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德育报·学前教育》为首页
RSS订阅 | 手机版 | 微信订阅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中幼网杯” 全国幼儿园优秀教育活动评选

让游戏能更好地展示自己的舞台

2012-05-03 收藏 复制地址
转载:
导读:儿童在玩游戏时,由于使用材料不同、游戏的规则不同,在游戏中活动范围的大小不同等因素,会表现不同的特点和形式。在不同的游戏主题中表现出的问题也是不同的。

  —、从教师该怎样指导儿童游戏说起

  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它是能让儿童获得快乐的、满足需要和愿望的、自发的、不同寻常的一种行为。儿童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游戏是促进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最好活动形式。在游戏活动中,儿童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品质发展能够得到更快地发展。而儿童在游戏时又离不开教师的指导,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去指导儿童才能充分发挥游戏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去展示游戏自己的舞台呢?以下几点我想可以供教师们去参考学习。

  二、在儿童游戏的过程中进行有计划的观察

  维果茨基指出,游戏创造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儿童在游戏中的表现总是超出他的实际年龄,高于他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游戏好比是放大镜的焦点,凝聚和孕肓着发展的所有趋向。因此对儿童在游戏的过程进行有计划、有目的观察非常重要,它是教师指导儿童游戏的关键所在。

  在日常工作中,有些教师可能认为游戏是儿童自己玩的,只要不出问题,教师就可以不管,根本没有观察的意识。有些教师知道要通过观察来指导儿童游戏,但对为什么观察、观察什么、怎么样观察还不太清楚,出现了想观察而不会观察的现象。其实,我们只要反复地去尝试,在儿童每次游戏时都进行认真地观察,并把观察到的情况记录下来,从中去分析儿童在游戏中情绪、情感及社会性发展的情况,去了解儿童游戏的兴趣和需要,那么我们就能更好地制订出适合儿童需要的,有针对性的游戏指导计划,真正地让儿童在游戏中获得快乐、获得更多的知识。

  三、让儿童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

  游戏是儿童的自主性活动,是儿童的需要,而不是成人强加的逼迫性的活动。在游戏中儿童也不是成人愿望的执行者,他们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愿望来玩游戏的,教师应该从全方位的角度去看待儿童的游戏自主权,让儿童自己确定想玩什么、怎么样玩、和谁一起玩、在什么地方玩等等,儿童是游戏的主人。

  平时教师在指导儿童游戏时,要用心去了解儿童是如何想的,不要把成人的知识和答案告诉儿童,不要轻易地打断儿童的游戏,更不能包办代替或导演儿童的游戏,这样会不同程度地剥夺了儿童游戏的自主权。在游戏中儿童有权决定一切,如:游戏的玩具、材料投放要以儿童需要兴趣为出发点;游戏的情节、内容要是儿童自己经验的再现;游戏中出现矛盾、纠纷要以儿童的方式来解决;游戏中的环境布置也是儿童自己的事情;游戏中的规则是根据儿童的游戏需要确定的,而不是外界强加的,这样儿童才愿意自觉遵守。游戏中只有让儿童根据自己的愿望和想法与玩具材料发生互动,才能使活动的方式方法具有灵活性,才有可能使儿童真正产生兴趣和自主体验,才能使儿童以自己的方式、速度将外部经验内化成自己的经验。因此教师要让儿童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让儿童主动控制活动进程,自主决定活动的方式方法。这是教师指导儿童游戏的关键。

  四、具体指导儿童游戏的几个策略

  首先,对于不同年龄特征的儿童要用不同的方法来指导游戏。如小班儿童特别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喜欢模仿周围的人和事,因此儿童在游戏时教师要时刻注意观察儿童,当他们对新出现的玩具材料不感兴趣、不会玩、、不喜欢玩或只喜欢玩某一类游戏时,教师就在儿童的附近,用与儿童相同的或不同的材料玩游戏,这样就会引导儿童模仿,对儿童起了暗示性指导的作用。对于中、大班儿童,教师则可以作为一个参与者、发问者、倾听者和解决问题的帮助者的身份去指导儿童游戏。即:儿童在游戏中需要教师参与或教师认为有介入指导的必要时,儿童邀请教师作为游戏中的某一角色或教师自己扮演一个角色参与儿童游戏,通过教师与儿童、角色与角色之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儿童游戏的作用。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为儿童提供一段时间,让儿童把游戏中的过程体验、存在的问题、有创意的想法及做法等讲出来,通过儿童之间的讨论,与儿童已有的经验发生碰撞,引导儿童以他们自己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分享经验。

  其次,对于不同的游戏主题要用不同的方法来指导游戏。儿童在玩游戏时,由于使用材料不同、游戏的规则不同,在游戏中活动范围的大小不同等因素,会表现不同的特点和形式。在不同的游戏主题中表现出的问题也是不同的。在角色游戏中可能是因不会与人交往而发生冲突,或材料不能满足需要而产生问题;在结构游戏中可能需要的是技能或是提供辅助材料方面的指导;在表演游戏中也许就是对文学作品的理解,道具使用方面的问题;在规则游戏中可能是对规则的理解和遵守方面的指导等等。在同一类主题的游戏中,由于儿童已有经验的多少等原因也会出现不同的问题。例如“办家家”的游戏,不管是小班、中班还是大班的儿童都喜欢,但是他们在游戏中表现的内容是有差异的,这是由他们的发展水平和社会经验所决定的。所以对不同游戏主题的指导方法是不一样的,教师要根据每一种游戏特点及儿童的需要指导游戏。

  再就是对于同一主题不同的情节发展阶段要用不同的方法来指导游戏。儿童在游戏中同一主题的情节发展要经历产生、发展、高潮、结束等阶段。儿童在每一个阶段的游戏情节,表现和需要是不一样的,对每一个阶段的指导也应该是不一样的。教师如果不根据情节发展的需要来指导游戏,就可能使儿童的游戏始终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了。因此,在游戏的产生阶段,教师应根据儿童在游戏中的兴趣及他们的需要适时提供环境和材料,并利用多种方法引起儿童的关注,以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在游戏的过程中要时刻观察儿童的情况,根据儿童游戏情节的发展及时增减玩具材料。随着儿童游戏情节的发展,教师要尽可能估计到儿童已有的经验,及时发现儿童游戏中新的玩法、想法,为儿童提供多种质地、多种类型及功能的材料,这些材料包括成型的玩具、替代品以及辅助材料等,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儿童的多种需要。在游戏进入高潮即将结束时,教师应引导儿童对游戏中的多种体验、感受进行推理,以帮助儿童形成并分享正确的经验。




⊙欢迎关注“学前教育网”、“园长”微信公众号。
⊙欢迎分享、转载,转发请勿做任何修改,包括本声明。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德育报·学前教育》编辑整理,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分享到手机/微信/QQ

  • 学前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 333美丽童话公众号

  • 《德育报·学前教育》QQ公众号

  • 幼教圈QQ公众号

 
 
教学论文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想要吗

德育报学前教育微信公众号欢迎您关注

热点专题

2020年2月23日至2月25日广州国际教育加盟展暨广州幼教展

热门排行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