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的幼儿园课程研究实践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幼儿园课程建设的重要目标是建构适合本园实情的园本课程。因为课程设计,开发和实施的全过程只有充分考虑本园的幼儿、教师和可利用的一切有利资源,才能最大限度,最有效地促进全体幼儿的和谐发展。农村资源正是我园的一大有利优势,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资源。陈鹤琴先生曾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知识的主要源泉。作为地处郊县的农村幼儿园,我们最优越的环境就是大自然;因此,如何因地制宜,发挥农村特色,充分利用农村自然环境的优势发展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引导幼儿在大自然中学习、游戏;陶冶幼儿的性情,培养幼儿的探索能力;便成了我们幼儿园研究的课程。
一、让孩子融入大自然,了解认识大自然中的动,植物
随着农村小城镇建设的发展,农村孩子的游戏区域也从泥土地逐渐向水泥地过渡,直接与田野接触的机会少了。虽然他们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与大自然贴得那么近,却很少有机会与大自然亲近。现在的农家孩子不认识禾苗,分不清麦苗和小草,不知芋艿长在哪儿的十分普遍,其实孩子非常向往农村绿色的田野,流淌的小溪,走动的家畜,教师应该把孩子从水泥地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投身到泥土的芳香中,充分发挥农村自然环境的特殊作用。春天,万物生长,野外遍地草色青青,野花飘香,一片生机盎然,这正是孩子们走进田野,亲近大自然,了解小草,野菜生长变化的大好时机。由此我们还设计了科学活动认识野菜——马兰头,本次活动直接在野外进行,幼儿身临其境感受自然,通过寻找采摘知道了马兰头的特征,作用并且知道马兰头是农村的一种丰富自然资源,它能给农民带来经济效益,回到教室教给幼儿干制马兰头标本的方法,以及和幼儿共同品尝炒熟的马兰头等一系列活动。教学活动变得新颖,直观,大大激发了幼儿观察的兴趣和愿望,活动中一改传统教学中教师提问幼儿回答的方法,让幼儿主动地观察,推理得出结论;夏天,大自然一片生机勃勃,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倾听大自然那美妙的声音;淙淙的溪流水声;风吹树叶的沙沙声和知了的鸣叫声;雨点落到石头,瓦片上的滴答声;鸡,鸭,狗,羊,牛等不同动物的叫声;泉水的叮咚声;鸟儿扇动翅膀的刷刷声……;所有这些都让幼儿心旷神怡,从而萌发幼儿倾听的欲望和兴趣;秋天,田野一片金黄,带孩子们去捡稻穗,拾落叶,在劳动和享受劳动成果的过程中,使孩子获得愉快的美感体验和自豪感,有时还可以带着孩子到野外写生,画画,用自已的画笔描绘大自然秋天的美;冬天,大自然一片静悄悄,让幼儿自己感受冬天里的动、植物与夏天相比有哪些不同,遇到下雪天,可带领幼儿观察雪,了解雪对农作物的作用并向幼儿介绍雪可给麦苗当棉被的道理等等。
总之,让孩子经常融入到大自然中更能很好的促进每个孩子全面发展。
二、利用农村资源和环境优势,让幼儿认识自然物
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在农村水、石、沙、土随处可见,触手可及。正是因为它们的平凡,所以易被人们忽视,但在孩子们的眼里,却有着无穷的吸引力。在户外活动时,经常有小朋友把小石子或小泥巴悄悄带到活动室玩,甚至午睡时还有幼儿拿着左看右看,由此可见,他们对身边的自然物都很感兴趣,因此,我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于是设计了一组综合活动——认识大自然中的自然物《有用的石头》、《好玩的泥巴》、《水的用处》等等,比如活动《好玩的泥巴》分采集泥巴,玩泥巴,腌鸭蛋让幼儿亲自动手感知泥土的不同颜色的不同作用。增长了有关泥土的知识,拓宽了视野,活动了孩子的思维,丰富了幼儿的想象。本次系列活动最大的特点是“学玩结合”“玩中学”“学中玩”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更是他们探索大千世界的基本手段。一系列活动中,一直是以玩贯穿,以幼儿的操作实践活动为主线,辅以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不知不觉的学到知识,活动中幼儿一直沉浸在一种欢乐,自由的气氛中,态度积极,情绪高涨,活动效果较为理想,实践证明,孩子喜欢在大自然中学习。
三、利用大自然对幼儿进行生态环境教育
大自然是生态环境最直观,生动的教育课堂,孩子可以通过观察、比较、测量、采集、感知生命中多样性,发现生命的变化,了解动植物生长与环境的关系。如我把孩子带到大自然中,让孩子拿着小铲子去挖土,孩子从中发现土地上生长着各种树木花草,农作物,各种动物在土地上跑、爬,在土层下发现树根、草根、小昆虫等,从而具体了解了动植物与土壤的关系,感受到土壤的重要性。
(1)开辟“种植园地”延伸幼儿对大自然的兴趣
幼儿年龄小,活动范围窄,对植物生长变化的过程缺乏全面的了解,能直接接触大自然的自然现象总是有限的,因此,在室内创设一个自然教育的环境,对幼儿进行实践的生态教育极为重要。所以我们在幼儿园内设了“种植园地”,组织幼儿进行种植管理等等。在种植过程中孩子们亲手把种子种下去,经常浇水、施肥、认真观察植物的生长迂程,知道植物的生长离不开空气、阳光、水、从而更直观地了解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有了种植园地,拉近了孩子与大自然的距离,激发了孩子们对自然认识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使他们更多地感受到万物生长离不开好的环境。
(2)设“饲养区”延伸幼儿对大自然的兴趣
到大自然中直接观察自然界的事物应该是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的重要的途径,幼儿非常喜欢接触大自然,但是幼儿实际生活所接触的范围又是有限的。所以我们有必要在幼儿园内设“饲养区”组织幼儿和老师一起饲养“小兔子”“鸡”“刺猬”“猪”等动物,幼儿也经常把“种植园地”的青菜,萝卜拿去喂养小动物,把处理的动物粪便又去给植物施肥,忙的不以乐乎。这样无形中让幼儿了解了动植物与人们的关系,并告诉幼儿这就一条鲜明的“生物链”让孩子在劳动中学习更多了一份收获的喜悦。
在这基础上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需进一步综合化,使之不仅仅作为科学领域课程的一部分,而是成为整合幼儿园全部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实践证明,在实施课程教育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课程资源已不再仅仅局限于幼儿园内部,也不仅局限于运用显性的课程资源,还要允分挖掘、利用隐性的课程资源;因此,教师已不仅是教育资源的使用者、实践者,更应是开发者和研究者,另外,对农村幼儿的科学教育也要跟上时代步伐,体现时代感,让农村孩子认识新事物,扩大认识范围,开阔视野。