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德育报·学前教育》为首页
RSS订阅 | 手机版 | 微信订阅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中幼网杯” 全国幼儿园优秀教育活动评选

十年种树,百年育人

2012-05-04 收藏 复制地址
转载:
导读:在道德行为练习的过程中,教育者要向儿童提供良好的榜样,让他们学有榜样,行有准绳,随时对照,己形成巩固的行为习惯。道德行为只有成为习惯才具有稳定性与一贯性,它是行为转化为道德品质的重要因素。

  儿童品德教育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日积月累的过程。对儿童进行德育的过程,主要是根据教育目的以及儿童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儿童施加影响,从而使他们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质和性格的过程。

  一、儿童道德认识的培养

  儿童道德认识的形成是个长期教育的过程,是逐渐积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道德认识形成的重要标志是初步道德概念的掌握和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

  l、要给儿童相应的道德知识。儿童的道德认识往往是教育的结果。教育者必须根据儿童道德认识的特点,选用大量的、具体的道德情景,道德行为的内容,通过讲故事、说儿歌、看图片、看电影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反复给儿童讲解需要他们掌握的行为准则,由浅入深的讲清行为的要求和其实质含义,并通过实践和练习,使儿童逐步地在概括多次道德行为的基础上,形成和掌握初步的道德概念。由于儿童道德概念的形成常常是从一般的、表面的现象到较本质的现象,因此必须耐心细致、循循善诱,逐步是他们认识和巩固。

  某项研究资料表明:试验者研究如何培养儿童互相谦让的品质时,为了帮助儿童初步了解互相谦让的概念,需要由浅入深的逐步进行。

  2、要选择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能感染人的、生动的内容,将道德渗透到有趣的故事、童话、图片等文学艺术作品中,通过具体的形象,帮助儿童弄清是非,明白道理,影响和塑造儿童的心灵。儿童刚开始认识世界,他们最容易接受具体形象的事物的感染和影响。而文学艺术作品足以具体的、形象的方式反映社会生活,给人们以感性的感受和情感上的陶冶。它的特点是寓理于情,让思想和倾向从情节和场面中自然流露出来,用活生生的艺术形象吸引、感染儿童,引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促使思想感情发生变化,受到教育。

  3、教育者对儿童行为应及时提出要求并进行评价。行为准则与道德认识必须与实际行动紧密结合。成人强制儿童做某事,处理问题不公平或不尊重孩子个性等等都会使儿童产生意义障碍,从而影响道德行为的形成。此外,还要教会儿童能运用己掌握的各种道德去分析、评价自身的行为和他人的行为,学会判断周围的事物,培养儿童初步的道德评价能力。要求儿童由模仿成人到独立的进行评价:从表面的、个别行为现象的评价道对行为动机的评价;从只与个人利害关系相联系的评价,到从行为对集体后果与社会意义来评价。

  二、儿童道德情感的培养

  儿童道德情感是在成人道德情感的感染和熏陶下,在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并随着儿童情感的发展,道德认识的发展而不断丰富着。

  l、要创设一个能激发儿童道德情感的良好环境与气氛。情感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产生的,情境性是儿童道德情感产生的特有条件。道德情感是对社会道德的体验,它的培养必然要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健康的情感气氛。儿童同和家庭都府创设一个充满着爱,信任、同情以及民主的人际交往环境。这个教育过程会给儿童带来愉快,并培养了健康、积极的道德情感。而精暴、威胁等情感气氛与痛苦的体验,只能使儿童产生消极的、不良的道德情感。所以,创设健康的情感气氛的环境非常重要。

  2、要不断丰富儿童有关的道德认识,将认识和各种情感体验结合起来,发展他们相应的道德情感,道德情感的培养和丰富就是要动之以情,以情育情,以境激情,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应有感情的交流。教育者常常用赞赏、颂扬、鼓励的话语、满意的微笑和欣赏的感情,讲述良好的道德行为和肯定儿童正确的行为表现,是儿童获得愉快、自豪、向往等道德性感的体验,从而极大的鼓舞儿童更积极的去行动。

  还要善于利用现实生活中或文艺作品中生动感人的具体到的形象和实例,丰富儿童道德情感的内容。这些形象、实例不仅直观而且能为孩子所理解,能引人入胜,激发情感,对儿童有着很大的感染作用,促使儿童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良好的行为表现。

  3、注意调节儿童的情感。在道德情感形成的过程中,发扬积极的道德情感,防止、抑制和消除儿童产生消极的道德情感。允许儿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自己抒发感情,珍惜和尊重儿童的情感。

  三、儿童道德意志的培养

  道德意识的培养是道德品质的重要任务之一。

  1、要培养儿童的自制能力首先,要通过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培养儿童的自制能力。

  2、要求儿童按照生活制度进行一天生活中的各项活动,养成良好的、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并坚持在各项活动中的一定要求。要鼓励儿童付出一定的努力,控制自己的行为,独立完成各项任务。

  其次,通过经常不断地对儿童行为提巾具体的、合理的、坚持一贯的要求,促使他们将到底要求转化为自己的行为。还要给儿童行为一些必要的限制,这可帮助他们约束自己的行为,培养行为的自制能力。

  4、培养儿童的坚持性

  坚持性就是毅力,使人们能克服各种困难而坚持完成任务的意志品质,培养儿童的坚持性必须要是儿童具有克服困难的自信心和勇气。通过鼓励与赞扬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帮助儿童建立自信心,并创造条件让儿童去尝试成功后的喜悦,以增强自信心,与此同时,还有给与一定的困难,促使儿童花费一定的努力克服困难,有始有终的完成各项活动。不断提高儿童的道德认识,发展情感体验,使儿童的道德意志逐渐有所发展。

  四、儿童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

  1、要进行道德行为训练。儿童的道德行为是在日常生活和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培养起来的。儿童由于缺乏社会生活经验,有时不善于组织自己的行为,可能好心办了坏事。所以,在开始阶段,要教给儿童实现行为动机的方式方法。叫他们如何组织自己的行为,如何遵守各项规则的方法,帮助儿童完成某种道德行为,然后再逐步放手让他们独立完成。

  在道德行为练习的过程中,教育者要向儿童提供良好的榜样,让他们学有榜样,行有准绳,随时对照,己形成巩固的行为习惯。道德行为只有成为习惯才具有稳定性与一贯性,它是行为转化为道德品质的重要因素。

  2、要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动机。动机的形成与培养道德行为习惯有重要作用,因为一定的动机是推动儿童产生并完成道德行为的原因和动力。在儿童游戏、学习、劳动以及日常生活的过程中,根据儿童发展中的不同需要,讲述道德行为要求或树立榜样等多种方法去激发儿童的行为动机,并注意对积极的行为动机及时予以强化。

  3、注意培养儿童言行一致的品质。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给与行为指导,通过提醒、督促和检查,促进行为的落实,使之言行一致。

  道德情感,道德认识、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各种因素在道德品质的行程中不仅各有作用,同时还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彼此互相促进又互相渗透并与有相对的独立性,儿重在实践活动中,知、情、意、行的发展方向和水平处于不同的状态中,在培养儿童道德品质的过程中,可从道德认识,道德情感或道德行为任何方面入手。再从教育实际来看,由于教育内容的多样化,儿童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德育过程应有多种开端,要从多方面入手进行教育,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山东省建设厅幼儿 王翠




⊙欢迎关注“学前教育网”、“园长”微信公众号。
⊙欢迎分享、转载,转发请勿做任何修改,包括本声明。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德育报·学前教育》编辑整理,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分享到手机/微信/QQ

  • 学前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 333美丽童话公众号

  • 《德育报·学前教育》QQ公众号

  • 幼教圈QQ公众号

 
 
教学论文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想要吗

德育报学前教育微信公众号欢迎您关注

热点专题

2020年2月23日至2月25日广州国际教育加盟展暨广州幼教展

热门排行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