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德育报·学前教育》为首页
RSS订阅 | 手机版 | 微信订阅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中幼网杯” 全国幼儿园优秀教育活动评选

应切实加强对儿童的心理教育

2012-05-04 收藏 复制地址
转载:

  导读:教师普遍比较看重儿童的知识技能的培养,为儿童开办了英语、美术等特色班,家长们也热情极高的地送孩子到各种特色班学习,有的甚至每天指导课程排得满满的,根本不考虑孩子的兴趣和承受能力,对孩子的情绪、情感、态度等不太在乎,这样就忽略了儿童的情绪、情感、态度、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对本班发展好的儿童常常都给与更多的机会,而对班级中发展相对滞后的这部分儿童关注却不多,这样就影响了孩子自信心的形成;教师也非常注重环境的创设,环境创设越来越高档、优美,采用的材料也都非常的复杂,往往只注重外在因素,而忽视了与儿童的交往和沟通。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十一世纪,面对我们的是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竞争更加激烈,人的创造力、理性选择能力、责任感和合作性受到了空前的挑战。作为教育理念、教育途径、教育技术的心理健康教育,正在走进我们的社会、家庭和学校。作为一名儿童教师,除了注重对儿童知识技能的培养和身体体质的锻炼,还应更加注重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儿童的心理健康是指儿童心理发展达到相应年龄组儿童的正常水平,情绪积极、性格开朗、无心理障碍、对环境有较快的适应能力。我们应该注意到,儿童的心理健康在儿童的成长中是相当重要的。那么,儿童教师怎样做到对儿童进行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呢?

  首先,教师应该重视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把它放到重要位置。儿童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是同等重要的问题,但是,在儿童教育过程中,教师往往只重视身体健康而忽视了心理健康的教育。

  教师普遍比较看重儿童的知识技能的培养,为儿童开办了英语、美术等特色班,家长们也热情极高的地送孩子到各种特色班学习,有的甚至每天指导课程排得满满的,根本不考虑孩子的兴趣和承受能力,对孩子的情绪、情感、态度等不太在乎,这样就忽略了儿童的情绪、情感、态度、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对本班发展好的儿童常常都给与更多的机会,而对班级中发展相对滞后的这部分儿童关注却不多,这样就影响了孩子自信心的形成;教师也非常注重环境的创设,环境创设越来越高档、优美,采用的材料也都非常的复杂,往往只注重外在因素,而忽视了与儿童的交往和沟通。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再次,教师应该积极实施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儿童健康教育是关键,积极实施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更是重中之重。根据《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依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以保教结合为基本原则、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与家庭和社会密切配合,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教师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积极实施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使儿童身心全面发展。

  一、给儿童构建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

  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对儿童来说是很重要的,他们的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环境。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是教师和儿童共同创造的,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多站在儿童的角度上,真正的走进他们的世界。人们常说,儿童教师要有妈妈的爱心,是啊,用真心去换取儿童的信任,使他们感到在安全、温馨的氛围中生活。因此,教师必须给予儿童实践锻炼的机会,放手让儿童去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力所能及的任务,给予他们充分表现自我的情感氛围,尊重他们的意见,鼓励他们的主动行为,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自身能力,从而提高自我评价水平。总之,教师要善于抓住每个儿童身上的闪光点,引导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使他们相信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增强自信心,创设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氛围。

  二、给儿童创建一个健康的集体氛围

  现在的儿童在家庭中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它们之间缺乏交往,对集体生活也就非常的陌生,而且他们大多都有任性、依赖性强,唯我独尊等等特点。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得天独厚的同伴群体,为儿童创设相互接纳、信任、尊重的集体生活的氛围,有助于儿童心理品质的形成。例如班上有一位小朋友,上学已经挺长时间了,但是从来不和老师、小朋友说话,自己一个人慢慢吞吞的,平时只是点点头、摇摇头。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平时和他多谈话,找一些主动地小朋友约他玩耍,鼓励他积极参加老师组织的教育活动,久而久之,他便由被动变成自觉地参与,并且有了主动与同伴交往的愿望。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活动与同伴游戏的机会,激发儿童积极主动参与活动的愿望,从而培养他们活泼开朗的性格。

  三、充分发挥游戏的作用,培养儿童的良好性格和意志品质。

  (1)开展各样游戏,培养儿童交往能力和良好的性格。

  在幼儿里,儿童的游戏是多种多样的,游戏除了满足儿童个人的心理需要外,还能培养儿童的交往能力和良好的性格。例如,情境性游戏中“开超市”的游戏:教师事先布置一个正在营业的超市环境,并备有若干商品,请儿童分别扮演顾客、售货员等角色。那么,儿童在游戏中无论扮演的什么角色,从中学习到怎样和人交往;又如,运动性游戏:这类游戏活动量较大,像捉影子、吹泡泡、玩水、玩沙、堆雪人、跷跷板、放风筝、玩风车、打电话等等,充分满足儿童好活动的特点,发展儿童活泼开朗的个性。这样,儿童通过与同伴在游戏中协商、分工、合作、谦让等,锻炼了儿童的交往能力,对儿童形成良好的性格有很大促进作用。

  (2)在游戏的趣味中感受游戏规则的基本要求,培养儿童意志品质。

  由于儿童具有自我中心的特点,自控能力较差,不理解规则的重要性,因此,遵守规则的能力也较差,针对这一共性特点,教师应选择一些规则性较强的游戏,将游戏与规则融为一体,使儿童在游戏中将被动遵守规则转变成为一种主动行为,目标最终在愉快中完成。例如在游戏“小青蛙打呼噜”的游戏中,音乐开始的部分,“小青蛙”们都快乐的玩耍,当音乐进行到有“当当”的钟表响时,“小青蛙”们立刻停下,倒在地上闭上眼睛假装睡着了,嘴里还要打呼噜。在游戏中,儿童努力控制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在愉悦的氛围中遵守游戏规则,培养意志品质。

  (3)通过游戏真正走近儿童的心。

  在游戏中,儿童的表现各不相同,或是非常兴奋、高兴的手舞足蹈,或是情绪激昂,积极配合教师,或者比较害羞,在旁边静悄悄的看着别的儿童活动,或者很胆小,不敢主动去参与游戏……正是通过这些表现,儿童的内心世界慢慢的表现出来,教师应该多观察,深刻了解每一位儿童的特点,做到真正走进儿童的世界,真正了解儿童的想法,真正走近儿童的心。

  四、通过各种途径来实现对儿童的干预帮助。

  (1)移情训练:即让自己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引导儿童采纳他人的观点,使儿童能够更好的从他人角度出发,获得情感共鸣,并逐步摆脱自我中心,从而增加亲社会行为的举动。

  (2)角色扮演:即通过有意识的角色任务如:扮演“娃娃家”、“理发店”、“医院”的各种角色,培养儿童帮助他人、与人交往的能力。当儿童能够明确自己的度色地位时,通过活动中的角色任务的游戏,能够帮助儿童学习分享、合作、谦让、互助等行为,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3)榜样示范:即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后果,儿童也能习得某种行为。培养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应该为其树立切实可学的榜样,而在儿童自主的区域活动中这种榜样的作用更具有影响力。

  (4)模拟社区活动、社区生活开展区域活动,利用社区、家庭资源,培养儿童亲情、友情、关爱等亲社会行为,以社区为平台展示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五、发挥家庭的教育作用,共同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儿童对周围环境的辩别力差,对成人依赖性强,教育的作用体现在生活中的人、事、物对儿童的影响,也是儿童生存环境直接作用于儿童发展。如何为儿童创设良好的心理教育环境,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使儿童在园、在家受到同样的教育,更使儿童在良好环境中健康成长,需要发挥家庭、幼儿教育合力,共筑儿童心理健康环境,以此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儿童健康教育是以实现儿童的身心健康为目标,为提高儿童对健康的认识水平,改善儿童的态度,培养儿童的良好习惯所实施的教育。《幼儿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必须把保护儿童的生命和促进儿童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教师需结合实际情况,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不断探索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所以在实施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不能机械地一个一个照搬照套,而需结合实际进行培养。儿童是祖国的明天,儿童是祖国的希望,儿童教师应担负起应有的责任,使祖国的花朵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成长。




⊙欢迎关注“学前教育网”、“园长”微信公众号。
⊙欢迎分享、转载,转发请勿做任何修改,包括本声明。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德育报·学前教育》编辑整理,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分享到手机/微信/QQ

  • 学前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 333美丽童话公众号

  • 《德育报·学前教育》QQ公众号

  • 幼教圈QQ公众号

 
 
教学论文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想要吗

德育报学前教育微信公众号欢迎您关注

亲子早教

热点专题

2020年2月23日至2月25日广州国际教育加盟展暨广州幼教展

热门排行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