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德育报·学前教育》为首页
RSS订阅 | 手机版 | 微信订阅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中幼网杯” 全国幼儿园优秀教育活动评选

“儿童自我中心言语”心理现象分析

2012-05-04 收藏 复制地址
转载:

  【摘要】儿童的自我中心言语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是儿童心理发展和语言学习的必经之路。认知心理学关于前额叶发展、执行功能发展和儿童思维发展特点的研究能有效地解释儿童自我中心言语产生的原因。皮亚杰、维果茨基等理论家对儿童自我中心言语的研究则给儿童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借鉴与启示。

  【关键词】自我中心言语;认知心理学;儿童;思维

  儿童从三四岁起就常常会边玩边嘀咕,一个人絮絮叨叨地不知在说些什么。这种自言自语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是儿童心理发展和语言学习的必经之路。本文尝试以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来阐释儿童自我中心言语产生的原因,并从这一角度来思考儿童教育的某些实践问题。

  一、什么是儿童自我中心言语

  自我中心言语是心理语言学关注的话题之一,且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探讨。儿童自我中心言语指儿童在活动或游戏过程中发出的、似乎并不在意能否达到与别人沟通的目的的自言自语或公开说的话。

  研究者以各自不同的专业角度对儿童的自我中心言语作了不同的划分。皮亚杰从儿童言语的机能出发将其分为自我中心言语和社会化言语。其中,自我中心言语包括重复、独白和集体独白三种表现形式。维果茨基则依据自我中心言语的功能和作用将其分为自我中心的沟通、幻想游戏和针对非人类物品的谈话、感情的释放和表达、形容自己的活动和自我引导、大声读出以及听不见的喃喃自语几种类型。

  儿童自我中心言语有特定的发展路径。儿童在不同的发展时期,自我中心言语出现的频率是不同的。据皮亚杰统计,3岁以前,自我中心言语占全部言语的1/2至3/4;3岁至6岁,自我中心言语逐渐减少,大约在1/2至1/3之间;7岁以后,进一步减少到1/4。而维果茨基则认为,自我中心言语在学前阶段增加,在初小阶段逐步减少,其出现频率呈倒U型;当自我中心言语被部分内化时,公开的自我中心言语便减少;当自我中心言语被简化及内化时,会产生结构和文法上的改变;随着儿童的进一步发展,他们自言自语的时间由跟随在行为之后转变为出现在行为之前,具有计划和规范的功能。

  另有研究发现,儿童的自我中心言语与任务难度高度相关,尤其是在中等难度的任务和困难任务中。父母在场对儿童的自我中心言语出现频率没有影响。在学前阶段,儿童自我中心言语不断地发展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一部分自我中心言语被内化了。

  二、儿童自我中心言语产生的原因

  自我中心言语是儿童言语发展必经的阶段,与儿童认知发展相关联。认知心理学关于前额叶发展、执行功能发展和儿童思维发展特点等三方面的研究能解释儿童自我中心言语产生的原因。

  1.儿童前额叶的发展

  前额叶(prefrontalcortex)是控制和整合各种复杂关系表征的生理基础。人的各种高级心理活动,诸如意识、思维、想象、注意等都与前额叶皮层的功能相关。

  维果茨基发现,以下情景中儿童会出现比较多的自言自语:从事较为困难的活动时,有较多的社会互动机会时,目标导向的活动中,解决问题时,学业活动中,单独游戏或与能敏感支持儿童活动的成人一起活动时。可以看出,以上诸多情景涉及推理、问题解决等加工过程,与前额叶的功能有诸多联系。因为前额叶是脑种系最新的产生区域,也是发展较晚、成熟最慢的区域。前额叶的发展一直要持续到青少年时期,甚至可能是成年早期。儿童期前额叶发展缓慢限制了儿童意识和思维的发展;而语言动作调节功能发展的不足使得儿童还不能控制发音器官的活动,因而在问题解决中或游戏中儿童易出现自我中心言语现象。

  2.儿童执行功能的发展

  从神经生理学的角度看,执行功能(ExecutiveFunction)系统是一种调节、控制、综合、分析个体心理过程和外显行为的监控系统。儿童执行功能是指儿童对思想和行动进行有意识控制的心理能力,其本质是儿童对认知过程进行控制和调节,从而产生协调有序、具有目的性的行为。

  在儿童期,前额叶的发展和执行功能的发展是平行的。研究显示,执行功能最早在大约1岁时产生,而2~5岁是儿童执行功能发展变化的重要时期。在儿童期及以后,执行功能各方面都发生着系统性的变化。尽管有证据表明儿童在生命初始两年就拥有执行功能,但这些功能要达到完善还是要到前青少年期。

  执行功能的发展与儿童心理理论、语言、记忆的发展密不可分。儿童前额叶发展缓慢、不完善,控制和整合复杂关系表征的能力不足,在对信息进行加工时的调节、控制和分析的能力有限,在工作记忆、抑制性控制和认知转换上存在困难。这些原因导致儿童在解决问题或游戏时只得借助言语张开嘴巴“大声地”思考。

  3.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

  4~7岁的儿童其思维还没有成熟到能够内化的程度,因此当面临新的或者困难的任务时,他们便使用自我中心言语作为自我指导和自我导向。

  皮亚杰曾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即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2~6岁的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其思维具有以下特点:能使用语言表达概念,但有自我中心的倾向;集中性和不可逆性。皮亚杰认为,自我中心言语是前运算阶段的一个特点,是儿童自我中心主义的一种表现。这个阶段的儿童在与他人交流时不考虑听者的需要,只考虑自己的观点,很难从他人的角度看事物,也无法接纳他人的观点。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自我中心的消解,他们才逐渐学会与他人交流时考虑他人的观点,自我中心言语也逐渐消失。

  维果茨基的观点与皮亚杰不同。维果茨基(1962)认为,自我中心言语是从有声言语过渡到内部言语的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和中间阶段。依据他的观点,儿童的自言自语其实是出声的思维。他们大声地思考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学会如何从内部控制自己的思维。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常会受他人的言辞命令所引导,当儿童试图调节自身行为时,他们就会模仿那些有声的言辞来帮助自己。维果茨基认为,随着儿童思维的发展,自我中心言语不是消失而是发展了,即转化为内部言语了。

  加里培林则认为,儿童最初的智力活动只是一些实际的外部活动,等到逐步内化了才使得智力活动最终形成。这个转化过程经历了五个基本阶段,即活动的定向阶段、物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和内部言语活动阶段。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使活动不直接依赖实物或模型,而利用出声的外部言语形式来进行。用加里培林的话来说,“活动向言语方面的转化不仅意味着用言语来表达活动,而首先意味着在言语中完成实在的活动。”“如果没有言语范畴的练习,物质的活动根本不能在表象中反映出来。”正是这一言语活动才使抽象化成为可能。

  三、儿童自我中心言语研究的启示

  自我中心言语在语言与思维相结合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帮助儿童掌控自己的行为(Allyn&Bacon)。儿童自我中心言语对于儿童内化语言、用语言指导自己的行为以及元认知的发展产生着影响。皮亚杰、维果茨基等对儿童自我中心言语的研究给儿童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1.对幼儿常规教育的反思

  在幼儿常规教育中,让儿童学习保持安静是一项基本的训练。我们熟悉这样的话语:“谁安静,我安静”,“眼睛向前看,嘴巴闭起来”,“小眼睛看黑板,小耳朵竖起来,小嘴巴闭起来,小小手放背后”……在教学、游戏和生活活动中,教师通常要求儿童安安静静、不发出声音。然而,儿童的自我中心言语是必然的存在,我们需要反思这样的常规教育。

  要求儿童保持高度的安静,禁止儿童发出自我中心言语会带来不利影响。首先,儿童出声的自言自语是其内部言语的原始形态或过渡形态,是儿童外部言语发展到一定阶段时逐步派生出来的。而内部言语与抽象逻辑思维有更多的联系,它主要执行着自觉的自我调节机能。因此,过度禁止儿童自我中心言语会影响其后期内部言语的发展和意识的产生。

  其次,情绪在思维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情绪信息存储于长时记忆中,在大脑加工过程中具有优先性,并且可以阻碍或促进认知学习过程。如果教师一再要求儿童绝对保持安静,必然会影响他们的情绪,进而影响儿童的思维和认知。

  儿童自我中心言语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经之路。研究发现,与不能意识到自我中心言语的儿童相比,能意识到自我中心言语的儿童其语言表达技能更好,能更多地使用自我中心言语。而那些自我中心言语与任务相关不大的儿童,在班级中更少参与有目标导向的行为,其社会行为表现更差,也有更多的行为问题。

  因此,教师应允许儿童的自我中心言语。事实上,成人在面临某些困难时,也会借助自己的声音安慰自己、鼓励自己;在面临要解决的问题时,也常常嘴里嘟嘟囔囔,用语言理顺自己的思路,甚至借助语言来解决问题。成人尚且如此依赖语言,有什么理由要求儿童始终保持安静呢?

  2.留心自我中心言语,提供恰当的帮助

  Rubin(1982)曾测查社会退缩儿童的自我中心言语使用状况。他发现,儿童的社会技能越少,其自我中心言语或想象游戏就越少。Rubin据此建议,考虑到他人的自我中心言语对于儿童有着重要的复制作用,可以帮助儿童将他人的社会性技能运用到自己身上。因此,可以考虑利用自我中心言语对儿童进行某些方面的心理治疗。

  研究发现,自我中心言语的最初目的并不是用来与他人沟通的,而是为了自我规范和自我沟通,或是引导自己的思考过程及行动。为此,观察和记录活动中儿童自我中心言语的情况是教师评估儿童发展和调整教学节奏或策略的途径之一。由于自我中心言语出现的必然性和自我中心言语带来的益处,教师应该留意、倾听儿童的自我中心言语。

  儿童的自我中心言语是一种信号,表明儿童在活动或游戏时遇到了困难或障碍。维果茨基发现,儿童的自我中心言语常常出现在特定的情景中:儿童似乎处在一个具有中等难度的问题情景中,这个问题情景是在他们熟练掌握的范围内。当儿童与能敏感地支持他们活动的成人一起活动时,他们会比较多地使用自我中心言语。因此,儿童出现自我中心言语的时候是成人对其心理过程进行细致了解和提供更加深入的心理帮助的重要时机。

  教师应尽可能地通过儿童的自言自语去观察、了解、帮助他们。以此为基础,根据儿童的现有水平,及时、灵活地为儿童提供多样的、适度的、适宜的帮助。如果发现儿童使用了超过他们那个年龄自我中心言语的量的时候,教师需要为儿童提供一些额外的支持和引导。教师应为儿童提供鹰架,以更好地促进儿童自我中心言语的发展,发挥自我中心言语正常的思维促进作用。

 




⊙欢迎关注“学前教育网”、“园长”微信公众号。
⊙欢迎分享、转载,转发请勿做任何修改,包括本声明。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德育报·学前教育》编辑整理,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分享到手机/微信/QQ

  • 学前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 333美丽童话公众号

  • 《德育报·学前教育》QQ公众号

  • 幼教圈QQ公众号

 
 
教学论文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想要吗

德育报学前教育微信公众号欢迎您关注

热点专题

2020年2月23日至2月25日广州国际教育加盟展暨广州幼教展

热门排行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