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是儿童的主要活动。马卡连柯说过:“游戏在儿童生活中具有极重要的意义,就像活动。工作和服务对成人具有重要意义一样。”儿童也最喜欢游戏,因为游戏和谐儿童天真的童趣和无忧无虑的天性。多姿多彩的游戏,能够给孩子的心灵插上一对幻想的翅膀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加深他们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同时,游戏的过程也是儿童锻炼身体。学习、生活的过程-------因为游戏来源于生活,通过游戏,孩子们开始触摸社会的皮肤,学习基础的劳动、协作和人际交往。游戏是“玩”,为了玩得开心,玩得美丽,孩子们会“挖空心思”,动脑筋,想办法-------这就调动了他们的思考,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欲。
作为一名儿童教师,怎样通过组织一项健康有益的游戏活动,寓教于乐,使孩子们在欢天喜地的玩耍中增长知识,开发潜能,始终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在幼儿课程和教学改革当中,我们应该理顺游戏指导的三大关系;
一、指导目标上——理顺结果目标的关系
指导得过程目标强调得是促进儿童游戏过程中主体体验的获得,指导得结果目标强调的是促进儿童整体发展的方向。两种目标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过程目标的实施是结果目标达成的必要准备,是一种量的积累过程,而结果目标的达成则是过程目标实施的必然结果,是质的飞跃。良好的结果要靠良好的过程来实现,只有既重视结果目标,又重视过程目标,才能带来良好的指导结果。
二、指导内容上——理顺根本内容与基本内容的关系
游戏是儿童自由自在的活动,其主题内容的产生、玩法步骤等都是儿童自己决定的。但主题内容的产生受儿童的经验及其所处的环境制约。不同年龄、不同时期,儿童游戏主题内容显示出极大的不同。即使在一次游戏中,儿童游戏的内容也有着变化的可能。因此,教师的指导内容不应落在游戏主题、玩法的主观确定上,而应落在如何促进儿童游戏内容的自发生成与发展上。这一根本性的指导内容必须通过几方面的基本内容来实现:其一,情感方面的引导,主要激发并维持儿童游戏的兴趣;其二,能力方面的引导,主要启发儿童想象、创造,指导儿童提高游戏技能,鼓励儿童友好合作;其三,品质方面的引导,主要鼓励儿童独立自主、坚持到底等;其四,习惯方面的引导,主要引导儿童爱惜物品等。理顺指导的根本内容与基本内容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在指导活动中重视全方面的、整体的指导内容,从而打破传统指导单一和狭隘的框框。
三、指导方法上——理顺按需介入与间接指导的关系
按需介入与间接指导是游戏指导活动中教师必须遵循的原则,前者是首要原则,后者必须在坚持前者的前提下实施方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因为游戏是儿童自主性极强的活动,当游戏顺利进行时,教师的介入才可谓是雪中送炭,遵循了按需介入的原则。然而,教师按需介入并不等同于适度指导。因此,教师介入之后,还须进行间接指导,即以引导者,支持者及玩伴的角色融入儿童之中,使儿童在无外在压力的情形中受到指导、得到帮助,获得满足,由此推动儿童游戏的自然发展。实际上,按需介入主要解决了指导的适时性问题,间接指导主要解决了指导的适度性问题。
记得有一次秋游活动,我带孩子们到湖光岩。本来公园里有许多对儿童颇具吸引力的电动玩具,可奇怪的是,大多数孩子对它们视而不见,纷纷跑到沙滩上玩沙子。有的玩起了基建残留在沙滩上的石头和砖头。
孩子们玩得好痛快,有的在沙滩上嬉笑追逐,有的用沙子堆塑了一道逶迤的山岭,有的在建筑一座小宫殿,有的在挖地道……叫涛涛和明明的两个小朋友,匍匐在沙地上,用砖头平推着沙子往前走,在他们的身后,出现了里头两条弯弯曲曲的小河。涛涛用砖头在河上搭了一座桥。明明则吆喝了一群小朋友,用树枝和饮料罐造开了渡船……这时候,另一些孩子小声议论着,河边应该有码头、有公路,有村庄、商店、树、草、花……我被他们大胆的设想吸引了,情不自禁地说:“小朋友,老师和你们一起,在河岸边建造一座漂亮的小城市好不好?”孩子们一齐叫好,又七嘴八舌地嚷开了各种各样美好的设计。然后,一人领了一份“工作”,开始建大楼,集市、码头、车站和机场……“城市。刚具规模,一个叫冬冬的小朋友,从口袋里掏出玩具小汽车,沿着“河岸。边的“公路”移动起来,嘴里还“笛笛’”、“笛笛”按着喇叭。突然,他把小汽车,开到“河里”,发出“呜呜”的声音,这下子汽车变成“轮船”了。在河里行使了一会儿,车子又爬上山坡,飞上天空——又变成“飞机”了,“飞机。一个俯冲,降落在“机场”。冬冬高兴地跳起来喊:。我成功了!我成功了!”他对小朋友骄傲地宣布:“我发明了多用机了!能在路上开,山上走,水中游,天上飞!。
我震惊了!冬冬的异想天开多么新奇有趣!
哦!一个多么美丽的梦!我们给孩子一块属于他们自己的天地吧!别怕他们“恶作剧”、“调皮捣蛋”,应鼓励他们“异想天开”,引导他们去探索、去创造,给他们梦想的翅膀,让理想飞起来。因为,这个世界最终是属于他们的!
南海舰队司令部幼儿 郑东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