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小朋友们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创造能力和求新求异能力在快速地提高,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渴求也越渐强烈,而且领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增强了,那么如何来发展儿童创新能力呢?
1、营造民主气氛,萌发创新意识。
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气氛是教师与儿童情感交流的必要条件,也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前提和第一要素。心理学指出:只有儿童处于欢愉、情绪高涨时,不断要求向上时,想把自己的独特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使儿童产生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和词语。这一点我们感触颇深的就是平时上的科学课,每次都能给小朋友创造极为民主、宽松的学习气氛,总爱让小朋友根据今天上课的主题提一些特别想知道而且必须是有质量的问题,小朋友在老师的引导和鼓励中就打开了话匣子,一个个情绪高涨,提问、回答、争论声此起彼伏,常常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就连老师也常会忍不住参与到他们的行列中。在上课、下课、散步、离园等时间里常会让儿童自己提出感兴趣的话题,选出大家公认的最有价值的话题,然后就这一生成的话题让儿童进行发问,简单一点的会让儿童自己当场解决,难一点的就再次抛给他们,让他们用多种方法去寻找答案,然后再把找到的资料进行汇总,最后公布答案。因此小朋友们积累了好多的话题:如长颈鹿触角上的两个肉瘤有什么用?如果把恐龙的基因注射到鲨鱼的肚子里会怎么样?为什么蜻蜓的翅膀上有痣?为什么雪地里的北极熊、菜叶上的小青虫不容易被找到?能不能在门上也装个遥控器?……在宽松的气氛中,儿童的顾虑消除了,思维非常活跃,当然教学活动也会取得成功。在日常生活中,儿童的创造意识还常以逾越常规、不守规则、钻牛角尖等形式表现出来,这时我们老师就要做有心人,站在儿童的立场上看待儿童的活动,不能因为儿童的创新意识超乎常规而加于否认,要摆脱传统教育理念,努力在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活动材料、活动空间、活动伙伴等方面给予儿童一定的选择自由的机会,儿童一旦察觉到有了民主、宽松、自由的气氛,满足了个人意愿,其创新意识就能萌发出来。
2、启发大胆想象,鼓励与众不同。
康德说:“想象力是一种创造性的认识功能。”学习需要想象,我们常常鼓励儿童多想象、多思考、多说话、多操作等,不管是否与教师意图相符,只要是合理的,都给予充分肯定。比如在诗歌《快乐的小屋》的教学过程中,儿童熟悉了里面的装修工:荧火虫、小蜘蛛、小麻雀,小客人:蛐蛐、纺织娘、小蚂蚁,就有小朋友提出建议:里面少了清洁工或者是其它的工作人员,老师就引导大家展开了合理的想象,新的诗歌内容就诞生了:小蜻蜓为小花屋当起了邮递员,小公鸡为小花屋当起了保安员,大象为小花屋当起了清洁工……经大家的一致要求,把新的内容也加进原来的诗歌里,他们认为这样更完整、更好听。而且在活动过程中,我们发现儿童对诗歌的创编兴趣要远远大于对诗歌的学习,可以看出,儿童喜欢想象,喜欢与众不同,喜欢创新,因为他们可以从中体会成功的乐趣。由于我们常鼓励儿童以“与众不同”为荣,所以他们总会“冷不防”冒出“新鲜话”。记得有一次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花儿为什么开?”他们就说开了:“花儿睡醒了,它想看看太阳。”“花儿一伸懒腰,就把花骨朵给顶开了。”“花儿也有耳朵,它想出来听一听小朋友在唱什么歌。”“它想让人家看看自己多美呀!”其实原先我准备的答案十分简单:“花儿为什么开?”——“因为天气变暖和了!”教师备的答案束缚住了儿童的头脑,抑制住了儿童的创新意识。因此作为教师,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要大胆改革,不断尝试发掘儿童创新意识的潜能,鼓励儿童发表不同的观点和独立的见解,允许儿童标新立异、别出心裁、“与众不同”。
3、积累生活经验,发展创新能力。
儿童的创造性想象并非凭空“瞎想”,他们创新思维以感性经验为基础,这里的感性经验主要是指儿童对生活、对社会的认识。陈鹤琴先生曾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知识的主要源泉。”因此我们要让他们走入大自然中,走入社会中,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平常我没们会注意让儿童观察周围的事物、周围的环境、周围的人群,调动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对日常生活中熟悉事物的模仿到创造性的想象。如儿童的泥沙堆砌、积木建构游戏内容比较单调,且缺乏创新。于是我们利用散步、郊游、远足等机会,让儿童观察房前屋后的环境,探索田野河流的分布情况,了解建筑的结构和原理……这样,再进行游戏时,儿童的想象就丰富多了,他们的建筑中就有了居住区、种植区、养殖区等,生活和创造都在他们的作品中体现出来了。另外,角色游戏也是发展创新思维的好方法,开设“娃娃家”“鲜花店”“超市”“小吃店”等游戏培养了儿童的各种兴趣,同时也能将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再现和加工,锻炼了儿童的创造力。所以我们常利用散步和观察活动,利用社区资源,让儿童了解居民小区里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比如观察理发店、医院门诊、日用品杂货店、菜场里人们的服务情况等,让儿童的游戏内容更丰富,更生动活泼。又如在语言活动《春天的秘密》中,儿童已学会朗诵这首诗歌,但这并不意味着活动已结束,老师就让他们置身于大自然中,体验、感受、寻找诗歌中所描述到的和未涉及到的事、物、景、情,然后再让他们在原有诗歌的基础上进行创编。当儿童有了丰富的感性经验后,他们的创编就会比较生动,变得有血有肉。
经过长期的培养,儿童的创新能力提高得很快,他们养成了创造的习惯,一首诗歌、一幅画、一段音乐、一个舞蹈、一样事物等等都可以成为他们想象的对象,他们的思维变得活跃,思路变得开阔,想象变得新颖,创造变得大胆奇特,每堂课都会出现他们创造的热点和亮点,使你不得不佩服,让你深感到他们真的长大了,变得有个性了。我们将总结在他们身上获取的教育经验,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明确教师的“改变”“引导”与儿童的“创造”“创新”的关系,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积累,采用各种适宜的形式启发引导每个儿童,使他们获得创造、创新的快乐,从而达到其创新意识、精神、能力培养的目的。
张家港市塘桥中心幼儿 缪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