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孩子们每天接触最多的就是自己坐的小椅子,老师们总要求孩子对椅子轻拿轻放。可小朋友搬动的乒乓声、争抢椅子的吵闹声……常常发生,对于这些矛盾、我通常以说教为主、要求孩子,虽然收效不大、相互谦让,却从不曾细细考虑原因。直到有一天同样的矛盾再一次上演,我真切的认识到:教师只有处处做有心人,站在孩子的立场、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才能解决矛盾。
那是早锻炼后,孩子们把椅子搬到中间准备活动,这时号称“大力士”的陈阵和“小不点”袁雨杰争吵起来,一个说“椅子是我先那到的”一个说“椅子原先是我做的”而旁边的一张空椅子谁也不肯去拿。为了不影响活动,我原想给他们每人分派一张椅子,但面对他们一脸的面红耳赤,我意识到孩子虽然会按我的要求去做,但他们只是顺从于老师的权威而对于爱护椅子的方法、怎样正确处理椅子中的矛盾并没有真正理解,争椅子的现象还可能频繁发生,看来得听听孩子们的心声。
我问他俩“为什么要抢椅子呢?”两个孩子低着头一声不吭。
旁边的小朋友插嘴了:“卢老师,他们最喜欢这张高椅子,端起来轻。”另一个小朋友也说“老师,旁边的椅子旧了,他们都不要”
“是这样吗?”我继续问他俩。
“是的,”陈阵红着脸但又不服气的说:“这张轻的椅子是我先拿到的。”
“老师,旧椅子太重,搬起来太吃力了。”袁雨杰难过的争辩着。
我明白了,经过几个学期、班内的椅子有新有旧、有高有低、有轻有重、一些眼尖手快的孩子就挑又轻又新的椅子,而旧的、重的椅子成了不受欢迎的对象,矛盾因此而来。想不到成人眼里不起眼的椅子还有这么多的学问,我庆幸自己没有再一次武断的给孩子做裁定。
活动时间到了,我没有按计划进行活动,而是编了两段小故事《小椅子的委屈》和《小椅子出走了》。我问孩子“小椅子为什么伤心?”“我们怎样使椅子开心而不让它离家出走呢?”孩子们有的说:“我会轻轻的搬椅子不让它摔着。”有的说“我把椅子让给别人不争抢。”有的说“椅子脏了我帮它擦干净。”我又问“那两个人同时拿到椅子怎么办呢?”孩子们纷纷发言,在谈话讨论中大家统一意见。(1)谁先拿到就归谁:(2)同时拿到时用“石头、剪子、布”论输赢;(3)男孩子让女孩子,大孩子让小孩子。看到孩子们讲得头头是道,我蹲下身体对轻轻陈阵和袁雨杰说“你们俩该怎么办呢?”陈阵、袁雨杰说了几句悄悄话,就各自搬走了椅子。
打这以后,孩子们搬动椅子变得轻手轻脚了,小椅子脏了会轻轻的擦干净;小椅子倒了能轻轻的搬起来;小椅子破了会和老师一起轻轻的修理,争椅子的现象慢慢不见了。从这件事中我认识到教育孩子只有遵从孩子的年龄特点、以耐心、爱心去影响孩子,教育孩子,才能真正解决孩子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