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儿童天生是玩家,玩是儿童的天性,儿童乐意玩、喜欢玩,儿童的生活以玩为主,我们不能过早地抹杀儿童的玩,让他们投入到学习的状态。现在的家长望子成龙,恨不得将所有的知识都灌输给儿童,完全将玩与儿童隔离,忽视了玩的重要性。我们班虽是小班,可从家长的重视程度看,非常注重各种知识的学习,早已将唐诗宋词、数学、英语教给孩子。当从儿童口中一句句唐诗、一个个英语单词,家长、老师当然会感到欣慰,但是否问过儿童:“你高兴吗?你学得开心吗?”陈鹤琴先生指出:“玩”对孩子有四点好处:
(1)可以发展儿童的想象力。(2)可以丰富儿童的科学知识。(3)可以增加儿童的兴趣。(4)可以(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培养儿童做人的高尚品质,什么合作、诚实、勇敢等品质,也可以在“玩”中学到的。
一、“玩”与“学”的关系
玩在传统观念中是贬意的,认为“玩”会耽误“学习”;“学”则是积极的。以往的观念将两者完全割裂,“玩”与“学”是相互抵触的,认为“学”是正规的,课堂形式的;“玩”则是娱乐,是自由形式的。我们班的一位家长是这样向我反映的:我的孩子最近退步了,变得不爱学习了,教他儿歌不理不采。这表明:这位家长衡量孩子的进步与否的标准是是否愿意学习。儿童为什么不愿学习,事实是想“玩”,“学”过于枯燥,“玩”才是儿童真正想做的事。我们应该认识到,玩对儿童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是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在玩中儿童能无意间学到许多,但会出现盲目性,因此注意将“玩”与“学”有机结合,将“玩”有机注入“学”中,尤其对于小班儿童。陈鹤琴先生指出“儿童是以游戏为生命。”我将各种活动(音乐活动、语言活动、数学
活动、美术活动、体育活动等)都称作为游戏,也就是在各种活动中加入游戏的性质,以玩为主,以目的为辅,活动的结果是次要的,重在游戏过程。每当我对孩子说:“我们要做游戏啦!”,立刻孩子们神采飞扬。在儿童观念中,这也是“玩”。这种“玩”又于他们自由地“玩”不同,是为孩子创设一定的“玩”的人为环境,在此情境中适当地施加一定的影响,使孩子在安全没有感受到这种影响中学习。一板一眼的学习学到的并不多,在“玩”中“学”,在“玩”中“玩”,才更有收获。可见“玩”可以促进儿童在各个领域的发展,
二、关于“玩”的指导
“玩”伴随着儿童的每个角落,玩中有乐趣,玩中有学问,各种活动中都可运用“玩”的手段。在“玩”与“学”相结合,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观察无意性玩
无意性玩包括儿童对各种事物玩的方法、认识程度及对事物、现象的兴趣点,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活动“多彩的泡泡”便是来自于无意性玩:一次孩子们在盥洗室洗手时看到水池里有保育员洗餐具留下许多的洗洁精泡泡便用手捣弄起来。发现儿童的喜好,及时利用于有意性玩中,对儿童进行一些引导,使其对玩的方法有一突破。
2、有意性玩的环境创设自然
有意性玩中“玩”的方式来源于无意性玩,贴近儿童生活,选择“玩”的方法不可强加于无意性玩中,注意选择恰当,两者融合自然。
3、注意材料投入的循序渐进性
儿童了解新鲜事物、接受新玩法都需要一个过程,不能一步登天,注意循序渐进。例如我们本学期开展的游戏“做泡泡画”就是如此,先是提供一些洗涤用品和一根吸管让儿童制作吹泡泡的玩具并进行吹泡泡游戏,然后在这基础上再提供一些颜料进行泡泡画的制作。就这样材料随着儿童对事物的了解一步步加深,逐步添加。
儿童离不开玩,也需要学,“玩”与“学”相结合,才“学”得快乐,“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快把玩还给儿童,“玩”是儿童成长的维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