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德育报·学前教育》为首页
RSS订阅 | 手机版 | 微信订阅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中幼网杯” 全国幼儿园优秀教育活动评选

教师介入儿童游戏的支持性策略

2012-05-04 收藏 复制地址
转载:
导读:教师介入儿童游戏应融合多种形式。发挥互补优势。只有灵活选用不同方法,才能有效提升儿童游戏水平。使儿童获得游戏体验,实现游戏目的。

  游戏是儿童的基本生活方式,儿童通过游戏不断地体验着成功与失败,不断地认识自我、认识世界,不断地丰富和完善人格的内涵,获得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明确要求教师“通过环境的创设和适当的介入支持儿童的游戏”,并在“情感体验”、“认知”、“同伴交往”和“动作练习”等方面关注和引导儿童。儿童游戏的顺利开展以及儿童在游戏中主体发展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教师的适当介入。儿童在家庭背景、年龄、性别、性格和个体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的个别差异。对教师的介入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介入儿童游戏的支持性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主体发展,彰显游戏精神

  教师介入儿童游戏应秉持“强化主体发展,彰显游戏精神”的原则。教师的介入是要为儿童游戏创设更自由和谐的氛围。为儿童的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教师要通过介入游戏,支持儿童按自己的兴趣、需要和生活经验进行创造性的活动,按自己的意愿设计和生成新的游戏。教师要鼓励儿童自己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让儿童在与环境、材料、同伴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发展自己。同时,儿童游戏作为儿童的基本活动形式,更应彰显自由、和谐和创造的“游戏精神”。也就是说,教师的介入要保证游戏开始的自发自主,游戏过程的自娱自乐,游戏规则的自我制定与自觉遵守,游戏材料的自由选择与自在操作,游戏伙伴的自由组合与相互合作等,最终使游戏主体在自由和谐的活动中得到发展。

  案例:“料理台”游戏

  恺恺正独自忙着配莱,不一会儿,桌上摆满了塑料筐、碟、盘等用具,盛器里有蛋、面包、果冻、饮料等,教师见状就对他说:“你今天准备在料理台做什么,等会儿我来看你。”恺恺愣了一下,重新回到料理台张罗起来。不一会儿,恺恺忙完了料理台的I作.只见他手拿一只咖啡壶当喇叭,爬上了原本放塑料筐的空架子,大声吆喝:“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好吃的冰淇淋啊!”“快来吃,快来买,巧克力冰淇淋啊!”教师见状,说:“你在做什么?”他回答:“开巧克力冰淇淋店。”“有什么好吃的冰淇淋,要这样招揽顾客?”看他坐在高高的架子上,教师就一边和他说着话,一边示意他下来,但他没有听从教师的劝告,仍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游戏。过了一会儿他笑着对教师说:“我是在学昨天听到的故事里小狐狸卖东西的样子,你要吃冰淇淋吗?”教师听了他的话,略作停顿后说:“那好,我就来做你的第一位顾客。今天有什么好吃的冰淇淋可以让我买来尝尝的?”恺恺纵身跳下,热情地替教师拿巧克力冰淇淋。

  游戏情节的展开是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原本的“料理台”游戏变成了“巧克力冰淇淋“游戏。这对教师的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限制儿童的游戏行为还是推动儿童游戏的发展?面对游戏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教师第二次介入游戏。用扮演角色的方法参与游戏。通过和儿童对话了解游戏开展的过程,尊重儿童的游戏主体地位和“游戏精神”,积极投入游戏过程中“生成”的情境,鼓励和帮助儿童自主游戏,享受快乐,体验成功。

  二、仔细观察、梳理,寻找最佳契机

  教师介入儿童游戏时应仔细观察、梳理,寻找最佳契机。自然状态下的儿童游戏变化多端,教师要认真观察,并在此基础上抓住时机有效介入。儿童在游戏中常常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此时,儿童一般会想方设法解决问题,使游戏进行下去。但也有一些儿童会放弃游戏。教师要静观其变,留给儿童自主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让儿童在尝试中积累经验,学会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当然,一旦发现儿童因实在无法实现自己的游戏愿望而即将放弃游戏时,教师必须介入。此外,在游戏中出现的不安全因素对儿童构成危险时,教师必须立即介入;当儿童在游戏中主动寻求教师帮助时。教师也必须立即作出回应。

  案例:超市营业员

  中班角色游戏开始好一会儿了,教师发现“超市”里的三个营业员站在“超市”门口无所事事,眼睛看着娃娃家,手里一直无意识地拨弄着小玩具,而“超市”里的物品倒是琳琅满目,于是教师走进了“超市”。

  教师问:“营业员,你们站在门口看什么呀?”

  儿童回答说:“娃娃家很热闹,我们这里没人来,不好玩。”

  教师又问:“怎么会没人来呢?”

  儿童回答说:“爸爸妈妈都不来买东西……他们大概太忙了。”

  教师说:“哦,原来是这样。那要是他们的娃娃吃完牛奶怎么办呢?”

  儿童说:“我们送货上门好了。”

  教师说:“送货?不错。怎么送?”

  三个儿童热烈地讨论起来。不一会儿,一儿童找来一辆手推车,装上货物就出发了。他一边走一边喊:“我给娃娃送牛奶来了。”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通过观察发现“营业员”因没有对应的“顾客”玩伴而无法深入展开游戏,便立即引导儿童讨论和想象,使游戏情节有了突破。保证了游戏的顺利进行。充分体现了观察对教师介入的作用。

  三、融合多种形式,发挥互补优势

  教师介入儿童游戏应融合多种形式。发挥互补优势。只有灵活选用不同方法,才能有效提升儿童游戏水平。使儿童获得游戏体验,实现游戏目的。

  教师介入的方式可分为直接介入和间接介入。直接介入,指在不影响儿童游戏意愿的情况下。教师通过提示一个问题或建议,给出一个鼓励或参照,邀请一个同伴加入或营造一种气氛支持儿童的游戏行为。间接介入,指教师以同伴身份参与游戏,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的游戏行为,提高儿童的游戏水平。无论是直接介入还是间接介入,都要以不干扰儿童游戏为前提,以不破坏儿童游戏的兴趣和游戏的发展为原则,以让儿童获得游戏体验以及促进儿童游戏水平的提升和全面发展为目的,在一种自然的状态下进行。例如在案例“料理台”中,教师就采用了直接介入和间接介入相结合的方法。第一次和第二次,教师采用直接介入,增强了儿童游戏的有意性。第三次,教师则通过间接介入支持儿童的游戏行为。

  教师介入的方式也可分为情感性鼓励和技艺性帮助。情感性鼓励,即在介入时侧重采用鼓励、欣赏、融入、暗示、启发、建议和引导等方法。

  如,教师的一个微笑、一声赞美,能鼓起儿童战胜自我的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勇气。技艺性帮助主要包括示范、参与、帮助、指导和练习等。如,教师通过动作模仿、操作示范和实物提供等给予儿童具体的支持,使儿童破解难题。实现游戏愿望。儿童游戏既需要教师的情感性鼓励。也需要教师的技艺性帮助。案例:点心店里的小水壶玩点心店游戏的几个幼儿坐在桌子边捏橡皮泥,教师在一旁观察了许久,发现儿童什么也没捏出来。有的儿童开始不耐烦了,流露出沮丧的情绪。这时,教师坐了下来。

  教师说:“我帮你们捏把水壶好吗?”儿童立刻说:“好。”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儿童边听边模仿。不一会儿,“水壶”就捏好了,儿童高兴地玩起了点心店游戏。几天后,儿童又玩点心店游戏了,他们依旧要教师捏水壶。这时,教师把儿童的注意力引向一个正在默默地捏橡皮泥的儿童,并鼓励儿童:“每个人都试一试,相信你们一定会成功的。”教师在旁边仔细观察儿童的动作,在儿童碰到困难时给予帮助。果然不出所料,儿童自己捏出了一把把水壶。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看到,由于儿童细小动作发展还不够灵敏,在水壶造型方面难以实现自己的愿望。于是,教师通过技艺性帮助给儿童游戏带来了很大的支持。但第二次游戏时,教师更多的是鼓励儿童摆脱依赖,大胆尝试,并将情感性鼓励和技艺性帮助有机结合,促进儿童能力等各方面的发展。

  当然,儿童的游戏水平和游戏体验并非与教师介入的频率和深度成正比。有的教师介入频率很高,但儿童的游戏热情未必很高。教师的过度介入往往会干扰、转移或替代儿童原来的活动意向,降低儿童的自信心,挫伤儿童的积极性。因此,教师介入儿童游戏应采用以上灵活、有效的支持性策略,适度介入,使游戏成为儿童自主发展的有效载体。

  上海市卢湾区教师进修学院 陈美菊




⊙欢迎关注“学前教育网”、“园长”微信公众号。
⊙欢迎分享、转载,转发请勿做任何修改,包括本声明。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德育报·学前教育》编辑整理,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分享到手机/微信/QQ

  • 学前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 333美丽童话公众号

  • 《德育报·学前教育》QQ公众号

  • 幼教圈QQ公众号

 
 
教学论文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想要吗

德育报学前教育微信公众号欢迎您关注

亲子早教

热点专题

2020年2月23日至2月25日广州国际教育加盟展暨广州幼教展

热门排行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