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德育报·学前教育》为首页
RSS订阅 | 手机版 | 微信订阅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中幼网杯” 全国幼儿园优秀教育活动评选

触景生情法

2012-05-04 收藏 复制地址
转载:

  日常生活中我们感觉到这样一些例子,当我们有目的、有计划的设计一些活动,胸有成竹地用于教学时,难免有些活动不能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又或者效果没有想象中的理想。然平时一些随机的物品、情境、动作或发生的事件,或几句不经易的话却常能引发孩子一大串问题,一大堆思考,引发一场场热烈的讨论,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或发挥智力,发展想象,或达到复习的强化效果又或引出儿童极大的探索兴趣生成出系列课题。许多例子都让我感到“触景生情法”,能“事半功倍”。

  记忆的规律有很重要的一点是“重复规律”,所以平时活动中组织儿童学习儿歌后,我们常常不忘随机的让孩子们进行复习,然效果不是很理想,一来因为这种复习常因随机性而缺少教具,二来儿童对这简单重复不喜爱,觉得枯燥乏味。然而有一次的情景却让我深感“触景生情”对孩子的影响力很大。一天早上,崔莹莹从家里带来一只布制的“小老鼠”,在玩积木的孩子们一看到“小老鼠”,不知从哪来的激情,声音响亮、又有感情地念起了“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的儿歌,而且语言中带有诙谐和幽默感,一连念了好几遍,依然兴盎然。从他们的表情、表现中,我明显地感受那是真正“发自内心”的,是“自发的”、“自主的”。

  创造性是儿童智力因素中的一种重要品质,在生活中,我们常会设计一些活动以达到丰富孩子想象,发展孩子创造力的目的,往往不一定能充分发挥最理想的效应。在现实中我发现现成的玩具、物品往往常成为启发儿童想象的金钥匙。前几天一个小朋友把呼拉圈变形了,好好的一圆变成了“”形了,我指责了几句:“好好的呼拉圈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了。”一孩子忽然说到:“变了奥特曼的头了。”另一个孩子马上说“变成橄榄了。”我一下“茅塞顿开”,便问道:“还象什么?”于是孩子们很踊跃地说着他们的想法,有的说象“眼睛”,有的说象“树叶”,有的说“上面的一圈象眉毛”,有的说象“月亮”,就又有小朋友争论说月亮“不是那样弯的”而引起了争论(发展了观察力)……真是无奇不有,让人真正体会到了孩子想象的魅力。

  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是孩子所感知过或熟悉的话题,在教师口里一出,往往能引起孩子们的“共鸣”,这种例子比比皆是。如过节日,前些日子,我给孩子布置了个“作业”:去观察街道的变化,在国庆来临之际的变化。过了几天,就有孩子说:“我看到灯笼挂在华联门口了。”于是又引发了一陈讨论。有孩子竟然提出:“老师,我们教室里的挂件也要换了,换灯笼了”……对国庆的了解等都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可见“触景生情法”的神奇魅力,从以上的例子给我们几点启示:

  1、我们应重视抓住平时“即景生情”的教育,

  使那种教育方式成为我们教育契机的一部分,它在某种程度上有特别理想的效果,而且使教师轻松,孩子放枪,又真正“自发、自主”。而不把教育框在一个圈子里,“按部就班,不能活用。”不过于重视安排的计划。

  2、选材要注意“触景生情”的效应,注意能引

  起孩子的共鸣,尽量在活动的过程中使孩子能感到“触景”而“生情”的激情,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使孩子“想说、想争论、爱思考、爱发奇想”,使他们充满热情。

  3、抓住日常生活中“触景生情”的案例,有选

  择地生成一系列儿童感兴趣的主题课程,做到教育是由孩子“主动构思”所形成,而不是总由老师牵着走。使孩子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使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

 




⊙欢迎关注“学前教育网”、“园长”微信公众号。
⊙欢迎分享、转载,转发请勿做任何修改,包括本声明。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德育报·学前教育》编辑整理,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分享到手机/微信/QQ

  • 学前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 333美丽童话公众号

  • 《德育报·学前教育》QQ公众号

  • 幼教圈QQ公众号

 
 
教学论文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想要吗

德育报学前教育微信公众号欢迎您关注

亲子早教

教育理论

热点专题

2020年2月23日至2月25日广州国际教育加盟展暨广州幼教展

热门排行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