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德育报·学前教育》为首页
RSS订阅 | 手机版 | 微信订阅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中幼网杯” 全国幼儿园优秀教育活动评选

论少数民族地区儿童园民间游戏的开发与利用

2012-05-04 收藏 复制地址
转载:
导读:民间游戏的内容丰富有趣,种类繁多,形式灵活,很多游戏不受场地、设备、人数、时间的限制,因此,教师可以把民间游戏灵活机动地贯穿于儿童一日生活各环节中。教师应特别重视儿童入园活动这一环节,因为入园活动是儿童能否愉快地开始一天生活的关键。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个少数民族都有着自己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这成为少数民族地区儿童教育的丰富资源。一般来说,民族文化教育有两种形态,一种是非正规教育,也称传统教育,是指历史上自发形成的一种内生式教育,包括民族儿童家庭教育和民族儿童社会教育,教育工作由长者、巫师等承担,在具体的生活场景中开展教育活动,教育内容具有随机性与灵活性的特点;另一种是正规教育,也称现代教育,是指以民族托儿所、民族幼儿为主的各种专门机构及社会组织对民族儿童实施的启蒙教育,有专职教师、正规教材以及固定的时间与场所。〔1〕这种正规形态的儿童民族文化教育,一方面要增强儿童的民族文化认同感,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另一方面也担负着改善民族地区生产生活质量、促进民族地区现代化的重任。然而,在当前主流文化的话语霸权之下,正规形态的民族儿童教育却迷失了前行的方向,脱离了民族文化与民族生活的现实,忽略了自己的民族传统文化,导致年轻一代文化疏离现象日益突出。换言之,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儿童教育中普遍存在着“传统”与“现代”断裂的问题。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的儿童教育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松桃苗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地处湘、黔、渝二省一市交界处。全县面积3400平方公里,辖13个镇15个乡503个行政村,有65.3万人口,其中苗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3%,是一个以苗族为主,多民族杂居的地方。全县现有学前教育机构23所,学前班245个,在园(班)儿童11063人。这些学前教育机构的办学条件参差不齐,但总体来说都不尽如人意。条件差的幼儿甚至只有一间房屋和一些简单的教育设备。教室内空间利用不足,环境布置缺乏童趣。幼儿教育活动安排松散,随意性较大,以集体授课为主要教学形式,以读、写、算能力的培养为主要任务。教学内容大多照搬固定教材,很少涉及本民族传统文化。少数民族儿童对本民族文化的一些了解基本来自祖辈以及生活环境的影响。

  美国学者沃尔特(F.Waher)曾说,没有接受本族文化教育的学生固然可能产生疏远感和无根感,但缺少主流文化教育的学生将会失去许多经济、政治和社会性的机会。意思是说,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儿童教育中必须处理好“传统”与“现代”及民族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的关系。因此,解决“传统”与“现代”的断裂问题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儿童教育必须直面的严峻挑战。

  民间游戏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儿童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模仿和想象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社会性活动。这种社会性活动反映的主要是儿童已经熟悉的、理解的、感兴趣的、印象突出并有真正感情的生活体验,因而有着独特的教育价值。〔2-4〕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民间游戏在继承中不断创新,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儿童教育中架起了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因此,合理地开发与利用民间游戏是实现少数民族地区儿童教育中“传统”与“现代”对接的重要策略。本文拟以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为例,分析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民间游戏开发与利用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探讨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民间游戏开发与利用的策略。

  一、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民间游戏开发与利用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1.存在的问题

  (1)价值取向的偏颇。长期以来,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在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对本民族传统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认识不足,对开发利用民间游戏的重视不够。根据笔者对贵州省松桃县的调查,教师组织的游戏主要来自教材,近一半的教师对于本民族的民间游戏并不了解。甚至有些教师还认为,为了改变本地贫穷落后的现状,根本没有必要将本土文化引入日常教学中。在这些教师的观念中,似乎只有舍弃传统的本土文化才能实现现代化。同样,家长对民间游戏也存在偏见。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盼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走出大山,融入主流社会,因而热心于对孩子进行特长培养,要求孩子参加各种特长兴趣班的学习。价值取向的偏颇导致不少民族民间游戏濒临失传。

  (2)民族性与地方性的缺失。苗族社会的传统教育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生产教育、风俗习惯教育和军事教育。〔5〕我们在对松桃县城以及乡镇几所幼儿的走访中发现,幼儿教育中存在着游戏内容不适宜当地文化和民族传统,与现代文明成果分离的现象。儿童玩“过家家”时用的娃娃是金发碧眼的洋娃娃,而不是苗族的民族娃娃;儿童玩“小舞台”游戏时穿的是各种各样的“公主裙”、“王子服”,而不是苗族人民自己的“旗帜服”;儿童演奏“小鼓咚咚”时用的是西洋乐队里的小鼓,而不是苗族人民千百年来用以表现自豪与喜悦的八面鼓……总之,在这些苗族幼儿的游戏里几乎看不到苗族传统文化的影子。民族性与地方性的缺失导致少数民族地区儿童教育愈来愈远离本民族文化生活的现实。

  (3)儿童主体性的丧失。笔者在考察中发现,大部分教师组织儿童游戏时几乎都是一种程序:首先介绍游戏规则,接着带领儿童一起开展游戏,最后让儿童自己进行游戏,或者分组进行比赛。整个游戏过程几乎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儿童一步一步按照教师的指示在活动,儿童很少有自己思考、相互交流的机会。儿童在游戏中的主体性几乎完全丧失,只是跟着教师的步调在活动。

  2.问题的成因

  (1)教育基础薄弱。松桃县教育基础相对薄弱,当地政府对儿童教育投入不足,大多数幼儿往往只有几间教室,没有必要的活动设施。在农村,幼儿往往只有一间教室,所以农村幼儿往往被称为儿童班,不足小学入学年龄的儿童共处一班。在这些农村幼儿里,教室十分简陋,没有必要的活动设施,桌椅板凳通常由儿童自己从家里带来。很多农村地区甚至连儿童班也没有,儿童的学前教育由附属在村级小学的一年制学前班完成。更有甚者,不少农村小学连附设的学前班也没有,学前儿童与小学一年级学生同班上课,被称为“跟读生”。当地有一个大平乡,那里几乎没有正规的学前教育机构,在乡里唯一的小学里有一间很大的教室,教室里密密麻麻挤满了3~6岁年龄不等的儿童。教室里没有活动区角,也没有图书和游戏材料。教师的任务仅仅是看好儿童,教他们学写简单的字以及唱几首老掉牙的歌。教育基础薄弱使少数民族地区幼儿缺乏民间游戏开发与利用的条件。

  (2)教育理念滞后。少数民族地区的儿童文化教育应体现多元性与本土性并重的原则,既要考虑文化的本土性,重视教育在传承文化中的作用,又要考虑时代发展对儿童的要求,把这些教育内容融入到既具有时代气息又具有传统民族文化特色的儿童民族文化教育活动中。然而,从松桃县第一所正规幼儿——实验幼儿开办到如今的20多年时间里,松桃县从未有过一套既反映最新课程理念又能针对本地幼教特点、适应本地文化的幼儿课程体系。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几乎都是照搬教材。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自然没有民间游戏的立足之地。

  (3)师资队伍素质不高。在松桃县城里的幼儿,教师虽然经过正规学前教育培训毕业上岗,但工作以后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非常有限,难以获得持续的专业发展。农村的情况更加糟糕,几乎没有合格的幼儿教师。由于农村幼儿教师的待遇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工资低,又缺乏保障,所以正式儿童师范院校毕业生都不愿意到农村幼儿任教,农村幼儿只能聘用从小学分流的教师,或者聘请初、高中毕业生担任教师。教师队伍素质不高,缺乏课程开发的意识和能力,这是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民间游戏开发与利用的最大障碍。

  二、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民间游戏开发与利用的策略

  1.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少数民族地区政府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在思想上对开展民族民间游戏引起足够重视,增加学前教育经费的投入,利用有限条件为民间游戏开发与利用提供便利。比如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定期对幼儿教师进行系统培训,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养,增强教师课程开发的意识和能力,树立“尊重民族多元、强化民族认同、形成国家一体”的基本理念,〔6〕尤其要从思想上纠正教师对民间游戏的错误观念。同时,在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机构的引导和大力支持下,部分幼儿可以将民间游戏作为特色课程加以开发和利用。

  2.创设民间游戏环境

  为了使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民间游戏资源,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和幼儿都应努力创造必要的条件。尤其是物质环境,它是开展民间游戏必要的引发和支持条件,主要包括游戏的时间、场地、玩具材料等。在美工区可以增加泥塑、剪纸、编织、棒针十字绣、蜡染等材料。这些美工活动可以培养儿童的细心和耐心,同时也可以激励儿童大胆实践,积极创新。在音乐表演区可以投放彩绸、绸扇、民间八面鼓、民间表演头饰、服装等。儿童穿上本民族的漂亮服装,敲着八面鼓,载歌载舞,感受着优美的韵律和富有变化的节奏,体验着苗族民间艺术的美,可以增强儿童的民族自豪感,陶冶儿童的情操。在体育区可以投放高跷、沙包、皮筋、跳绳等,使儿童在快乐游戏中增强体质。此外,幼儿还可以建立民间游戏玩具展示区,在展示区里摆放一些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玩具材料,这样既可以方便儿童认识民间游戏,又可以方便儿童取用,自由开展游戏活动。

  3.凸显民间游戏的民族性与地方性

  经典、传统的民间游戏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性,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都有各自的民间游戏,反映了民族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的精髓。如松桃苗族自治县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古色古香,民风淳朴。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这里的苗族人民在服饰、节庆、婚嫁、丧葬、娱乐、礼节、禁忌、饮食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幼儿开展民间游戏,理应体现、利用和开发这些文化资源,凸显民间游戏的民族性与地方性。

  “七月七”是苗族传统鼓会,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苗族人民便穿戴一新,欢聚鼓场,击节敲鼓,翩翩起舞,纵情欢乐。幼儿教师可以带领儿童到鼓会上体验传统节日气氛,了解苗族传统鼓会的内容和精湛的击鼓技巧。然后教师可以在幼儿中创设环境,引导儿童玩“鼓会”的游戏,让儿童在“鼓会”游戏中学习人们的语言、击鼓动作、交流方式,体验苗族人民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幼儿教师还可以引导儿童在角色游戏中欣赏、品尝、亲手制作自己家乡的美味食物,引导儿童在表演游戏中了解本民族丰富的民族歌舞文化,感受本民族艺术的美。

  4.民间游戏的继承与创新

  在当今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的儿童教育既要继承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要善于吸收其他民族尤其是现代文化的先进内容,而不能固守“传统”,更不能固步自封,这样才能使民族传统文化不断焕发生命的活力,不断发扬光大。苗族是一个相对封闭的民族,这虽然使苗族传统文化相对完好地保留下来,但在外来文化的强大冲击下显得缺乏抵抗力与适应力。如在松桃县,一些幼儿为了赶上时代的“教育步伐”,一味地追求“现代”教育,几乎摒弃了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但同时又无法真正感受和适应“现代”教育的影响,最终迷失了前进的方向。

  由此可见,在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民间游戏的开发与利用上,必须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比如军事教育是苗族传统教育的重要内容,角斗、骑射、刀剑、武术等传统教育在苗族社会中极为普遍。幼儿在体育游戏中引入这些传统的民间文化,有利于儿童体验苗族人民坚韧不拔和机智勇敢的民族精神,但如果一成不变地将这些文化引入游戏中,则很可能强化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因此,幼儿在组织这类游戏时,应对其进行教育性改造,在吸收和保留其坚韧不拔、机智勇敢的民族精神内核的基础上,注入和谐、合作、公正、竞争的时代理念。

  5.在儿童一日生活各环节中有机融入民间游戏

  民间游戏的内容丰富有趣,种类繁多,形式灵活,很多游戏不受场地、设备、人数、时间的限制,因此,教师可以把民间游戏灵活机动地贯穿于儿童一日生活各环节中。〔7〕教师应特别重视儿童入园活动这一环节,因为入园活动是儿童能否愉快地开始一天生活的关键。在营造温馨环境的同时,为儿童准备一些发展小肌肉或手眼协调能力的民间游戏,如“七巧板”、“抓籽”等,可以使儿童获得愉悦的体验。在餐前活动时,教师可以提供多种小肌肉群游戏,如“大拇哥”、“拍手歌”、“玩叉绳”等,供儿童选择,使儿童带着愉快的心情进餐。儿童离园也是一日活动中的关键环节,这时儿童情绪不太稳定,教师容易顾此失彼。教师可以为儿童提供“弹蚕豆”、“烟盒三角块”、“拍手游戏”等,避免儿童因无所事事而烦躁不安。可见,在一日生活各环节中有机融入民间游戏,不仅能使一日生活各个环节自然过渡,而且能充分发挥民间游戏独特的教育价值,不失为开发与利用民间游戏的一个好选择。

  参考文献:

  〔1〕丁湘.浅释民族儿童教育〔J〕.民族教育研究,1997,(4).

  〔2〕刘玉丽.民间游戏的特色〔J〕.儿童教育,1993,(5).

  〔3〕尤彩霞.让民间游戏丰富孩子的生活〔J〕.儿童教育,1992,(Z1).

  〔4〕蓝厚瑜.让民间游戏重现光彩〔J〕.儿童教育,1997,(9).

  〔5〕罗廷华,余岛.贵州省苗族教育〔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99.

  〔6〕左瑞勇.美国幼儿的多元文化教育及其启示〔J〕.儿童教育,2006,(9).

  〔7〕蔡迎旗.重视儿童的民族文化教育〔J〕.儿童教育,2001,(12).

  来源:《儿童教育》(教育科学)2007.11

  重庆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 左瑞勇 张婧




⊙欢迎关注“学前教育网”、“园长”微信公众号。
⊙欢迎分享、转载,转发请勿做任何修改,包括本声明。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德育报·学前教育》编辑整理,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分享到手机/微信/QQ

  • 学前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 333美丽童话公众号

  • 《德育报·学前教育》QQ公众号

  • 幼教圈QQ公众号

 
 
教学论文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想要吗

德育报学前教育微信公众号欢迎您关注

热点专题

2020年2月23日至2月25日广州国际教育加盟展暨广州幼教展

热门排行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