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我发现孩子们非常喜欢自选手工活动,但每次做完手工后碎纸屑撒一地,没有人去捡。娃娃家里也一样,菜叶落在地上没人去收。即便是老师请某个小朋友去收,他们也很不情愿。看到这种情况,我觉得应该培养儿童收拾整理的习惯,同时还可以向儿童渗透环境保护意识。通过一番思考,我决定在区域活动中实现此目标。
于是,我用废旧纸盒为儿童制作了一辆“小垃圾车”。车上有一些废物的标志,车的后面还装有一个黑色塑料袋。这天,我将它悄悄地投入在娃娃家的旁边。早餐后,小朋友们像往常一样陆续进入活动区。林林首先发现了“小垃圾车”,便推着它玩了起来,还边玩边说:“真好玩。”我有意走到他跟前问:“林林,你知道它是做什么用的吗?”“拉东西用的。”“是拉什么东西呢?”这时,又有几个小朋友被吸引过来,七嘴八舌地说开了。菲菲说:“上面画了香蕉皮、冰棍棒和可口可乐杯子。”宁宁说:“你们看,车上有个黑袋子,就像我家的垃圾袋。”“那你们想一想,既有果皮,又有黑塑料袋,它是收什么的车?”还是宁宁反应快:“老师,这是一辆收垃圾的车。”还没等我说话,几个孩子就纷纷点头表示同意。
这时,林林抢先说:“老师,我想当收垃圾的人。”只见林林推着小车在班里来回走着,还不时念叨着:“谁有垃圾请扔到我的车上,我是收垃圾的。”其他活动区的小朋友一听,纷纷将随手扔到地上的碎纸、菜叶等废物都扔到了黑袋子里。班里变得干净了。活动结束后,我就班里的环境问题表扬了大家。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是小垃圾车帮了大忙。”于是,大家商量着决定将“小垃圾车”永远留在班里,并把它放在活动室门口。
接下来的几天里,“小垃圾车”成了孩子们的新宠。每天区域活动时都有小朋友主动充当收垃圾的小工人。班里的环境也整洁了许多。渐渐地“小垃圾车”成了孩子们的好伙伴。一次吃午点时,几个小朋友在座位下面有剥落的小块橘子皮。凡凡最先发现了这一情况。他主动从门口推来了“小垃圾车”。班里的其他孩子就像意识到什么似的,纷纷低下头来查看自己座位的周围。看到孩子们的举动,我真感到高兴。一个学期过去了,相比较而言,我班的环境卫生保持得最好。
一辆小小的垃圾车使孩子们变成了环保小卫士。这样的效果远远出乎我的预料。孩子们用他们的行动告诉我: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初步的环保意识已悄然地进入了他们小小的心灵,并且在不断地生根发芽。
在培养儿童的良好生活习惯上,老师们想出了很多既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又易于儿童接受的办法。“我班的小垃圾车”就是很好的一例。侯老师不是去说教,不是去提醒,更不是去批评,而是制作了“小垃圾车”,使孩子们自觉自愿地将废物扔到了垃圾车中。这种做法非常适合小班儿童的年龄特点。而且,由于有了“小垃圾车”,保持环境卫生逐渐成了孩子们的自觉行动。不是抱怨孩子们不懂事,更不要说孩子们太难管教儿童的心灵是美好的。只要我们方法得当,孩子们就会在宽松的环境中,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