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第一实验幼儿 张媚
有一个关于学前教育的网页,他的首页写着这么一句话:“儿童的情感需要沟通,儿童的心灵需要呵护,倾听孩子的心语。”幼儿指导纲要中也有一句话“养成儿童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这两句话给我感触很深。我想,倾听不仅是要孩子养成的习惯,同时也是教师需要学会的一种技能,倾听应是相互的。
在教育实践上,可能有许多教师都深有同感,那就是自己对孩子所述的内容倾听不够,而作为教师,却一味地教育孩子们“注意听老师讲,老师在讲话时,请你认真听好,眼睛看好,等等”。那么,到底该如何加强师生倾听能力的培养呢?
第一,教育孩子认真倾听,可使他们理解对方的语言,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
随着孩子的生活经历日渐丰富,交往面日渐扩大,他想说得也就越来越多,但他们掌握的词汇和语句还很有限。因而往往语言不完整、不丰富,甚至不准确,老师在培养孩子倾听能力的时候,可让孩子适时地重复对方的语言,或帮助他们扩充词汇,加长句子,引导其完整地、丰富地、准确地运用语言进行表达,还可以在平时,注重言传身教,无形之中,孩子们有了良好的倾听习惯后,自然而然的就是模仿,语言表达能力也就自然提高了。
对于农村来的孩子,我们要注意到他们某些羞于表达,自信不够的特点。当孩子答错时,要鼓励他“再想一想,再说一说。”用足够的耐心引导其多想多说,而不打断、制止孩子说话。另外,对于口齿不清的孩子,我们不应讥笑他,而应非常耐心地听清楚他的话,并与其交流,让他倾听老师的话,在不经意间学习、模仿老师的发音,改正自己表达时所欠妥的地方。此外,每天除了课上的老师提问,儿童回答之外,我还经常利用空余时间,如自由活动、散步谈话活动及午睡前等时间,让孩子多问、多讲、多回答。由于大班孩子的竞争意识较强,因此当别人在讲时,其他人基本都能认真地倾听,回答也就相应的积极了。当然,我们也要经常地更改方式,如让孩子自编故事,其他孩子质疑,或把孩子们分成几个故事小组,让他们轮流说等。孩子们的倾听进步了,也就能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了。其实,只要条件合适、环境适宜,农村的孩子也一样能成材,且能比城里的孩子有过之而无不及。
第二,儿童的倾听能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教师的倾听,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当孩子见到了美好的事物,他会兴奋地告诉老师。这时,我们应该认真地欣赏,并用眼神告诉孩子你在认真倾听。当孩子讲了一个幼稚的故事,你也要耐心的听完,哪怕他已经向你讲了好几遍;有时我们还要鼓励孩子更出色的讲述,让他感觉到自己的语言魅力;当孩子受了委屈向你讲述,你不要不耐烦,要让他说完、让他宣泄、让他感到老师重视他。这样,他就更愿意说,表达能力也就自然提高了。
或许我们做老师的都有这样的通病,那就是对孩子的表达倾听不够,原因有许多:或许人数多没时间听,也或许因为这个那个的突发事件,就忽视了倾听孩子的话语;有时心情烦躁或者身心疲惫,就压制孩子说话;有时教育观念的陈旧,没有脱离单一说教的模式,使孩子一说话就可以满足要求,自然也就不需要倾听了。这样,交流的范围大大缩小,孩子的表达欲望就会降低,很容易造成恶性循环。作为教师,我们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而小班又是一个起点,关键要迈好第一步,打好这个基础。
对于来幼儿不愿讲话的孩子,我首先和家长联系,告诉他们孩子在园的表现,并和家长口头商议计划,如第一个星期孩子能够用点头的方式来回应老师,第二星期能在点名时答“到”,第三星期能说“早”等;其次,在全班孩子面前鼓励他大胆说,并给予表扬和适当的奖励;接着,我们还要不厌其烦地利用时间多和他交谈,直到他有不同的反映出现。我想这些方法应该是可用可行的。
是呀,对于不愿讲话的孩子,老师就应多与他说;对于愿讲话的孩子,老师就要认真听他讲,为了使他们讲得更好,应充分给孩子说话的机会,鼓励他们再说一遍,让大家都听见。
倾听,能使孩子觉得自己很重要;倾听,能使孩子更愿意说;倾听,能帮助孩子说得更精彩。所以,倾听应是相互的,我们教师要强化倾听意识,提高倾听技能;儿童呢,要养成倾听习惯,在倾听中发展口语,在倾听中不断进步,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