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班孩子在数学和美术方面个体差异较大,我们一般采用小组活动、区域活动的方法来照顾个别,解决这一问题,可怎样才能在集体活动中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孩子的发展呢?我在美术活动线条画“高楼层”中做了尝试。
首先是了解摸底孩子们对图形和线条组合与创造性表现的水平,在观察了解房子的基本构造后,我请儿童把他们所感知的楼房外形用几何图形表现出来,并在其中用线条或图形表现楼房的基本外结构,结果有部分孩子,如郑雨杨、周筱铭等再现出了极大的创造力,在选择图形及图形与线条的组合上表现极为大胆、奇特。有部分孩子则是中规中矩地画出的楼房的基本外框,还有部分孩子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绘画。在摸底之后,我并没有集体讲评孩子的作品,只是对他们各自作了鼓励并提出一点要求,孩子们在得到肯定之后兴趣更高了,特别是偶伟冰这个一碰到画就要哭的孩子竞也和李金羽这些坐不住没耐心画画的孩子跑过来强烈要求“老师,我还要画一张”。
针对这些情况,我分层为这些孩子制定了不同的目标,部分孩子能独特地表现房子的外框,能更多地使用柱、檐、廊、阳台组合,并细节处理好线条的装饰;部分儿童能大胆运用图形和线条构造楼房外廊,并对局部进行线条装饰;部分儿童能积极用图形和线条组合进行绘画房子。
那怎样才能在一个活动中分层指导并达到这些目标呢?我首先对范画进行了选择:我画了投堂(线条装饰很繁琐、结构复杂、异与我们常见的房子)、别墅(檐有多种线条的表现,柱子的不同层面的运用,窗框的装饰别具一格等),城墙(不同块面墙的不同的线条装饰),现代办公楼(简洁流畅的线条,几何图形的反复使用)。然后给孩子们准备了大小不一的纸,活动开始,出示范画,孩子们与上面这么多漂亮的房子给吸引住了,我问他们喜欢哪一幢,为什么时,他们全都争先恐后地抢着发表自己的意见,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利用他们表述的机会,我适时地引导他们欣赏每幢房子的美及特点,并作绘画指导,图形的组合、线条的变化,整体构造和局部处理,孩子们在感受房子建构美的同时也学习了建构的方法。然后孩子们自由选择大小不一的线进行绘画。我鼓励创造,但也允许模仿,对于有些孩子,我引导他们在所画建筑中能创造性地使用柱、檐、阳台,并用线条装饰。面对有些孩子,则能大胆运用图形组合建构外廊,用线条装饰。还有些孩子在了解他们的创作意图后,我扶着他们的手帮助完成外廊构建,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建构局部。有的孩子就画了幢小房子,我便引导他“这小房子给谁住的?”孩子说:“小猪”,“噢,可是小猪一人住了太孤单了,怎么办呢?”“那——我在旁边画几幢,给其他朋友住,”孩子又画了几幢小房子。“你真棒!帮不猪找来了好朋友作伴,可是这只不猪很懒的,他希望和朋友联系方便些,比如说,在阳台上就能看到好朋友啊,或者能住在一起就更棒了!”结果他画出了一幢造型别致的“好朋友之家”,还给它编了个故事呢。有的胆子小的孩子先拿小的画纸,跟我说:“老师,我想先在小纸上试试!”“噢,没关系,你可以先设计一下图样,然后在大纸上把它画得更漂亮!”……作品出来了,我先和孩子个别交流,请他们谈谈自己对画的感受想法,然后把作品张贴出来,请孩子们带自己的好朋友“参观欣赏”,再交流“我最喜欢的……”。
反思这个活动,有成功也有失败,成功的是我的分层目标基本得以实现,在集体活动中有效地进行因材施教,绝大部分孩子都在愉快心情下喜欢并强烈愿望能再次绘画,并感受到了建筑美,可是我最大的失败也是在因材施教方面,就是吴浠莲,不过我想我会对症下药,利用其他时间对她进行个别化教育,让她能喜欢美术活动并养成良好的绘画习惯,以促每个孩子的发展,真正、全面地实行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