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德育报·学前教育》为首页
RSS订阅 | 手机版 | 微信订阅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中幼网杯” 全国幼儿园优秀教育活动评选

情感智慧

2012-05-04 收藏 复制地址
转载:

  导读:积极健康的情感必须有智慧作导引,智慧是构成健康情感的重要因素。情感作为相对独立的心理过程,它有自己的生理、心理反应机制、有自己独特的功能,但是作为个体动力系统核心的情感,它的动力高效能的发挥,必须有智慧的参与和引导,只有在智慧监控下的情感,其对象指向、强弱程度、表达方式等才可能适合社会和个体的需要,也只有这样的情感,才可能发挥它极大的积极效能。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儿童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这一基础尽管包括知识、经验、智力等多方面的,但许多研究表明,儿童阶段最适宜形成的是良好人格发展的基础,而人格的发展,道德是核心,道德的基础又以情感培养为关键。良好的情感素质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标志。儿童期的培养则是启蒙教育,是实施教育的最基础工程,对人的一生发展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可见,培养丰富积极的情感是儿童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为儿童良好品德的形成夯实基础。

  一、培养情感智慧是走向成功的起步

  积极健康的情感必须有智慧作导引,智慧是构成健康情感的重要因素。情感作为相对独立的心理过程,它有自己的生理、心理反应机制、有自己独特的功能,但是作为个体动力系统核心的情感,它的动力高效能的发挥,必须有智慧的参与和引导,只有在智慧监控下的情感,其对象指向、强弱程度、表达方式等才可能适合社会和个体的需要,也只有这样的情感,才可能发挥它极大的积极效能。因此,如果说人在初始阶段所带有的倾向于自然属性的低级情感其主要成分是情绪的话,那么人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良好品质的健康情感,其构成因素除了情绪,很重要的还有智慧因素,只有在情感智慧的引导下,情感才能不断发展,其品质才能不断升华。?

  情感智慧教育的提出、实践、研究是近年来国内外教育研究的热点,究其原因,其一是人们对情感智慧在个体发展中的重要价值有了认识。尤其是美国学者丹尼尔·戈尔曼《情感智力》一书的广为传播,更使人们认识了“情感智慧”这一概念,并且也认同了除智力因素外,情感智慧是影响人学业成就、工作绩效和创造性发挥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这一教育理念,因此,培养情感智慧就成为各国教育的关注热点。其二是社会现状的警示。不少发达国家在科技高速度发展的同时,人的现代文明病症状也日趋严重,儿童、青少年乃至成人的情感冷漠或情感放纵现象十分普遍,吸毒、自杀、暴力、纵欲、流血等事件频频发生,由此人们意识到要使人适应社会,要使人的情感健康发展,必须要加强情感智慧教育。

  培养人的优良情感智慧,也是当前我国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21世纪社会已步入信息化时期,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际合作同样日显重要,人们的脑力劳动强度大大增强,工作和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这就要求教育必须把培养学生的自信自主、创新开拓、合作宽容、善于自我调控和社会协调等素质作为主要目标,以培养出一大批适应现代社会的人才,而情感智慧正是这一目标的基础成分。首先情感智慧可以通过引导情感的方向、强度而影响人的动力机制效能,从而对人的各类行为发生作用;其次情感智慧也可以通过引导情绪情感的表达方式,影响人的社会交往,从而对和谐的人际关系发生作用;最后情感智慧还可以通过导引人的合理情绪疏泄,而影响人的情绪状态,从而对人的生理、心理健康或学习、工作效率发生作用。由于人的情感与人的各种活动的广泛联系,因此情感智慧触及的对象性领域的面十分广阔,几乎影响到人的所有生活。因此,教育绝不能忽略或轻视情感智慧素质的培养。?

  儿童教育是启蒙工程,犹如万丈高楼的基础。“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是时代和社会的需要。培养情感智慧更是走向成功的起步。

  二、儿童期是情感智慧培养的重要时期?

  与其它心理过程相比,儿童期情感发展相对较快,作用也较大。这是因为大脑主司情感反应的杏仁核发育快于大脑皮质,它为儿童情感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而且一些基础性的情感,如依恋感、归属感、好奇感等具有一定的自然先天性,这为儿童情感教育提供了先在条件。

  脑科学研究的成果表明:“童年期是情感学习的黄金时期”。情感智慧是大脑的高级功能,现代神经生理学研究指出,人的情绪活动尽管有自主的神经生理机制--以杏仁核为核心的大脑边缘系统,但它又与主管理性活动的大脑皮质--前额叶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受皮质功能的调控。近年来脑科学专家研究指出:10-18个月的婴儿童是前额叶与边缘系统之间神经连接迅速形成时期,这两者神经连接的形成表明童年期儿童已具备调控情绪的生理条件,而且研究也证明,不断重复的情感控制经验,有助于前额叶的成熟,有助于联系通道的定型,从而形成情感控制的习惯。所以《情感智商》作者戈尔曼指出:“童年是塑造人生情感倾向的重要时机。”

  心理学研究也说明儿童期具备情绪自我调控的心理机制。儿童从三岁左右开始出现自言自语,到六岁左右会默默自语,这表明儿童语言发展中,出现了内部言语。心理学研究指出,内部言语具有自我调控功能,儿童内部言语的出现表明儿童期已具备情感自我调控的心理条件。现实中,儿童自控自调的潜能已有所显现,在恰当的教育影响下,3岁左右的孩子已能从被动的接受外部言语及诱因的指导,逐渐发展到能根据自己要求和诱因来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我们常能看到,有的孩子玩耍时输了,他会含着眼泪、自言自语道:“有啥稀奇,下次再练练,我也会赢的。”这就是在挫折面前情感智慧的生动表现。此外从儿童现实表现看,儿童期的一切行为,一切活动无不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因此,儿童期可以说主要是情感期,早期教育起始于情感教育是有科学依据的。?

  情感智慧作为儿童情感发展的导引因素,作为积极健康情感的不可缺少的成分,它是儿童情感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由于儿童情感内容的不丰富,情感表现的不稳定,因此加强情感智慧培养就愈显重要,教育的责任就在于丰富儿童的情感经验,调动儿童的情感智慧,依据他们自身的不同特点和需要,引导儿童情感日趋社会化、个性化、理性化。?

  三、儿童情感智慧培养的途径

  戈尔曼认为,情感智慧至少包括五个因素:①能够正确理解和把握自己的情绪变化以及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②能够有效地控制自己表达情绪情感的方式和程度;③正确理解别人情绪变化和行为表现的原因,并正确判断自己的情绪、行为会引起他人什么样的反应;④具有同情心,也就是能够为他人着想;⑤能够克制自己的一时之需,而为一个更远大的目标努力。

  儿童的一切能力都是在与活动环境的作用下培养的,情感智慧同样如此。因此,成人优化儿童的空间、活动环境,为他们提供表达自己情感、愿望,与人交往,关心、同情别人的机会,才能使儿童一步步走向成功。

  1、形成民主互动的关系,满足儿童情感需要。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告诉我们:爱和安全感的需要是人最基本的需要之一,儿童更是如此。这种需要能否得到满足,直接关系到儿童能否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儿童将来对自己和他人的态度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他的态度如何,以及老师能否满足其对爱和安全感的需要。

  《纲要》中指出,教师要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和儿童交往,耐心倾听、注重互动,营造良好环境氛围,努力走进儿童心灵,了解儿童的情感需要,让他们充分体验爱的情感。在成人的关怀、肯定、引导下,使儿童充分体验到被爱的满足与幸福,生发爱他人的心理需求。

  要做到这点,教师首先要明确师生应处于一种民主、平等、友爱、共同探索、合作的互帮互助的朋友关系,教师要成为儿童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活动中关注儿童情感,理解儿童情感,尊重儿童情感,满足儿童情感的需要。尤其是教师要走进儿童的情感世界,多一份童心,就多一份对儿童内在需求的理解和对儿童情绪波动的把握。如师生一起唱歌、讲故事、表演童话、操作、玩游戏。进行平等和谐的情感交流,使儿童有安全感和信赖感,在感受“被爱”后产生“施爱”的愿望。

  通过一系列的教育,儿童就有机会去理解体验不同的心理状态,特别是理解他人的心理,同情心,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摆脱过分自我中心思想。从而学会在不同的场合、不同情境中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从而由自爱扩展到爱他人。

  2、把握实际生活的素材,提高儿童的移情能力。

  《纲要》指出:寓教育于生活之中。情感教育同样如此,它并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在现实生活中潜移默化影响着儿童的。教师应通过生活环境的利用、控制、优化,有效地促进儿童的发展,在儿童已有感受的基础上进行移情训练,提高儿童表达情感的能力。

  我们要充分利用儿童日常活动中的情境(如三八节、劳动节、教师节、敬老节,饲养、种植活动,自然环境保护等),教育儿童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引导儿童从关心自我的圈子里跳出来,学会关心他人,同情他人,到关心全球的生活条件,关心社会与国家的经济和生态利益。实施时我们从身边小事、真实的事开始,如讨论怎样去关心父母、怎样关心同伴,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具有同情心,以助人为乐事。在共度生日的活动中学会与人分享快乐,体验施爱与受爱的不同情感,在母亲节进行感受-表达-反思-表达的思考过程,从而提高儿童体谅、安慰、关心、谦让、分享、付出、帮助的情感能力。这些活动寓意深刻,寓情于景,寓教于乐,使儿童耳濡目染,动心动情。

  从现实出发,从儿童所处的特定生活背景出发,对儿童的生活活动内容进行选择调控,从而激发儿童的积极情感。

  3、发挥游戏的愉悦功能,丰富儿童的情感体验。

  《纲要》指出,幼儿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情感培育的最佳途径。游戏的一大特质即是“愉悦”,即儿童对游戏的投入和专注。在游戏中,他们沉浸于角色体验时,可能是悲伤的、愤怒的,可能是祥和的、恐惧的,也可能是激动的、沉静的。游戏为儿童提供了意象的王国,使其充分获得身心的自由,从而产生愉悦的情感。

  “你给他一个世界,他立刻可以创造出无数世界来还给你”,这是游戏的创造性,因此,我们要充分为儿童提供丰富的、使儿童富于想象、创新的游戏材料,使他们在与环境材料的作用中,展开想像的翅膀,去体验各种情感:关心、同情、热爱、合作、奉献。创造的体验是最高的愉悦,它使儿童心智高度活跃,情感上高度自我肯定。

  当然,游戏中我们不仅鼓励儿童模仿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事情,更要鼓励儿童对现实作大胆的创造性的改变,使游戏把儿童的本能成长为情感,为儿童学会做人,尤其是健全人格的形成迈出坚实的一步。




⊙欢迎关注“学前教育网”、“园长”微信公众号。
⊙欢迎分享、转载,转发请勿做任何修改,包括本声明。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德育报·学前教育》编辑整理,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分享到手机/微信/QQ

  • 学前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 333美丽童话公众号

  • 《德育报·学前教育》QQ公众号

  • 幼教圈QQ公众号

 
 
教学论文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想要吗

德育报学前教育微信公众号欢迎您关注

亲子早教

教育理论

热点专题

2020年2月23日至2月25日广州国际教育加盟展暨广州幼教展

热门排行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