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德育报·学前教育》为首页
RSS订阅 | 手机版 | 微信订阅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中幼网杯” 全国幼儿园优秀教育活动评选

动感童年-—科学活动的探索乐趣

2012-05-04 收藏 复制地址
转载:

  众所周知,科学教育活动,是指教师利用周围环境,为儿童提供材料和机会,让儿童通过自身感官去探索周围世界、获取信息、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一种活动。随着新《纲要》的颁布和幼儿课程改革的深入,幼儿的科学教育活动也由封闭走向了开放,由静态变为动态,这样的转向为儿童提供了更大的自主探索的空间。儿童处在这样一个生动、自由的学习环境中,使他们有了足够的科学探索与发现的机会和时间。那么,如何使儿童在科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投入到科学探索活动中,体验科学活动的探索乐趣。我认为要做到以下三方面:

  一、教育的内容应是儿童熟悉的

  在开展教育活动前,必须要选择教育的内容,而科学教育活动也不例外。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贴近儿童生活的内容,儿童熟悉的东西,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如果内容是儿童平时生活中最熟悉的,儿童就对它有亲切感,从而能促使儿童更大胆地探索,让儿童主动去发现。如在《玩具变变变》的活动中我让儿童从家里带来各种各样的玩具,让他们对玩具进行分类、进行排序,对玩具进行拆装再组合,再利用废弃物品制作新玩具。在这个活动中,儿童非常活跃,积极性也高,实现了儿童在玩中学的目的。因此,选择儿童熟悉的教育内容,不仅可以为儿童获得能真正理解科学知识的经验,提供了前提和可能,而且让儿童发现和感受到周围世界的神奇,保持永久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同时让儿童真正体验到科学活动的探索乐趣,

  新《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儿童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科学内容就是孩子们学习的对象。孩子们的科学探索,可以从身边的事物开始,引导他们关注周围生活环境中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奥妙,使他们感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要通过生活化的儿童科学教育,萌发儿童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问题的思维方式,为儿童终身的学习和发展作准备。如:在科学活动《春种》中,我们为孩子们准备了铲子、玉米种子、西红柿秧苗、水杯等物品,让他们尝试着点玉米、栽西红柿苗,孩子们对这些熟悉的材料充满了好奇,积极地进行操作探索,通过亲自的活动,体验到了成功后的喜悦。

  二、探索的渠道应是丰富多样的

  当研究某些事物现象的原因或关系时,可利用周围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让儿童通过不同的渠道获得探索的乐趣。

  首先,走进自然,细心观察。对孩子进行科学教育,我们应带领他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因为大自然蕴涵着无限的奥秘与乐趣。在科学活动《多变的云彩》中,我带领儿童来到我园的大草坪上,要求孩子们自己找一个空地方躺下,仔细观察天上的云的形状、色彩及变化。孩子们看了以后,你说一句,我说一句,好不热闹。有个孩子说:“老师,那朵云象大老虎呢。”我一看,还真象,连忙表扬了她。其他孩子看到老师表扬了她,都来告诉我他们所看到的,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

  第二,走进社区,外出参观。社会资源的利用,既可弥补幼儿科学教育设备和资料的不足,又可以使儿童在社会大环境中亲自感受体验,获得广泛的感性经验。例如:在“走进夏天”的主题活动中,我们鼓励儿童参观“农民的收割劳动”儿童亲见粮食丰收的全过程,给儿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次次的参观活动充分调动了儿童的多种感官,为儿童提供了主动学科学的机会,也开阔了儿童的眼界,丰富了儿童的科学经验和生活。

  第三,利用电教,解决难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电视机、VCD机、摄像机、电脑等一些先进的科技产品已越来越生活化,电教资源在儿童的科学教育中也有着一席重要之地。电教资源具有视听结合直观形象的优点,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它能使抽象的现象具体化,间接的经验直接化。在“西红柿熟了”活动中,儿童对西红柿的生长十分好奇,但光靠图片又理解不深。我就利用数码相机把西红柿的生长过程用镜头拍下来用供儿童探索欣赏,既生动又形象,儿童看后都说:“噢!原来西红柿是这样长大的。”

  第四,利用家长,丰富材料。

  新《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重要的合作伙伴。”教师可积极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借助家长的特长与职业资源配合科学教育,家园共同寻找材料,激发儿童的兴趣和求知欲。如:活动《各种各样的蛋宝宝》,活动前有的家长能积极引导自己的孩子在家或外出寻找各种动物的蛋,在上课时,孩子们面对一个个不同模样、不同颜色的蛋,探索的兴趣和愿望油然而生。

  三、教学的过程应是师幼互动的

  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把儿童放在主动发展的位置上,把“让儿童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贯穿到教育活动过程中。逐渐改变已经习惯的课程设计模式,变死板计划为灵活计划,以使儿童在主动学习的同时,获得有益的、高质量的学习经验。例如:在《顽皮的风娃娃》中,整个活动老师都是让儿童自己在操作中认识真理,并不是一味地把知识强加于他们,而是让他们自己去挖掘真理,从而使儿童成为学习的主人。对儿童来说,操作是一种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活动形式,他们是在尽情“探索”的过程中获得发展的。因此,我们在进行科学教育活动时,应注重让儿童在操作中学。在进行操作过程中,我们老师应让儿童去尽情探索,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儿童,把儿童放到主动发展的位置上。

  新《纲要》也强调:“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位儿童都能运用感官,多种形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因此,教师要帮助儿童置身于能产生探索行为的环境中,及时提供丰富的、操作性强的、符合儿童探索需要的材料,支持和引发儿童积极主动地与材料相互作用,从中体验发现的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使儿童的探索活动更加丰富和深入。如在“小汽车开来了”的主题活动中,我发动每个小朋友从家中自带一个电动小汽车并向全班儿童展示自己的玩具。李旺带了一个“挖土机”电动车,在装电池时,他把正负极装反了,可我并没有去阻止他,而是等他试过以后不行,再向全班儿童提问:“为什么不行?出了什么问题?”经过一系列的讨论,终于发现了问题的所在。当“挖土机”唱着歌在桌子上走来走去时,儿童也情不自禁地跟着拍起来手来。正如皮亚杰的有关认知发展理论:“儿童必须通过自身活动去发现、认识客观世界,不断构建、完善自己的认知模式”。因此,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我们必须创造条件,支持、引导孩子实际参加探究操作活动,体验到探索的乐趣。

  对儿童进行科学教育活动既是他们今后学习、发展的需要,也是他们今后适应社会的需要。所以我让孩子从熟悉的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感受科学就在身边。同时在科学教育活动中,积极引导儿童自由、大胆地进行观察、操作、尝试、实验,自由自主地探索。让孩子们从小就发现和感受周围世界的神奇,体验到科学探索的乐趣。




⊙欢迎关注“学前教育网”、“园长”微信公众号。
⊙欢迎分享、转载,转发请勿做任何修改,包括本声明。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德育报·学前教育》编辑整理,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分享到手机/微信/QQ

  • 学前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 333美丽童话公众号

  • 《德育报·学前教育》QQ公众号

  • 幼教圈QQ公众号

 
 
教学论文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想要吗

德育报学前教育微信公众号欢迎您关注

亲子早教

热点专题

2020年2月23日至2月25日广州国际教育加盟展暨广州幼教展

热门排行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