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人与环境”是一永恒的教育主题,卢卡斯的环境教育模式提出“在环境中教育”尤其适用于儿童。大家都知道,在当今的时代,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生活环境已加速城市化了。以大气污染为代表对环境的破坏,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害。我国一直十分重视环境与资源保护工作,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国策,确定了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指导方针,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儿童年龄小,对自然界复杂的生态关系缺乏理性的理解,因此,我们不但要为孩子们创造一个理想的生活环境,而且还应让儿童从小懂得环保,热爱我们共同的家园,引导儿童关注周围环境,亲近、热爱周围的环境,同时美化环境、保护环境、创设环境可以激发儿童兴趣,陶冶儿童情操,净化儿童心灵,有利于儿童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的形成。因此,我们非常注重在儿童阶段唤起儿童的环保意识,初步了解环境的重要性,提高儿童的社会实践能力。
一、现代教育手段与传统的教育手段相渗透。
环保问题,说起来挺复杂,似乎离孩子很遥远,其实环保教育早就渗透在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是儿童较缺乏系统性和理论性的认识。春季万紫千红、夏天芳菲碧绿、秋天硕果累累、冬天银装素裹,四季的幼儿是儿童的乐园,也是对儿童进行环境教育的活教材,其中涉及的部分内容与儿童的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教师能否充分运用各种教育手段开展各种生动的教育活动直接影响到环保教育目的
的实现。如组织“严重的水污染”的主题活动时,是先组织实地参观,让儿童感受到环境污染造成严重后果,体验到环境保护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同时,又有意识地引导儿童观看有关水资源受污染和开展治理新闻、相关录相,组织儿童参与讨论等系列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儿童保护水资源的环保意识,激发儿童参与保护环境的强烈愿望,对儿童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幼儿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渗透。
对孩子进行环保教育,仅靠幼儿难成大气候,特别是孩子的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难以持久,只有家庭、社会共同教育,方能使环保观念在孩子脑海中扎根。反之,幼儿的环保氛围及孩子的环保行为又能促进社会环保风气的形成。首先树立教师的环保风范,成为孩子的表率。还发动家长一同投入这一重要的“工程”。孩子生活在家庭中,是家庭的一分子,但孩子往往对家庭中的一些技术产品熟视无睹、习以为常,于是我常常有意识地引导儿童回家观察、思考“电脑为什么这么神奇?”“微波炉是怎样煮菜的?”“为什么电视机有彩色和黑白之分?”等,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积极解决问题。并让他们在注意安全的前提下学着使用家电:正确使用电视遥控器、播放收音机和录音机、使用电脑等,养成按顺序操作的良好习惯激发探究科学的欲望。在我们周围的环境中,存在着更多可供利用的科学教育资源:马路、车辆、桥梁、公园、消防队、邮电局......几乎人们生活中所涉及的每个方面都可以成为科技启蒙的素材。大自然更是科学教育丰富的宝库:天空中的鸟儿、水中的鱼儿、山上的野花、野果、丰收的稻田......每周我们根据活动进程布置家长一个任务,有时,请家长带孩子去春游、植树,有时请家长带孩子去参观周围风景,有时请家长带孩子到自己的工作单位,特别让孩子注意观察机器的零部件等,通过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孩子在与外部世界的不断接触中变得智慧、变得好奇、好问、好想、好动、好探索,而这些,正是我们着力培养的良好素质。
三.日常随机教育和主题教育相渗透。
我们的环保活动深入而持久,采取正规环保活动和随机环保活动相渗透,主题活动和各科渗透相结合。既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季节特点和国际国内的形势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如“大气污染”等正规的、系统的、有计划的环保主题教育活动,同时又把环保教育贯穿到儿童的日常活动中,在日常生活和教学各个环节中进行随机教育,对儿童的环保行为加以强化。来园时儿童为植物浇水;散步时与小鸟问好;吃饭时不浪费粮食;午睡时不大声说话等,在日积月累的一日生活中培养儿童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主题活动的设计和各学科相互渗透,如综合活动“我们周围的环境”,我们带着相机、摄象机和小朋友一起去周围参观、了解、调查我们生活的环境,锻炼小朋友的社会实践能力,拍摄下小朋友活动的过程,到园后再放映、交流,儿童兴致很高。语言活动“报纸先生的烦恼”、“烟斗萨克斯”等,儿童期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通过故事与表演、散文欣赏、早期阅读
等形式发展儿童语言,这些教育内容中蕴涵着很好的环保教育素材,报纸先生用处这么大,他怎么会有烦恼呢?通过故事,小朋友们知道爱护报纸、不乱扔报纸、报纸可以再利用等知识;听了“烟斗萨克斯”的故事,明白了吸烟有害健康。早期阅读材料《水》是一首充满丰富环保教育内涵的诗歌:“小小的水是泪水,大大的水是海水,跳舞的水是喷泉……”全文图文并茂,使儿童了解到水的各种有趣的类别,感觉到水与人们的不可分割的关系。音乐活动“水族馆”里,水草和小鱼亲密游戏,相互依存。“小白船”的活动让小朋友知道自己也是地球的主人,要让天更蓝,水更绿。美术活动“设计环保标志”、“树叶粘贴”等艺术活动,将环保教育的内容融入到动人的音乐里、栩栩如生的画面里、优美流动的舞蹈中,调动儿童的多种感官,使儿童在轻松愉快的体验中受到环保教育。科学活动“电”、“有趣的纸”。“奇妙的声音”等,在认识有趣的电动玩具时,明白不要乱扔废电池及废电池的危害;玩各种纸制品时,知道纸的原材料来自于树木,要节约用纸,还要学习回收废纸;“奇妙的声音”以系列活动内容串成:“寻找声音”、“声音从哪里来”、“声音是怎样传播的”、“神奇的电话”、“乐音和噪音”、“做做玩玩”以及儿童在活动中声成的许多值得探索的科学知识。在活动中,我启发儿童从周围生活中寻找声音,自己敲敲打打制造声音,听音乐欣赏声音,让儿童发现声音很“有趣”,激发儿童探索“声音从哪里来”的兴趣。在理解声音的原理后,我再引导儿童通过游戏、操作活动、科技产品让儿童认识声音的特征:声音的放大、传播——麦克风、喇叭、电话、人造卫星、收音机,声音的贮存——录音机,声音的力量——声控灯、声控门、声控娃娃等。同时让儿童用麦克风演唱,体会声音是如何放大的,自己用声音控制声控灯,发现声音的强弱与电灯明灭的关系。使孩子们对声音表现了更大的兴趣,让他们发现声音是多么的奇妙,初步了解现代科技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了科学探索的欲望,也激发了儿童成功的喜悦,培养了成就感。
四、教育时机和科学幻想力相渗透
科学是严谨的、求实的,但科学也需要创造、需要幻想,有幻想才能打破传统的束缚,才能发展科学。因此,只有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儿童的科学幻想力、求异思维,才能使儿童今后走科技发明、创造的道路。如在环保系列活动《地球妈妈我爱你》中,在观看一组地球表面受到污染的录像后,我放录音,以地球妈妈的口吻说:“孩子,天空中弥漫着黑烟,森林被砍伐了,江河干涸了,白色垃圾遍地都是,废水、脏水到处流,妈妈要生病了,孩子们救救我吧!”此时,孩子们的情感被深深激发了,在以“地球妈妈,我来救你”为主题的绘画活动中,孩子们想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来救助“妈妈”:苗苗在天空中画了个大抽油烟机,可以抽走工厂里排出的黑烟;斐飞画了个宇宙垃圾转运站,能把垃圾送到不住人的外星上去;乐乐画了守卫森林的机器人城堡。又如系列活动《变废为宝》中,让儿童想象,用各种废旧物品小制作,也可以和爸爸妈妈合作,孩子们的作品非常丰富多彩,如用废报纸做的各种时装、易拉罐做的航空母舰、纸杯做的动物玩具等等。《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了环保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儿童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初步的环保意识。我们在实施教育时,注意儿童的生活环境、教育环境和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的渗透,催发儿童在一草一木一物的接触中,让儿童受到环保意识的浸润,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环保的种子。
⊙欢迎关注“学前教育网”、“园长”微信公众号。
⊙欢迎分享、转载,转发请勿做任何修改,包括本声明。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德育报·学前教育》编辑整理,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