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儿童学习兴趣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儿童学习动机高涨是儿童主体作用的表现。作为教师,应努力创设情景,以引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只有儿童自发地想学,他们学习的情绪便会高涨,会用心去探索知识的世界,热衷于得到新经验。这样,学习收效会更显着,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一、要使儿童喜欢学习,首先要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只有调动儿童的学习兴趣,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设计教案时,应注意如何去引发儿童的学习动机,包括教学活动开始时,用一些简单的方法吸引儿童对即将学习课题的注意,并让他们知道要学什么,使他们明确学习的目标。如:在讲故事《聪明的乌龟》时,我首先出示一玩具(乌龟)问:“这是谁呀”?“有一只狐狸肚子饿得咕咕叫,看见一只青蛙正在捉害虫,狐狸连忙跑过去,只要再跑两步就要捉到青蛙了,可青蛙正在捉害虫,一点也不知道怎么办呢?狐狸吃了青蛙吗?这跟乌龟有什么关系呢?你们听了故事就知道了”,这样,用一些较悬念的问题来进行引导,他们就会认真地去听去想。
(二)、在设计教案时,应计划好如何在活动结束时,给儿童一些与课题内容有关的问题让他们去思考,或尝试自己找出答案,以保持儿童对课题的兴趣,如:在常识《认识声音》时,在结束时,我出示了7个瓶子,里面装了不同量的水,我连续敲击七个瓶子,发出1—7种的音,问儿童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不同量的水发出不一样的声音,请你们下了课去做做实验想一想,或回去问爸爸妈妈,明天再来告诉老师,这样,下了课儿童开始器叮叮当当地敲击。一会儿侧耳听听、低头看看、用手摸一摸,有的儿童带着问题回家问爸爸妈妈。儿童能继续保持对课题的兴趣,而且儿童通过操作,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找出答案,激发了儿童的思维能力,又让儿童尝到成功的乐趣,引发下次再玩的兴趣。
二、努力使教学内容有声有色,生动有趣
在教学中,我注意让儿童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一起活动,让他们去想像,去创造,从而提高儿童的学习能力。如:在认识常吃的蔬菜时,我让儿童从家里带来蔬菜,由他们亲自观察蔬菜的外形,不同部分质地等,然后把蔬菜集合起来,在老师协助下进行分类、数量。然后再将其煮熟,让儿童比较前后的形态、颜色、味道有什么不同。这样,充分运用多种感官一起学习,既学到知识,又不感觉厌倦。
三、让儿童参与活动
认知派认为儿童学习并非被动地接受环境刺激,而是主动的对环境作出适应,从中学习。也就是说,儿童知识技能的获得不是靠成年人的灌输,而是通过主动参与活动从实际的情景中去认知去体验,培养他们能主动地投入学习,积极地思考。
自然角总是容易被人遗忘的角落,或是瞧一瞧而已,并没有激起儿童的多大兴趣,分析原因:大部分是老师存放进去,告诉儿童。由于没有可操作性,他们也就不大感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我大都让儿童参与讨论要放些什么,如:春天来了,我便问儿童希望在自然角里养些什么?教室顿时沸腾起来各说不一,有的说养金鱼,有的说养小蝌蚪,还有的说养大象,于是我又问为什么要养它们,要怎样养?有的儿童认真思考着,有的儿童说回家问问爸爸妈妈。第二天,儿童到园便把他们搜集到的资料一一说出来,得出结论:在教室的自然角饲养金鱼、乌龟、及小蝌蚪都可以,接着我再请儿童根据季节、环境等讨论要饲养什么比较好,儿童纷纷发表意见,最后决定饲养小蝌蚪,接着问题又来了,小蝌蚪怎样养,每天由谁负责,小蝌蚪有什么变化等成为自然角里一个又一个的话题,儿童一次又一次的参与、搜集资科、思考、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大大的提高了。
激发儿童学习的动机,是我在教学中的初步尝试,我体会到:让儿童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教育,调动儿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儿童在玩中学、学中玩课堂气氛较活跃,教学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