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德育报·学前教育》为首页
RSS订阅 | 手机版 | 微信订阅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中幼网杯” 全国幼儿园优秀教育活动评选

谈儿童教育中的批评教育

2012-05-04 收藏 复制地址
转载:

  无疑,儿童教育应以表扬为主;但任何一位教师都不可能不使用批评的方法。得出这个结论,与我们对儿童的正确认识是分不开的。

  儿童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自然的人。因此,教育者应该尊重儿童的人格、意志和个性特征,以表扬这一积极的激励方法为主教育儿童。儿童又是需要接受教育的未成熟的社会的人,容易形成不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认识和态度,因而教育者又必须运用批评的方法,帮助儿童改变错误的行为、认识和态度。研究表明,一个人行为、认识和态度形成时间越早越难以改变,这也说明,批评教育对于儿童教育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1.批评教育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

  3~6岁儿童智力水平虽在不断提高,自我意识不断增强,但仍处于较低的水平上。记忆不易巩固,思维主要依靠形象思维来进行;对成人的帮助或干涉表现出反抗,喜欢表现自我,易受暗示等等。根据这些特点,在选择批评方法时,要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

  要注意批评的幽默性。批评时幽默的语言,风趣的表情,生动的形象,容易把儿童的思维带到改正错误的区域里。同时幽默还能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批评氛围,可以缓解儿童因犯错误而导致的紧张、拘束,减少抵触心理,有利于儿童克服缺点。

  要注意批评的变化性。儿童克服一个缺点,往往要经过多次批评。然而如果为了让孩子记忆深刻,每次批评都是上一次批评的简单重复,就容易使儿童产生抗拒心理。因而要注意批评的变化性,即变化批评的情境、情绪,变化批评的角度,这样使儿童对每次都感到新鲜,促使儿童加深对批评的理解。

  要注意批评的自主性。儿童已经有较强的“借自己的力量来做自己所要做的事情”的意识,因此可以发挥儿童自我批评的作用,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错误,积极改正错误。这样做可以满足儿童尊重的需要,还可以培养儿童的自我教育能力。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主张让儿童自己去做,让儿童自己去想,在批评教育上,也应当如此。

  2.批评教育要在良好的情绪下进行

  首先,教育者的情绪影响到他对儿童及其错误的感知。教育者只有在正确地感知儿童及其所犯错误的前提下,才可能进行正确地批评。教育者在情绪好的时候,容易对儿童的错误采取宽恕甚至视而不见的态度;而情绪不好时,则容易夸大儿童的错误。可见,要使批评达到良好的效果,就要防止情绪的弥散性对正确感知儿童及其错误的影响。

  其次,所谓“在良好的情绪下”,是指教育者和儿童都处于良好情绪的状态。当儿童保持欢悦、轻松的情绪时,易于心平气和地接受批评,这时批评便可成为一种动力。否则,儿童会对批评采取一种抗拒心理,即使接受批评,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此,教育者要选择儿童情绪好的时候进行批评;儿童又是容易受他人情绪感染的,因此教育者在批评儿童时,自己也要保持良好的情绪,防止把批评和斥责等同起来,同时教育者也要善于创设良好的批评心理状态,防止情绪化的批评,给儿童带来混淆是非的不良影响。




⊙欢迎关注“学前教育网”、“园长”微信公众号。
⊙欢迎分享、转载,转发请勿做任何修改,包括本声明。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德育报·学前教育》编辑整理,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分享到手机/微信/QQ

  • 学前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 333美丽童话公众号

  • 《德育报·学前教育》QQ公众号

  • 幼教圈QQ公众号

 
 
教学论文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想要吗

德育报学前教育微信公众号欢迎您关注

亲子早教

热点专题

2020年2月23日至2月25日广州国际教育加盟展暨广州幼教展

热门排行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