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时经常会看到一些孩子在一起玩,为了争好玩的玩具,为了争游戏中的一个角色而争吵起来。这时教师或家长就会出面制止,甚至有的家长大声训斥,大打出手。怎么回事呢?在教师和家长眼里,争吵是不被认可的、会影响同伴间的友好关系。但儿童间的争吵是不同于成人间争吵的,他们常常是对日常规则不明确,不遵守而造成的。在课间,有两位儿童不明确幼儿拿椅子、排位置的规则,一名儿童觉得椅子是我先拿到的,应该是我的;另一名儿童却认为,这椅子在我旁边,应该是我的,由此发生了抢夺椅子的冲突。而还有争吵是由于违反规则和维护规则之间的矛盾所引起的,有一名儿童明知其他儿童带来的玩具,是别人的玩具要征得同意后才能玩,他偏要抢过来就玩,被抢的儿童很生气,为争回自己的玩具,与“抢者”发生纠纷。
争吵在儿童生活中是非常自然的现象,一种是由于双方都不明确参与某个活动的行为而造成的没有是非标准的“无谓争吵”,另一种是由于对规则的维护或违反而造成的有明确是非标准的“必要争吵”。从这个意义上讲,儿童间的争吵也有其两面性,对于儿童来说,并非都是坏事,而且后者往往有利于他们交往能力的发展和心智的健康成长,有着成人施教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作为教师,不应简单地充当宣判是非的法官,而应通过孩子们的争吵,去了解孩子心中的世界,了解他们对于事物的看法,从而帮助他们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此可见,孩子们的争吵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教师强行阻止时不问青红皂白的指责、批评。教师要想避免这种急不择言,简单从事的做法,就必须努力提高自己对儿童争吵的分析判断能力,从而采取适当的方法,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
那么,应该如何看待儿童间的争吵现象呢?
一、儿童间的争吵是儿童体验宽容、谦让的好机会。
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具有“自我中心”的心理特点,他们常常只想着自己的需要和愿望,而不了解他人的需要和愿望。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皇帝”,在父母的过度保护、溺爱下,这种特征尤为明显。通过争吵,他逐步明白要遵守约定的规则,调节自己的行为,使活动顺利开展,才能使自己和小伙伴玩的开心、尽心。这时,儿童就开始逐步学会宽容、谦让别人。
二、儿童间的争吵可以让儿童学会处理人际关系。
儿童对玩很感兴趣的,但玩有玩的规则。游戏中的一个角色应该由谁玩,在孩子心中具有一定的道德标准的,这种标准在“必要争吵”的过程中会越来越明确,越来越具体。也正是在这种争吵的过程中,儿童学会了观察和分析,有了学习与他人交往的机会,逐步学会人际交往的本领。
三、儿童间的争吵可以锻炼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
我们常会发现,一些平时话少和因教师提问而怯场的孩子,在与同龄孩子争吵时,往往面无惧色,变的口齿伶俐,思维敏捷。可见,在争吵的过程中,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了发挥,最主要的是,他们都表现的很有主见,不轻易放弃自己的想法。儿童间的争吵,只要教师给予适时引导,对儿童语言发展是有益的。
既然孩子之间的争吵对他们个性心理的发展是有好处的,成人特别是儿童教师对此不要大惊小怪,而要正确对待。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儿童争吵也有它一定的弊端。因为儿童争吵有时会是“力”的较量,这是成人必须制止的。
因此,一味的鼓励孩子争吵,是不科学的;概不允许孩子争吵,也是不科学的。加以正确的指导,采取适当的引导方法,这样才对儿童发展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