塌。
在游戏人数方面,教师在用入区卡限制人数之外,还利用入区登记表登记儿童玩的次数,以便掌握儿童玩的情况。针对有的儿童喜欢去结构区,有的不喜欢就很少去:男孩子喜欢玩,大部分女孩子不喜欢玩的情况,那经常就要在活动前作出一定的规定,如:每名儿童不能两天玩同一活动区,有时特别规定女孩子去结构区,并请几名能力较强的男孩子和她们一起玩,让他们互相学习,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以此提高他们的兴趣。
解决了材料和人数等问题,儿童从结构游戏中获得的是比较愉快的经验,从而更加吸引他们参与游戏。而儿童在不断的控制自己和遵守规则的过程中,也养成了良好的规则意识。
二、通过观察与适时引导,培养儿童的坚持性
在结构游戏中,儿童为按照自己的设想构成物件,需要克服困难和不懈、持久地努力。但在游戏过程中,儿童肯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材料不足、结构技能的局限、同伴之间的矛盾,致使游戏出现停顿,玩不下去的情况,甚至有的儿童因而放弃继续游戏。为了培养儿童的坚持性和战胜困难的信心,教师坚持从兴趣入手,利用各种手段以期达到目的。
(一)抓住儿童的闪光之处调动儿童的积极性
在活动初期,教师主要创设条件,让儿童有尝试、操作的机会,让儿童自由选择材料,自由拼搭结构物体,在拼拼搭搭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搭的东西像桥、房子、花坛……这时,教师大加赞赏,会使儿童的好奇心和兴趣油然而生,游戏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游戏水平也随之上升。
对于一些能力较弱的儿童,老师的鼓励和赞赏就能激起他们的兴趣,提高自信心。如我在实习时遇到的有一名儿童性格孤僻、胆小、不合群,有一次我的指导老师偶尔发现他搭的汽车造型独特、优美,特意在游戏结束时表扬了他,让他觉得特别高兴。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他创造的车辆多达三十几种,被孩子们称为“汽车大王”,大概几十年后他就是真的汽车大王也说不定。
(二)教师适时进行指导,能帮助儿童坚持游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记得有一次儿童准备搭一座天文馆。大的框架搭好了,但是总觉的不象天文馆,有的儿童因为想不出办法就去别的地方玩去了。这时,一直在旁边静静观察的老师走过去,提示他们:“我们班上有哪些东西是和天文知识有关的?”这一下,儿童茅塞顿开,有的跑到科学区拿来了地球仪放在屋顶做天文馆的标记,把高倍望远镜放在天文馆的平台上;有的去图书区找来几本介绍天文知识的图书。这样一来,天文馆就象模象样了,儿童也有了继续玩下去的兴趣。类似的经验多了,儿童就会迁移到其它建构活动中去,如住宅花园出现了绿色植物和玩具小汽车;立交桥上有了花坛;桥下有了自折的纸船……
(三)创设条件,帮助儿童体验成功
对儿童来说,体验成功的喜悦是持续游戏的最好催化剂,教师必须有意识创设条件给儿童体验成功的机会。如:搭建自己的幼儿时,儿童开始搭的是普通的三层楼,看不出什么特征。老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儿童讨论:幼儿的房子和别的房子有什么最明显的不一样。马上有儿童反应过来,幼儿的房子是有一个高高的房顶的。孩子们在讨论中得到启发,再经过尝试果然获得成功。于是兴趣来了,幼儿的滑滑梯,幼儿的操场等。搭了一个又一个。儿童就在这种成功的喜悦中延续了游戏的时间,培养了坚持性,有时超过一个小时还意犹为尽。
三、通过结构游戏,培养儿童的合作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儿童之间的交往是频繁的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同伴的反馈往往非常直接而坦率。你发出的是友好、合作、分享的作为,同伴便做出肯定和喜爱的反应;而如果你做出抢夺、抓人、独占的消极行为,则会被同伴厌恶和拒绝。所以,帮助儿童增强合作的能力是很有必要的。在结构游戏中,儿童需要合作的机会很多,特别是大型的结构活动,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因此,可以很好的利用结构游戏培养儿童的合作能力。
首先,教师应以自己的行为影响儿童在游戏的初级阶段,教师可从制定计划,如何分工入手帮助儿童,让儿童形成整体意识,为儿童做出良好的榜样。如中班学生进行结构活动时,教师帮助儿童进行详细分工,让儿童增强活动的目的性。迁移到其他非班级组织的主题活动时,儿童就会不知不觉地运用以前的经验,进行分工协作。
再次,好的评价,也往往能获得实际的教育效果。如:有一次游戏讲评时,指导老师指着游乐场的造型问:“这么好的游乐场,是谁搭的?”一下举起了八只小手,教师指着其中一名儿童问:“是你搭的吗?”“不,我搭的是围墙。”教师又依次问其他儿童,他们分别说:“我搭的是大门”,“我搭的是滑滑梯”,“我是专门帮他们找材料的”。老师听完说:“怪不得搭的这么出色,原来是你们分工合作的,好啊。”短短的一个评价过程,没有空泛的说教,却使全体儿童感悟到了合作的重要性,这样一个较抽象的道理。
通过结构游戏,可以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而良好的行为习惯有时顺利进行结构游戏的保证。教师必须充分地认识这一点,抓住结构游戏的特点,合理运用各种手段,促进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同时,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又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它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应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更要注意正确的方式方法,这样,才会发挥游戏的实际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