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德育报·学前教育》为首页
RSS订阅 | 手机版 | 微信订阅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中幼网杯” 全国幼儿园优秀教育活动评选

爱的效应

2012-05-04 收藏 复制地址
转载:

  一、案例:

  1968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罗森塔尔等完成了一项著名的实验。他对100名儿童进行了“发展测试”中,在进行智能、体力等项目测试后,向教师提供了虚构的信息,说100名儿童中有20名发展优异并出示名单。一年后复试的结果表明,出示名单的儿童,成绩明显提高,并且求知欲旺盛,活泼开朗,虚幻变成现实。这种由于教师期望不同而导致儿童发展出差异的现象就是教师期望效应。罗森塔尔借名于现象相类同的皮格马列翁神话,称这种效应为“皮格马列翁效应。”

  罗森塔尔认为,儿童的年龄越小,则皮格马列翁效应就越明显,也就是说:“儿童在其发展的早期容易受到教师或成人期望的定向影响。”

  我们班里宋锦涛小朋友一年多来发展变化的情况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初入园时是有名的“皮大王”,任性、霸道、甚至有咬人等坏习惯。父母头疼,孩子告状不断。他听到的也都是批评、训斥一类。开始,老师对他的期望很低,觉得只要他不捣乱不添麻烦就行了。安排座位时,老师让他单独坐第一位的地方。果,他仍有时故意弄脏洗净的毛巾、撕烂新书、偷吃别人东西等破坏性方式引起老师的注意。于是,不管是在小朋友还是在老师的眼里,都成了最不受人欢迎的孩子。

  我想起了“皮格马利翁效应”,决定对他实施积极的期望。

  首先,我打破了对他的成见,变对他的消极期望为积极期望,并采取了几条相应的措施:

  第一、我运用各种身体语言、动作、让他产生安全感,能够自由自在地、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并能再与其他孩子相互作用中和谐、融洽地相处。

  平时,他都早晨一来园,我就主动去抱抱他,亲亲他,抚摸他的脑袋。集体活动时,我会不停地注视他,频频向他点头、微笑。提问他时,我会用肯定性的手势或语言表示对他的接纳和赞许,使他感到被重视被关怀。

  第二、采用多奖少惩罚的心理学原则让他树立自信心。他块头大,好表现自己,我就有意识地让他为集体做好事,如帮忙抬桌子,排椅子,分勺子,搬积木等,并及时表扬他。

  第三、运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将他过剩的精力吸引到正当的学习活动中来。比如他能吃能睡,精力旺盛,聪明好动,较简单地游戏和学习内容已满足不了他的欲望。于是,咬人竟成了他的“业余爱好”。为此,我决定给他“开小餐”。比如,他爱绘画,我就让别的小朋友画一棵小树,再让他配合着画一些难度更在点儿的画,里面有种树的小朋友及静物等等,再比如玩开汽车游戏时风就让他当“警察”,使他懂得应坚守岗位,遵守纪律。我还经常与他“签订合同”,约定今天不咬人了就将他一朵小红花,或当众亲亲他,渐渐培养他的自控能力。他变得可爱起来了,教师的较高期望在他身上有了可喜的回应,产生了积极的皮格马列翁效应。我们都非常高兴。

  二|、反思:

  因此,作为儿童教师,也包括我们的家长,要特别注意自己的期望可能对儿童产生的影响,就尽量发挥积极期望的作用,避免消极期望的影响,努力为儿童创造一个适于他们个性发展并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使他们能够身心和谐地健康成长。

  皮格马利翁效应就是爱的效应,关注的效应,信任的效应,更是期望的效应,从对他前后两种不同期望产生的不同的发展情况来看,教师对儿童期望的高低关系着儿童能否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行为引导作用。

 




⊙欢迎关注“学前教育网”、“园长”微信公众号。
⊙欢迎分享、转载,转发请勿做任何修改,包括本声明。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德育报·学前教育》编辑整理,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分享到手机/微信/QQ

  • 学前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 333美丽童话公众号

  • 《德育报·学前教育》QQ公众号

  • 幼教圈QQ公众号

 
 
教学论文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想要吗

德育报学前教育微信公众号欢迎您关注

亲子早教

教育理论

热点专题

2020年2月23日至2月25日广州国际教育加盟展暨广州幼教展

热门排行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