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德育报·学前教育》为首页
RSS订阅 | 手机版 | 微信订阅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中幼网杯” 全国幼儿园优秀教育活动评选

泥工活动培养儿童创新能力的研究与实践

2012-05-03 收藏 复制地址
转载:
导读:泥工活动在幼儿教育教学中,对培养儿童技能技巧、提高儿童素质,开发儿童智力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孩子在泥工教育活动中,不仅仅制作出了一些渗透其个性特长的作品,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实践,将学到的知识得到自由广泛的运用,将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了极大个性化发挥,愿望变为现实,从而诱导孩子积极创造、将勇于求异的成就感。

  一、问题的提出

  苏姆霍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充分说明,在泥工活动中培养儿童的创造力,离不开儿童的动手动脑。现行的美术教材中,内容非常丰富,其中有绘画、工艺和欣赏。而在绘画的内容中,包括有蜡笔画、钢笔画、蜡笔水彩画和彩墨画等;工艺中,有纸工、泥工、拼贴和拓印等;欣赏里面,又有中外名作欣赏和美术作品欣赏。所有这些内容,都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为了对孩子进行审美教育、造塑技能知识和创新教育。但是让每个孩子都能按教材要求去拥有一套绘画工具,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按教材要求去进行各种材料的制作,这确实很难办到。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孩子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呢?

  二、概念的界定

  心理学家把儿童的创新能力描述为:回忆过去的经验,并对这些经验进行选择,重新组合,加工成新的模式、新的思路或新的产品的能力。当儿童产生了创造意识后,就会迫不急待地通过自己的双手去验证自己的想法,在验证过程中,他们会一次次地改进自己原有的思路,通过再思考再动手,最终达到完美的结果。

  三、研究的依据

  《纲要》中指出:教育内容的选择应遵照“既适合儿童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儿童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儿童的生活来选择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儿童的经验和视野”这一原则,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儿童生活和学习的空间。”

  四、研究的目标

  玩泥是孩子的天性,美工活动中一小块橡皮泥就能让孩子爱不释手,根据这一情况,我们就从孩子们喜爱玩的橡皮泥入手,加强泥工教学,并同时使之与绘画相结合,从而逐步来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五、研究的主要措施

  (一)从生活实际出发,由简到繁,循序渐进

  1.泥工游戏,引发兴趣对孩子进行泥工教育的第一个措施是:让孩子尽情地玩橡皮泥,而不加以任何的限制和示范。孩子进入幼儿后,对一切都感到新鲜,都觉得有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儿童感兴趣时注意力最集中,感知力最强,掌握知识技能力最快,兴趣是儿童认识一切事物的前提。儿童期是最富有创新精神的阶段,他们大胆、浪漫、无拘无束地表现童心、童趣。他们较少受各种成规戒律的束缚,可以随意联想、拟人、神话,随意“张冠李戴”也不觉得怪异。孩子在玩橡皮泥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很多创新性的精神。

  2.实际出发,单个成形对孩子进行泥工教育的第二个措施是:从生活中最熟悉、最简单的物体入手,让孩子掌握单个形体的基本捏法。模仿不是创造,要促进孩子创造力发展就要少给他们提供模仿范例。孩子在“泥工游戏”中激起了强烈的学习欲望,但是毕竟经验和技法有限,经过一阵子的搓来捏去之后,做出来的东西都差不多,诸如:篮球、萝卜、汽车、坦克等等。这时候,他们都急不可待,希望老师能教给他们新的内容、新的技法。聪明的老师不能只按照孩子的要求去做,而要灵活运用教育技巧,激发孩子的思维向纵深发展,即猜测孩子在想些什么,琢磨出他们的思维处于什么阶段、思维活动中还存在什么矛盾。唯有如此,教师才能根据孩子思维的特点进行相应的指导,鼓励其自己操作。我在安排教学内容时,也都是把相同或相似类型的物体安排在同一个主题单元里进行练习。经过这样一系列的分析比较练习后,不但让孩子比较方便地掌握了同一类型或相似类型物体基本捏法,而且也提高了孩子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时利用儿歌的形式把塑造形体的步骤、要领说出来,从语言感知——形象思维——具体行动,训练手部技能技巧的发展。

  3.由简到繁,多个组合对孩子进行泥工教育的第三个措施是:让孩子将各个单一的形状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并且配上一个动听的故事。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他们稚嫩而新颖的创造性表现需要教师以真诚、喜悦之心去发现、去接纳、去欣赏,更需要引导他们不断地创新。因此,展示个性、崇尚创新是其发展的永恒主题和本质内涵,孩子在制作过程中自由地、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想法,通过双手将自己的想象变成具体成果,体验成功的喜悦。

  4.泥工与绘画相结合对孩子进行泥工教育的第四个措施是:根据作品内容,有选择的将泥工与绘画相结合。经过每个主题单元的泥工练习后,孩子对物体的基本特征有了比较清楚地认识,这时候,就可以让他们以绘画的形式,将泥工作品的内容表现出来。通过这样的交替综合练习后,不但提高了绘画、泥工的技能,也大大锻炼了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这对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他们在创作中,也能真正体会到创造性劳动的愉悦,享受到成功的乐趣,挖掘了他们自身潜在的创造力。当然,并不是所有内容都是先塑后画的。比较简单的,可以先画后塑,例如“交通工具”、“神气的大公鸡”等。适合画而不适合塑的,就可以绘画形式来表现,例如“画彩虹”、“画太阳”等。不仅可画又可塑的内容,我一般都要他们既塑又画。

  (二)以点带面,以面带点

  1.以点带面由于环境、先天遗传等因素影响,每个儿童的创造潜能都存在差异性。教师必须充分考虑这种差异性,从儿童的实际出发,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使每个儿童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层次的自我开发。这就要求教师在创造性教育中充分调动儿童想学、想做、想探求为什么的欲望,鼓励儿童用讨论、质疑等方法互相启发,并选用适宜的方法,继续探索,大胆地把自己的发现展示出来,及时肯定他们与众不同的想法和做法,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以保证他们自由探索的空间。班级里有几个泥工造型能力比较强的孩子,于是我就将一些新的内容和技法先教给他们,让他们采用内容归类系列变化学习方法,探索出泥工制作变化的规律,再让他们去辅导其他伙伴练习。如胡萝卜形系列,就是依据某些事物基本部位像胡萝卜这一特点,通过拉伸、接合等方法,塑造出不同的物体。

  2.以面带点在学习过程中,总有一些孩子反应较慢,不能马上领会或掌握新的内容。一个活动下来,能力强的孩子能够完成目标,达到教学目的,能力差的孩子可能因时间不够用完不成目标,不了了之。长期下去,能力差的孩子对泥工就失去了兴趣,甚至形成厌恶泥工的心理障碍。为了杜绝这一弊端的出现,因而在进行分别指导时,我就特别注意帮助能力差的儿童,不会捏的要进行个别示范。对不喜欢捏泥的儿童要分析原因,是技能上有困难,还是对自己做的形体不满意,塑造时用泥不够了,还是别的原因?要针对不同情况加以指导,教师要提高儿童的兴趣,增强儿童完成泥工的信心,对一些做得快的儿童可启发再做一些有关的东西,进而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我还在区角中创设了泥工活动区,并为他们提供了大量的泥工材料,各色橡皮泥、剪刀、糨糊、手工纸等等,另外还准备了多种色彩颜料盘,给孩子创造主动进行泥工活动的场所。这样孩子们取放方便,这有利于他们主动地进行画画、剪纸、泥工制作等,打破了死板的美术活动中的单一模式,使孩子在活动时间自由选择,主动地投入到喜爱的泥工活动中。同时能力强的孩子可以继续巩固练习,施展他们的才能,能力差的孩子也能继续完成他们没有达到的目标。我就多指导这些能力差的孩子,使他们能跟上大家的步伐,不做掉队的“点”,跟上整个“面”,多鼓励、多帮助,使他们树立起信心,共同进步。

  (三)多讲评,多办展览,多参观

  孩子喜欢显示自己的成果,因为这些活动成果出自于自己的脑和手,是自己的创作。自己的创作最能体现自我的价值,从而使他们获得真正的满足感,教师应充分肯定儿童的作品。因为成果展评是儿童提高认识的过程,是培养他们审美能力的过程,当然更是他们体验创新乐趣的过程。孩子不会独享个人的成功,他们总要想方设法与他人分享,让别人接纳并期待得到他人的赞许。我就采用儿童自评、小组互评、全体讲评等形式,挑几件有典型缺点的作品来,让大家一起来讲评,一起来谈谈对这些作品的看法,并引导儿童谈一谈自己在制作过程中的经验;尤其是对那些有新意的作品更应给予大力的鼓励和表彰,使儿童的创新意识得到激发,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从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逐渐树立创新的信心,并能主动地进行创造性劳动,培养创新能力。家庭也是儿童教育的重要环境,儿童泥工活动在家庭中进行,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空余时间他们也会时不时地在家长面前露一手,得到夸奖后,学习和创作的欲望也就更加高涨了。

  六、研究的成效与分析:

  泥工活动在幼儿教育教学中,对培养儿童技能技巧、提高儿童素质,开发儿童智力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孩子在泥工教育活动中,不仅仅制作出了一些渗透其个性特长的作品,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实践,将学到的知识得到自由广泛的运用,将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了极大个性化发挥,愿望变为现实,从而诱导孩子积极创造、将勇于求异的成就感。在泥工活动中,孩子们通过学习、讨论、尝试、评价等过程,受到了综合知识的熏陶,拓宽了视野。

  七、结论

  玩泥是孩子的天性。一团团橡皮泥在孩子们手中变换着,是创造?是游戏?是最能锻炼孩子动脑筋的一种创作方式,他们将心中美好的事物通过泥工的制作,以立体的形式表现出来,让思维产生兴趣和冲动,在兴趣和冲动中开始了创作游戏。他们通过游戏泥土,将天真浪漫、粗犷豪放的造型带入自由创作中,用橡皮泥这种媒介,记录对生活经验的感受,获得情感的发泄,自由创作的快感,使其真正成为开启儿童智慧大门的钥匙,这便是我们对孩子进行泥工创作活动的意义所在!

  浙江省宁海县中心幼儿 童飞霞




⊙欢迎关注“学前教育网”、“园长”微信公众号。
⊙欢迎分享、转载,转发请勿做任何修改,包括本声明。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德育报·学前教育》编辑整理,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分享到手机/微信/QQ

  • 学前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 333美丽童话公众号

  • 《德育报·学前教育》QQ公众号

  • 幼教圈QQ公众号

 
 
教学论文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想要吗

德育报学前教育微信公众号欢迎您关注

教育理论

热点专题

2020年2月23日至2月25日广州国际教育加盟展暨广州幼教展

热门排行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