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德育报·学前教育》为首页
RSS订阅 | 手机版 | 微信订阅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中幼网杯” 全国幼儿园优秀教育活动评选

有备而至 方能出彩

2012-05-04 收藏 复制地址
转载:

  导读:教师只有将儿童可能出现的回应状况了然在胸,才可能在教学活动中有目的地引导和提炼,从而使每一个孩子能在适宜自己的问题情境中找到学习的乐趣。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要想提高教学的效益,就必须做好教学之前的准备工作。

  一、帮助儿童积累相关经验,着力增强教学活动的效果。

  在大班绘画“奇妙的发型”教学活动中,需要儿童创作出各类奇特的发型,如果孩子没有丰富的关于头发造型的经验则很难创造出有特色的作品。为了帮助孩子积累相关经验,教师组织孩子参观幼儿附近的理发店,让家长和孩子一起收集各类发型的图片,还设计了一个《奇奇梦游发型王国》的故事。故事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各种奇特造型的头发,从而帮孩子建立了丰富的头发造型经验。在孩子有了足够的经验之后教师再组织孩子进行绘画创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当然,在不同的教学领域,引导孩子积累经验的途径和形式也有所不同。在体育和艺术活动中可能相关身体动作、节奏、声音、情感的体验要多一些,而在美术活动中相关色彩、造型的视觉体验要多一些,在科学活动中观察、比较、归纳总结、逻辑推理等体验要多一些。在不同的教学活动中帮助儿童建立相关经验的方式也可以有所不同,可以是“突破口”式的经验准备,就是对课堂教学内容中难点的处理,教师可选择易于理解的与教学难点相类似的现象或提法、熟悉的概念知识;也可以是“设置疑难式”的经验准备,就是在教学活动之前针对教学中容易混淆的概念、规律等设计疑难问题让儿童讨论,并让儿童带着分析、讨论后的兴趣或疑问进入教学活动。

  二、检验投放的教学材料,消除材料的负面效应。

  笔者曾在很多幼儿看到教师因事先没有检验教学材料而导致教学活动出现瑕疵。如在一次科学活动中教师让孩子们吹泡泡,但教师提供给孩子的吹具有许多是不能吹的,许多孩子因无法体验到泡泡吹出来的成功而显得沮丧,对教师接下来的教学提问无心回应。可见,教师如果对教学活动中的材料投放没有养成检验的习惯,则很难保证在教学活动中不出现意外,更无法在孩子们操作出现状况时及时给予引导和处理。

  三、全面预测儿童的问题回应,充分发挥引导性语言的效用。

  教师只有将儿童可能出现的回应状况了然在胸,才可能在教学活动中有目的地引导和提炼,从而使每一个孩子能在适宜自己的问题情境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如在中班诗歌欣赏“会跳舞的小树叶”活动中,教师问:“你听了诗歌后有什么感觉?”多数孩子说感觉很舒服、很优美,但也有的说听了很难过,因为小树叶离开妈妈会很孤独。如果教师不了解孩子言行背后的经验支撑点,就会将孩子对配乐诗歌欣赏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对音乐语境的感受上,否定孩子因经验迁移(因为孩子学过小树叶的歌曲,歌词里有描写小树叶离开妈妈的孤独与害怕)而生发的对小树叶离开妈妈的孤独之感,从而轻易地抹杀掉孩子心中弥足珍贵的人性关爱。又如对教师设计的“小树叶从大树妈妈身上落下来是各种各样的,除了像诗歌里说的像小花伞、小飞船、小蜻蜓外,还像什么呢?”这一问题,一个孩子说出像动画片里会飞的物体后,很多孩子都顺着这一思路说出其他动画片里会飞的物体。倘若教师不加以引导,听任孩子发挥,则孩子就会说出很多离谱的与树叶不相关的动画形象。如果事先对孩子好模仿的特点有所了解,教学中稍加引导说:小树叶是很轻柔、小巧的,动画里的动物那么重和小树叶的样子多不配啊,谁还想到其他轻巧的物体呢?那么,儿童就会按形象特征去想象和仿编了。

  江苏省句容市教育局普教科 陈德芳




⊙欢迎关注“学前教育网”、“园长”微信公众号。
⊙欢迎分享、转载,转发请勿做任何修改,包括本声明。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德育报·学前教育》编辑整理,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分享到手机/微信/QQ

  • 学前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 333美丽童话公众号

  • 《德育报·学前教育》QQ公众号

  • 幼教圈QQ公众号

 
 
教学论文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想要吗

德育报学前教育微信公众号欢迎您关注

亲子早教

热点专题

2020年2月23日至2月25日广州国际教育加盟展暨广州幼教展

热门排行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