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低声教学”呢?在思考后,我认为应当是指教师以音量较低的适合于儿童倾听的、平和的、亲切的声音而进行的教学。那么,如何让三、四十个可爱的、淘气的、顽皮的小家伙们安静下来,吸引他们的目光静静地听我说话?如何让他们懂得集体生活的规矩,有一个良好的常规?如何让孩子静心养性?如何能使孩子健康地成长?……在实践过程中,我认为“低声教学”的重要性体现于以下几方面:
一、“低声教学”有益于师幼关系的融洽
面对一群闹哄哄的孩子教师便会不由自主地提高嗓音,心里是多么想让他们安静下来,可往往事与愿违,孩子们叽叽喳喳,无止无休。以往我会以最高的音量制止住最吵闹的几位孩子,然后大声的命令般的说“请休息好!”,目的基本能达到。但,我累、孩子们反感或害怕,我觉得好失败!记得有一次,孩子们室外活动回来,小便、洗手的时间也没能减弱活动带来的兴奋,孩子们有的大声交谈,有的嘻嘻哈哈互相追逐,教室里设备多,空间小,我心里为孩子们的安全好担心!我快速坐到钢琴前,一首轻柔的摇篮曲随指间流淌,我轻轻地说:“宝宝累了,要休息了,小眼睛也闭起来啦!”瞬间,教室里安安静静,孩子们枕着自己的手臂作休息状,有的还学着妈妈哄宝宝的样子,轻轻地摇啊摇……看着孩子们乖乖的可爱的样子,我心里别提有多开心!
新学期开始了,我班的思思小朋友最舍不得离开妈妈了,每天早上都要哭闹一翻。我抱过鼻涕眼泪的她擦拭干净,轻轻地在她耳边说:“思思不哭,老师抱抱,老师喜欢!”并亲一下她的小脸颊。思思果然不哭不闹了,紧紧地偎着我,我笑眯眯地问:“老师做你的妈妈好吗?”“好!”思思轻轻地回答,依偎得更紧了。我想,是我柔柔的声音放松了孩子紧张的心情,让孩子感觉到了温暖,所以她才会接受我,信任我。
二、“低声教学”有益于师幼的共同健康
“低声教学”有益于儿童的健康。可能有些人对这句话不大理解,声音大一点对孩子有什么了不起的,声音轻了有的孩子理都不理你!再说孩子他自己说话喊叫的时候还不是响得不得了?其实不然,大家都知道,噪音是指使人感到吵闹或为人所不需要的声音。噪音在50分贝以下,是比较安静的正常环境。60分贝时就开始影响睡眠和休息。如果孩子经常处于80分贝以上的噪音环境中,就会睡眠不足、烦躁不安、消化不良、记忆力减退以及听觉迟钝。可见,噪音是一种环境污染,可以影响孩子的健康。再者,儿童耳的构造有许多与成人不同之处。他们的外耳道比较狭窄,鼓膜较厚。5岁时外耳道壁还未完全骨化和愈合,这个过程一直到10岁才能完成。因此儿童内耳的耳蜗是听觉的重要部分。儿童的基膜纤维的感受能力较成人强,所以儿童的听觉比成人敏锐。所以,我们教师与孩子说话的声音不但不能大声叫嚷,应适当,同时还应教育孩子小声说话,用自然声音唱歌,以免听觉受损。
“低声教学”不但有益于儿童的健康,而且有益于教师的健康。(我是一名幼教工作者。记得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给孩子们上完第一节课后,领导和同仁们给我提出的建议是“声音太轻了,要大声点”,我也不由地为自己生来的轻嗓音而自愧不如,因此暗暗下定决心要坚持不懈地练就一副“亮嗓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的嗓音宏亮了很多,但多数时候是处于沙哑状态。就在这咽喉红肿疼痛的实践过程中,我越来越意识到“低声教学”在儿童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了。)
一个整天处于喧闹噪杂环境中的教师,心态必定会受其影响——心烦易怒,从而会影响到教学活动及教学效果。除此之外,长期大声说话会直接破坏噪子的健康,所以我们大多数的教师有一个共同的“职业病”——咽喉炎!然一个与轻声、和蔼、亲切相伴的教师则会显得更加年轻、漂亮,更具有吸引力。
三、“低声教学”有益于班级的常规教育
俗话说,谁带的孩子就象谁。不无道理。多年来,我经常可从班里孩子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可见,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与我们老师息息相关。我想,与大声说话的老师相处的孩子说起话来也不可能轻声细语,相反,与轻声细语的老师相处的孩子说起话来也绝对不会是大喊大叫,我想这就是所谓的环境教育吧!对能够静下心来的孩子进行常规教育就显得容易得多。因此,大多比较安静的班级,常规相对来说也是比较好的,反之则差。
四、“低声教学”有益于教师的“教态”
我想“教态”不外乎于教师讲课时的表情与口吻了。一句充满感情色彩的话,需要亲切柔缓的语气及细腻的表情来表达,才能将句子中的含义明确地让孩子领会。如果一句同样的话以过份响亮、做作的口吻来表达,那所得到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且大声发音会牵扯嘴形的过度变化,从而影响教师的面部表情。儿童的学习是以看、听等直接感观为主,所以“教态”对我们幼教工作者来说尤为重要。
家长放心,孩子喜欢,因为“低声教学”会给你足够的亲和力!领导满意,教师轻松,因为“低声教学”让你事半功倍!“低声教学”益处诸多,我们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