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班上有一个叫松松的小男孩,3岁半,模样可爱十分,但性格拗起来却是十二分,他的“拗劲”在于:挑食说不吃什么,任你老师磨破嘴皮,怎么喂你都喂不到他的嘴里,敢于和老师对抗,拗起来一天都用“恶狠狠”的眼光看着你,总之拗迹多多,不胜枚举。
事例一:早读结束后,因小班的座位不固定,椅子位置有了变化,吃点心时,别的小朋友都坐在各自的座位上,牵牵和松松却在抢椅子,我生气地把那把椅子搬开,大声地让他们重新去搬,不要抢这把椅子,牵牵听话,照着我的话去做了,可松松还是站在那儿不肯动,因为他刚搬的那把是个红椅子,这时候已没有红椅子可以坐了,我对他说,松松你再去搬一把吧,他不肯去,犟在那儿不动。
游戏活动时,他还是什么游戏也不参加,问他想干什么,他也不吭声,请他跟小朋友一块玩,他也不去,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
事例二:今天,松松一入园就不高兴,不肯进教室,我好说歹说把他拉到了座位上,他就一个人坐在位置上,也不与小朋友们一起玩。原因,是今天早晨妈妈没有满足了他穿白色毛衣的要求,就给妈妈拗起来,妈妈给他穿上衣服,他就自己脱下来,就这样,反复几回,妈妈一怒之下,打了他,才算解决了矛盾,但孩子一天的情绪都不好。
三、造成松松拗的原因是什么呢?
通过对松松小朋友的观察和跟他妈妈谈话,我了解到:
松松小朋友有着强烈的逆反心理,他认为:只要老师和妈妈吵他,就是不喜欢他,你每次批评他,他反复重复的一句话就是:“谁要你吵我呢?你为什么不跟我好好说”,这个小家伙并不认为自己是错的,只要你吵他,他就不听你的。真没想到,在他幼小的心灵里,会有这么强烈的自尊心。
另外,松松小朋友从小和他的姥姥、姥爷一块长大,因为孩子离开父母特别远,老人自然对他是百依百顺;特别是她的妈妈,长时间不在孩子身边,总感觉对不起孩子,每次和孩子团聚,都给孩子买很多吃的和玩的,并且每次总得许诺下一次来还要买什么等等。和孩子在一起,只要松松提要求,他的妈妈总是满足他,哪怕是贵重玩具也是这样。因此,形成了松松想买什么就买什么的坏习惯,同时也助长了他的拗劲,如果大人不满足他,就拗起来,直到大人满足他为止。
四、解决办法:
类似的事情,在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象松松这样的小朋友在我们所执教的班上也很多,关键在于我们教师如何去处理?
1、教师首先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教育孩子,要爱护、尊重孩子,把孩子当做一个具有自主性,有自我内在要求的“小大人”,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经常和他谈谈心,以大朋友的身份去帮助他,告诉他老师批评他,并不是不喜欢他,而是让他改正缺点,坏毛病改正了,老师和妈妈自然就不批评他了,让孩子在感情上亲近老师,这样施教,他才能欣然接受。
2、正确对待孩子的过失,允许孩子失败和错误,一定要慎重对待发生在孩子身边的每一件事情,让孩子知道错在哪里,而不应该让孩子为此事而感到难堪。要讲究方式方法,掌握好教育的尺度,针对性地施教。使孩子在实际生活中明白自己怎样的言行大家才能接受。一件处理不当的事件,不仅教育不了孩子,而且会伤了孩子那极其脆弱的自尊心,同时也影响师生关系。这不正是早期社会化所遵循的教育艺术吗?
3、另外,和松松的妈妈教育达成一致,对于松松一些不合理的要求,适当地采取一些冷处理,合理的满足,不合理的先不去理会他,等他拗劲过去了,再找他悄悄地谈心,避免当着许多孩子的面批评他,这样潜移默化地点化了一段时间,松松的拗劲还真改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