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德育报·学前教育》为首页
RSS订阅 | 手机版 | 微信订阅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中幼网杯” 全国幼儿园优秀教育活动评选

注意恰当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

2012-05-04 收藏 复制地址
转载:

  导读:要解决好重点和难点的教学,抓住重点,把较多时间和精力放在重点上,并围绕重点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启发诱导。突破难点时所采用的方法更要适当,力求既针对性强,又生动活泼,还能准确地把握教学要求。采取方法时要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灵活选用教学方法,必要时还可以几种方法综合使用,不搞花架子,力求实效,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确定以后,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就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这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尤其是小学阶段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弱,若要通过数学教学使他们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培养思维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关键。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很多,每一种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所以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具体实际,恰当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以使所采用的方法发挥最大的效益。

  坚持启发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启发式教学法长期以来被广泛地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它的最大优点是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坚持启发式教学,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并使学生在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启发式教学法一般可设置如下环节。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愉悦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具体教学时,要抓住时机,给学生点拨引导,使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创设情境一般有以下做法:设计悬念,诱发学生求知欲;运用直观,先形象后抽象,减小思维难度;编故事,做游戏,激发学习兴趣;巧设问题,使学生生“疑”,促使学生探索问题;创设认知情境,选准新知识的生长点,让学生利用旧知识推导新知识,促进知识的正迁移。另外,教师还要用和蔼的态度和亲切的语言,调整学生的情绪。要提倡探索精神,鼓励发现,树立创造意识。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管是否正确,都要给予鼓励,使师生之间产生和谐的情感交流和融洽合作的气氛。实践证明,学生的心情越愉快,思维就越活跃,聪明才智就越能有效发挥,教学效果也就越好。

  2.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启发学生思维。

  教师不仅要创设问题情境,巧设问题和悬念,还要满腔热情地鼓励学生提问题。要知道,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可贵。要启发学生在阅读课本和听课时,随时把自己有疑问的地方提出来,养成质疑问难的良好习惯。教师对学生的各种问题都要有针对性地予以疏导、释疑、解惑。有一些问题可以留给学生自己思考,然后教师再总结。要鼓励差生质疑,不要使他们积累的问题太多。问题一多,无从问起,学习就会受到影响,不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因此,质疑的重点应放在中差生身上。

  重视操作学具,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

  小学数学不仅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还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这使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向抽象过渡阶段的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不可避免地遇到知识的抽象性与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最好办法是在教学中重视操作学具。学生通过操作学具,眼、耳、口、手、脑多种器官协同活动,在充分感知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形成表象,进而逐步将直觉思维、直观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的逻辑思维。这样做,符合小学生爱动、好奇的心理特点,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他们的智力和提高技能。因此,加强实际操作和直观教学已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趋向之一。

  学具的操作一般要注意下面三个问题:

  1.根据教学目的和教材内容设计、操作学具。操作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要紧扣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一般说来,在教学第一次出现的概念时,如开始学习乘法、除法、分数等,学习抽象的公式、法则时,揭示某些算理时,学习几何初步知识时等等,进行学具操作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及认识特点提出要求。低年级学生可以利用操作学具形成感知,明白算理,中高年级学生要学会操作技巧,会自制学具。操作时要注意“三适”,就是适时、适量和适度。“适时”是指操作时机要适当。最好在学生想知而不知、似懂而非懂时,通过学具操作化难为易,揭示概念和算理;“适量”是指操作次数适量,既不要过频,又不要花样过杂,以能充分感知、形成表象为宜;“适度”指操作学具要掌握好火候;如果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就应该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抽象、概括,把认识提高到理性阶段。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其学习能力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能独立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所以,要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并从中获得一些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方法。

  1.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真读书,具体指导时要一句一句地读懂,一段一段地归纳。不要放过疑难;要学会预习、复习,知道怎样阅读参考书;要学会检索;要学会找重点、抓重点,提高自学能力。

  2.教给学生听讲的方法。

  要让学生知道,听讲时应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抓住重点,弄懂关键问题。若已预习过,更应有针对性、有目的地听讲。要积极思考,不懂就问,跟上老师思路;要认真听老师的总结,掌握概念和规律。

  3.要使学生逐渐掌握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

  应使学生掌握类比的方法、归纳的方法、联想的方法、以旧引新的方法以及对应、变换、转化等方法,并能依此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4.教给学生记忆的方法。

  培根说过:“一切知识的获得都是记忆,记忆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基础”要鼓励学生自己寻找记忆的窍门,使学生逐渐掌握基本记忆法和记忆的基本技巧,不断提高记忆能力。

  5.引导学生认识分析与综合、观察与比较、抽象与概括、具体化和系统化等思维过程。

  要使学生学会运用概括、判断和推理,发现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发展变化的规律。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学会全面地、有联系地看问题,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深入钻研教材,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过程,就是将教材的知识结构通过教学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实现,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因此,深入钻研教材是优化教学方法的前提。要解决好重点和难点的教学,抓住重点,把较多时间和精力放在重点上,并围绕重点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启发诱导。突破难点时所采用的方法更要适当,力求既针对性强,又生动活泼,还能准确地把握教学要求。采取方法时要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灵活选用教学方法,必要时还可以几种方法综合使用,不搞花架子,力求实效,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牡丹江市教育学院 程子岭




⊙欢迎关注“学前教育网”、“园长”微信公众号。
⊙欢迎分享、转载,转发请勿做任何修改,包括本声明。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德育报·学前教育》编辑整理,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分享到手机/微信/QQ

  • 学前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 333美丽童话公众号

  • 《德育报·学前教育》QQ公众号

  • 幼教圈QQ公众号

 
 
教学论文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想要吗

德育报学前教育微信公众号欢迎您关注

亲子早教

热点专题

2020年2月23日至2月25日广州国际教育加盟展暨广州幼教展

热门排行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