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常识告诉我们,任何事业或活动的成功,必须使其思想和行为都适合于客观的规律。对大多数儿童而言,行为习惯的养成本身是枯燥的,我们知道斯金纳的理论发现是从动物学习的实验开始的。他设计了一只被称为“斯金纳箱”的实验装置,里面装着一只饥饿的老鼠,一根控制杆连系着食物箱。老鼠在箱子里活动,每压一次控制杆就能得到一颗食物。这样,老鼠不断地压控制杆,不断地得到食物,不久就“学会”了这种取食方法。在这里,取到食物就是对老鼠操动控制杆的一种强化。随后,斯金纳重复对鸽子、猫等动物进行类似的实验,都证明,及时地给予报酬、强化、是促进动物学习的主要因素。
由动物而推断人,斯金纳认为,人类的学习也是一种操作反应的强化过程(“强化”在他的教学理论中占有核心的地位),通过操作性强化,一个比较完整的新的行为单位可以被学会,或者一个现存的行为单位可以被精炼。而要使教学或者训练获得成功的关键,就是要很精确地分析强化效果,并设计操纵这个过程的技术——建立一个特定的强化列联。也就是根据学习的目标,在促进学习者学习时,不断地给予强化,促使学习者向着学习目标迈进。
根据操作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一位教师要实施让儿童养成某一习惯,必须考虑哪些问题呢?
首先要仔细地考虑,在特定的时间里计划教学的内容是什么,这些教学内容最终是要通过儿童的学习行为的获得来表示的。其次要考虑有哪些可以利用的强化物。这种强化物包括两种:一种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所操纵的材料具有强烈的兴趣性;另一种是在学习过程中给予学生奖励,譬如教师的一个善意的微笑,一句肯定的赞语,一个五角星,一件奖品等等。第三,强化的最有效的安排,即教师要把非常复杂的行为模式逐渐精致地作成小的单位或步骤,也就是把教学目标进行具体分解;确定每个步骤都保持行为的强度,以使强化的次数能提高到最大限度。因为兴趣是学好每一样东西的基础和动力。这一点已经得到教育学家的肯定。
下面结合其理论谈谈具体如何做?
1。兴趣能调动一个人内在的积极性。学习心理学指出,培养儿童的注意力,依赖于对学习的兴趣。越是有趣的事物或活动,越能激发人的行动和大脑活动的积极性,这个积极性的具体标志,就是注意力。可以说,儿童对某一事物一旦产生了兴趣,对学好这就有了一半的保证。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斯金纳也认为:“人的学习也是一种操作反应的强化过程,通过操作性强化,一个比较完整的行为单位可以被学会。”这个操作性强化,就是运用多种生动形式,对某一确定的内容进行反复教育,使形式的魅力转化为对所学内容的魅力,即产生学习的兴趣,进而促使学习者向着既定的目标迈进。
2。儿童习惯的养成要有宽松、愉快的气氛。根据暗示教育的基本原则,教学不应有紧张气氛,儿童应在愉快、松弛、心理集中的状态下学习,使他们体会到乐趣,充满着内心的自由感,从而导致“教学过程变为自学过程”这从另一方面说明了一个人的情绪对其行为的重要作用。
3。有关心理测试表明,视听觉所获取的信息占学生信息获取总量的90%以上,而唱歌和表演又是儿童比较喜爱的活动形式。运用歌曲表演一方面可以活跃气氛,调节氛围,稳定情绪;另一方面,让儿童在愉快的气氛中接受所学的内容根据歌曲所产生的不同作用,不但有歌还要注意与舞蹈相结合,与对话相结合。这种穿插游戏的形式,让儿童边唱边表演的形象,既可以深化其对所学内容的记忆,又可以逐渐引入新授的内容。
4。儿童爱动好玩,游戏正是儿童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某种意义上来说说,儿童是在游戏中长大的,在游戏中获得知识,在游戏中锻炼了身体,在游戏中发展了智力。所以,在巩固阶段,我们应常做些新颖有趣的戏。
历代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既为培养和教育儿童提供了有效的原则和方法,也为矫治不良行为提供有效的原则和方法,我么每一位做教师的,都应运用这些理论,为自己的教学等带来更好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