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作为教师,我们也应该重视儿童规则意识的培养,但应避免以说教为主的方法,应避免简单、粗暴、训斥等方法,而应在了解孩子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在适合孩子的可接受能力基础上进行教育,具体地说是通过具体形象化,如榜样刺激、语言暗示等帮助儿童把规则落实到行为上。同时还应注意规则保持一致,不能随意变换,以免孩子面对不同的规则而无所适从。
(一)咪咪正在玩米老鼠玩具,冲冲走过去对她说:“你的玩具给我玩。”咪咪不肯,冲冲马上从她手中抢过去,咪咪哭着跑了,只剩下冲冲一个人。
从冲冲的行为中我觉得孩子对于与人交往和合作的规则意识还没有养成,他不愿意和他人分享,因此往往在争执中失去同伴。
(二)咪咪取了一箩筐的玩具正玩着,冲冲来了和咪咪玩对他说:“如果你还像上次那样抢玩具,我就不和你一起玩。”冲冲一听,想了想说:“我知道了。”接着他们友好地玩了起来。
第二次游戏中,冲冲由于有了第一次的失败经验(咪咪不再和他一起玩),因此他有了改变。从中可以看出孩子的某些规则意识(如玩玩具)不是靠成人的说教下养成的,有的是在自然、儿童相互接触的生活、游戏的情景下,在与同伴的交往中,通过自身经历过的情绪体验,真正养成良好的与人交往合作的规则。
作为教师,我们也应该重视儿童规则意识的培养,但应避免以说教为主的方法,应避免简单、粗暴、训斥等方法,而应在了解孩子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在适合孩子的可接受能力基础上进行教育,具体地说是通过具体形象化,如榜样刺激、语言暗示等帮助儿童把规则落实到行为上。同时还应注意规则保持一致,不能随意变换,以免孩子面对不同的规则而无所适从。
作为幼儿教育中不可无视的家长工作,我们也应重视家园配合,及时地把一些幼儿内的规则要求告知家长,这样孩子的规则教育就会一定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